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50g.cm。50只实验动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C组)、MP+造模6h电针治疗组(D组)、MP+造模2周电针治疗组(E组),10只/组。C、D、E组于损伤后30min内首次按30mg/kg,随后按5.4mg/kg.h给予MP,每1h给药1次,连续给23次;B组给予同C组等量的生理盐水,D、E组分别于损伤后6h和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持续到第8周。②针刺方法:在T8和T12棘突下缘两侧4mm处取穴,0.25mm×25mm毫针垂直刺入5mm,使针尖触及椎板,采用KWD-808Ⅱ型脉冲电针仪,二组导线分别上下连接针柄,正极在上,负极在下,规律交流脉充电波,给予"疏密波",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100Hz,交替持续时间1.5ms,波宽0.4ms,强度2mA,持续30min,1次/d。A、B、C组按照D组同样方法固定但不进行针刺治疗。③观察指标:1、2、4、6和8周BBB行为学评分;2、4、6、8周CSEP;每周1次。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所有大鼠在术前和A组术后BBB行为学评分和CSEP潜伏期检查结果均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大鼠各周BBB评分均小于A组,CSEP潜伏期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周时:4组动物运动功能均〈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时:C、D和E组评分〉B组(P〈0.05),但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大鼠CSEP潜伏期明显延长,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各组SCI大鼠中D组评分最多并且潜伏期最短(P〈0.05);4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和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先期电针干预的效果好于后期。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痛感觉及其所诱发情绪的干预效应及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和初级体感皮层后肢区域(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Hindlimb Region,S1HL)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大鼠模型。痛感觉部分:将3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1)、模型组(n=13)、电针组(n=14),在造模前1 d、模后3 d、6 d、9 d检测大鼠患足机械缩足阈(PWTs)的变化;痛情绪部分: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21)、模型组(n=21)、电针组(n=20)进行条件性位置厌恶实验(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通过自由跑动(15 min),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大鼠,造模前1 d进行条件化前训练(45 min),模后2 h和第2天进行条件化训练(45 min),模后第3天、9天进行检测(15 min)。两部分电针组大鼠均在造模后3 d~9 d进行电针干预,选取双侧"后三里"穴,刺激参数:2/100 Hz疏密波,初始电流强度1 m A,后每10 min增加0. 5 m A,共30 min,1次/d,造模后第10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法(IF)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ACC、S1HL的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PWTs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天、第6天、第9天,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PWTs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 0. 01),第9天电针组PWTs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0. 01)。CPA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天,模型组和电针组CPA score值(大鼠在条件箱停留时间差,Pre-post)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0. 01),造模后第9天,模型组CPA score值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0. 01),电针组CPA score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 01)。与造模后第3比较,造模后第9天模型组CPA score值显著增加(P 0. 01),电针组显著降低(P 0. 05)。IF检测结果显示,在左侧S1HL,模型组p-ERK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空白组和电针组有上升趋势,在右侧S1HL和双侧ACC,模型组p-ERK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空白组和电针组均显著升高(P 0. 01)。WB结果显示,在双侧S1HL,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左侧S1HL,电针组p-ERK1/2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 0. 05),在右侧S1HL,电针组p-ERK2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 0. 05),在双侧ACC区,模型组p-ERK1/2蛋白水平较空白组有上升趋势,电针组p-ERK1/2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有下降趋势。结论:电针可提高CFA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并缓解CFA大鼠厌恶情绪;该效应可能与其下调右侧S1HL中p-ERK表达水平和下调双侧ACC的p-ERK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优效电针干预对炎性痛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部分:1) 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FA组、100 Hz组和假电针组; 2) 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SNI组、SNI组、2 Hz组和假电针组。通过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炎性痛模型;通过结扎并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后远端,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于造模后1 d,100 Hz或2 Hz电针足三里、昆仑穴,持续干预3 d。采用up and down方法检测机械缩足阈,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侧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FA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CFA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CFA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2)与假SNI组比较,SNI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SNI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SNI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结论:100 Hz电针可有效干预慢性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阈,2 Hz电针可有效干预神经病理痛大鼠机械缩足阈;其镇痛作用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4.
