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数据显示,中国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巨大。研究发现,不论是否合并肥胖,减重手术均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但减重手术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作用并非永久性,同时,手术适应人群及所带来的副作用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提示与体重减轻、肠道激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胰岛细胞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2.
重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临床上并不少见,特别是在额、颞叶损伤中,发病率更高。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64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眶颧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利荣  赵士芳 《浙江医学》2004,26(10):772-773
颧骨是头面部创伤中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眶骨及上颌骨与颧骨的解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也常受累.故有作者在描述该区域骨折时采用眶颧(OZ)骨折[1].OZ骨折后骨块的移位或缺损会导致明显的面部畸形、复视或眼球内陷,严重影响面部的外形及功能.现对我们1990~2002年收治的112例OZ骨折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此类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背景与目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约有1/3出现复发转移,影响患者预后。该研究旨在评估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对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收治的168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均接受根治术,根据术前和术后血清CEA和CA19-9结果将患者分成3组。结果:CEA(H)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CEA(HN)组和CEA(N)组(7.4% vs 52.5% vs 75.0%,P=0.000),CA19-9(H)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CA19-9(HN)组和CA19-9(N)组(7.1% vs 50.0% vs 61.9%,P=0.0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CEA(H)组、CEA(HN)组、CA19-9(H)组及淋巴结转移是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EA和CA19-9可以作为Ⅱ~Ⅲ期结肠癌患者预测复发、协助TNM分期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162例,调查烧伤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烧伤程度,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是否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均由医院相关烧伤科人员调查和统计,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起烧伤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2例烧伤患者中有54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控制创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将其分为急性期组(43例)和恢复期组(47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小儿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PCT的含量,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L-8含量。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PCT、CRP及IL-8的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的高峰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指标。分析血清PCT、CRP及IL-8水平变化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儿的PCT、CRP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且急性期组患儿的PCT、CRP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组(P<0.05)。同时急性期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指标PEF、FEV1/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PCT、CRP及IL-8水平与肺功能通气指标PEF、FEV1/FVC及FEV1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PCT、CRP及IL-8水平会显著升高,且水平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OR=0.856,95%CI:0.664~1.103,P>0.05)。结论: 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黑灵芝多糖联合rhGH对患者受损小肠黏膜中PCNA、Musashi-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17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导致小肠黏膜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GH组(n=58)、联合组(n=59)。对比两组肠黏膜指标及炎症因子、PCNA、Musashi-1表达。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PCNA、Musashi-1表达高于rhGH组,陷窝深度、DAO、BT水平低于rhGH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rhGH组(P<0.05)。结论:黑灵芝多糖联合rhGH能调控小肠黏膜损伤患者的PCNA、Musashi-1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肠黏膜损伤,维持肠黏膜机械屏障稳定性,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49.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伴CA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5.1±5.9、16.2±7.3);无论伴或不伴CA的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不管在脑梗死组还是对照组中,有CA组PAC-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CA组(P<0.05).在伴CA的脑梗死组中,有粥样斑块组PAC-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在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中,伴不稳定斑块的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伴CA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有粥样斑块尤有不稳定斑块者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更高,血小板活化与CA及脑梗死均有关,推测活化血小板在伴CA脑梗死发病中及梗死后病程发展中均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 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 1例 ,其中ACS患者 4 6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0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5例 ;另设CAG排除冠心病患者 2 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APP A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SAP组、正常对照组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1.10±6 .95 )、(15 .2 1± 3.87)、(15 .5 0± 3.18)mIU/L ;此外 ,ACS组内AMI和UAP者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4 .79± 7.88)、(19.13± 5 .6 0 )mIU/L。SAP组与AMI及UAP者之间PAPP 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和P<0 .0 5 ) ,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MI与UAP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血清PAPP A水平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 A浓度明显升高 ,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型 ,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