黄诚  陈汉平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1):859-860
衰老对大鼠脑与垂体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黄诚陈汉平程介士马兰老年期免疫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础分泌能力与青年期无差异,但经丝裂原刺激后其分泌能力随增龄而增加[1]。老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经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也较...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痛行为的影响,探讨电针抗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胫骨内接种MRMT-1乳腺癌细胞(3×10~4个)诱发骨癌痛,联合腹腔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kg~(-1)·d~(-1),分两次注射,连续注射11d)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模型。第1部分:23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骨癌痛组(n=9)、吗啡耐受组(n=8)。第2部分:61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1)、骨癌痛组(n=11)、吗啡耐受组(n=13)、电针组(n=13)和假电针组(n=13)。成功诱导吗啡耐受后1d(接种癌细胞后第22天)电针,于每日第1次吗啡腹腔注射后即刻电针,穴位选用双侧"足三里"和"昆仑",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d。于癌细胞接种前和接种后10、11、21、22、24、26和28d时检测大鼠患侧机械缩足阈(PWTs);胫骨X线及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形态;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大鼠蓝斑核(LC)内μ阿片受体(MOR)、Rab5阳性细胞表达及其共表达情况。结果:癌细胞接种后10d,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PWTs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接种后21d(即吗啡持续注射后11d),4组大鼠PWTs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接种后22~28d(即电针1~7d),电针组大鼠患侧PWTs显著高于同期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P0.01)。X线结果显示骨癌痛大鼠左侧胫骨近端上1/3处骨皮质破坏,呈不连续状,且局部软组织可见明显肿胀。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胫骨结构完整,骨髓腔内未见MRMT-1癌细胞;骨癌痛组和吗啡耐受组骨髓腔内见大量MRMT-1癌细胞。IHC结果显示: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大鼠LC内MOR、Rab5阳性细胞率及MOR~+/Rab5~+阳性率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耐受组大鼠LC内Rab5阳性细胞率及MOR~+/Rab5~+阳性率均低于同期骨癌痛组(P0.05);电针组大鼠LC内MOR、Rab5阳性细胞率及MOR~+/Rab5~+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同期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P0.01)。结论:电针可缓解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的机械痛阈,部分翻转吗啡耐受现象;该效应可能与其提高大鼠LC内MOR表达、促进MOR内吞有关。  相似文献   
26.
缺血性脑损伤(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迄今为止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寻找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剂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δ-阿片受体(δ-opioid receptor,DOR)是1992年被克隆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以往的研究表明,DOR对于痛感觉、情绪、自主功能、免疫调节等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行为效应[1].近来,研究人员发现DOR系统可能参与缺血缺氧神经元的保护和神经发生,本文拟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吗啡作为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治疗临床上出现的重度疼痛,但是长期应用会产生吗啡耐受,大大降低了其作用效率。μ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MOR)是吗啡的主要作用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在镇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MOR也具有该类受体家族的"失敏-内吞-复敏"特性。长期大量应用吗啡后,MOR磷酸化和失敏会加速吗啡耐受的出现,而MOR的内吞作为一种保护机制,能够拮抗吗啡耐受的形成。本文就MOR参与吗啡耐受的角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痛抑郁二联征模型大鼠中缝背核(DRN)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 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连续3d皮下注射利血平,每日1次,以诱发痛抑郁二联征模型。模型制作后第1天和第2天检测左后足机械缩足阈观察大鼠痛阈变化,模型制作后第2天旷场实验和高架O迷宫实验检测大鼠情绪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DRN前囟后6.8mm、7.3mm和7.8mm水平的5-HT表达。 结果 模型组大鼠经利血平注射后机械痛阈显著下降,并产生抑郁样行为。对照组的DRN前囟后6.8mm、7.3mm和7.8mm水平的5-HT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106.00±10.21、96.67±24.50和195.67±2.33。模型组相应的表达量分别为61.67±14.53,72.33±34.35和53.67±26.77。除前囟后7.8mm水平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其他两个水平5-HT阳性细胞表达量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利血平诱导的痛抑郁二联征大鼠模型以及中缝背核5-HT表达的降低,可能主要与DRN前囟后7.8mm水平的5-HT阳性细胞数变化有关,而与前囟后6.8mm和后7.3mm 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在电针预刺激经穴与非经穴镇痛效应差异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发单发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前7天开始给予电针经穴预刺激、电针非经穴预刺激和甲氨蝶呤治疗,治疗至造模后7天结束;为观察经穴预刺激的后延效应,于实验第21天取材进行指标检测。实验第1天、7天、10天、14天、21天采用热辐射法测定大鼠的缩爪潜伏期(PWL);实验第2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Real-time PCR检测下丘脑中TNF-αmRNA表达。结果:实验第7天,经穴预刺激组的PWL与非经穴组比较显著延长(P0.05);第14天,经穴组较非经穴组PWL显著延长(P0.05);第10天、14天,经穴组与甲氨蝶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1天,经穴组的PWL较MA组(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但非经穴组PWL与M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穴组血清中TNF-α水平和下丘脑中TNF-α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非经穴组(P0.05)。结论:与非经穴预刺激相比,经穴预刺激对MA大鼠模型的镇痛效应更强,这种差异可能与二者对血清中TNF-α水平和下丘脑中TNF-αmRNA的调控能力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0.
电针上调δ阿片受体的表达减轻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delta—opioid receptor,DOR)在电针抗急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1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DOR拮抗剂+电针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致大鼠局部脑缺血并行再灌注。电针干再灌注时开始.持续30min。再灌注24h后检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另取12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DOR拮抗剂+电针组.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D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P〈0.05)。电针组60kD的DO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10.05),36kD的DOR蛋白表达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R拮抗剂+电针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R蛋白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通过增加DOR的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梗死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