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8篇
  免费   877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94篇
内科学   331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262篇
综合类   2084篇
预防医学   30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75篇
  28篇
中国医学   5390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587篇
  2023年   1569篇
  2022年   848篇
  2021年   1376篇
  2020年   1052篇
  2019年   1529篇
  2018年   1727篇
  2017年   874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450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对miR-377、CD133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先制备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含药血清,然后分为高中低三个浓度,分别作用24 h、48 h、72 h,筛选出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然后将KYSE450细胞株分为空白组、豆根管食通中剂量组、氟尿嘧啶组。采用MTT方法检测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含药血清对KYSE45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含药血清对KYSE450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含药血清对KYSE450细胞miR-377的影响,采用WB方法检测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含药血清对KYSE450细胞CD133和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筛选出最佳浓度为豆根管食通中剂量组,最佳作用时间为48 h;MTT结果显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KYSE450细胞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含药血清中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8.8±2.66)%,高于空白组(P <0.01),促进miR-377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 <0.05),抑制CD133表达(P <0.05),抑制VEGF表达(P <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鳞癌KYSE450细胞株有抗增殖、促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miR-377的表达,进而抑制CD133和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02.
103.
李红丽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33-3738
目的 综合分析我国居家老人对社区保健知识、精神蔚籍和上门看病送药三类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CLHLS2017—2018调查数据,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我国居家老人对社区三类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居家老人社区三类健康服务(保健知识:χ2 = 935.263,P<0.001;精神蔚籍:χ2 = 406.578,P<0.001;上门看病送药:χ2 = 325.448,P<0.001)的需求与供给差异显著;除居住地、退休前职业、地区和抑郁程度是影响居家老人对三类健康服务需求的共同因素之外,两周患病(否:OR = 1.282,95%CI:1.072~1.534,P = 0.007)、每年体检(是:OR = 1.19,95%CI:1.021~1.387,P = 0.026)以及高血压诊断(否:OR = 1.224,95%CI:1.045~1.433,P = 0.012)等也影响居家老人对保健知识的需求,居住方式(独居:OR = 1.321,95%CI:1.094~1.594,P = 0.004)也影响居家老人对精神蔚籍的需求,年龄(70~79岁:OR = 0.792,95%CI:0.649~0.966,P = 0.022)和每年体检(是:OR = 0.821,95%CI:0.716~0.941,P = 0.005)也影响居家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结论 建议社区卫生机构全方位开展对健康居家老人的保健知识宣传;重视对独居和抑郁居家老人的心理健康服务;权衡自身资源和居家老人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上门看病送药服务。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基于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消皮素E(GSDME)通路探讨丹酚酸F改善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机制。方法 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2.5、5、10、20 μmol·L-1)丹酚酸F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相对活力的影响及给予丹酚酸F不同干预时间条件下HK-2细胞的相对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中LDH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流式细胞术结合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和Hoechst 33342/PI染色检测丹酚酸F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PI阳性率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评价丹酚酸F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Bax、Bcl-2、细胞色素C(Cyt C)、胱天蛋白酶-9(Caspase-9)、Caspase-3、GSDME蛋白表达及激活情况的影响。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法(DCFH-DA)及线粒体膜电位(JC-1)考察丹酚酸F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活性氧(ROS)产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乳酸脱氢酶、炎症因子IL-1β、PI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Bax、Cyt C、Caspase-9、Caspase-3、GSDM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ROS产生过量蓄积。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F组有效改善高糖诱导所致HK-2细胞的损伤(P<0.05),明显降低细胞培养基上清中LDH及IL-1β含量(P<0.05,P<0.01),显著减少PI阳性细胞的比例(P<0.01);丹酚酸F组降低Bax、Cyt C、Caspase-9、Caspase-3、GSDME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5,P<0.01),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升高,ROS的过量蓄积减少。结论 丹酚酸F通过减少ROS的产生,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失衡,抑制Bax/Caspase-3/GSDME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发挥改善高糖诱导所致HK-2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王珍  秦合伟 《安徽医学》2023,44(4):430-434
目的 探讨握力水平和营养状况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62例老年CHD患者临床资料,随访24个月,根据随访是否发生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n=109)和预后不良组(n=53)。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用握力计评估握力水平,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评定患者营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握力水平与营养状况对老年CHD患者发生MACE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 低左室射血分数、低总胆固醇、低白蛋白、低握力水平、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不良是老年CHD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均<0.05),脂蛋白(a)是其保护因素(P<0.05);握力水平预测老年CHD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788(0.716~0.859),MNA的AUC(95%CI)为0.879(0.826~0.932)。结论 老年CHD患者握力水平和营养状况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筛选艾滋病肺脾气虚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差异表达的小G蛋白。方法:选取艾滋病肺脾气虚证患者与同地区健康人各20例,提取全血中的PBMC,采用iTRAQ-MS技术鉴定差异蛋白,以flod chang>1.5或flod chang<0.67,P<0.05为标准筛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艾滋病肺脾气虚证组中9个小G蛋白差异表达上调,分别为Rho家族的Rac1、Cdc42、RhoA,Rab家族的Rab7A、Rab8A、Rab13、Rab21、Rab27B,Rap家族的Rap2B。结论:艾滋病肺脾气虚证与小G蛋白Rho、Rab、Rap等家族关系密切,应进一步研究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7.
自 1 935年 Pritchard应用吡啶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 ( MG)获效后 ,临床使用抗胆碱酯酶药治疗MG被奉为经典方法。但溴化吡啶斯的明作用时间短 ,长期应用药效下降 ,增加剂量则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如何替代溴化吡啶斯的明 ,或减轻其不良反应已经成为 MG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 998~20 0 1年我们用复肌康替代溴化吡啶斯的明治疗MG 36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 MG均为眼肌型 [1] ( 型 ) [2 ] ,男 2 3例 ,女1 3例 ;年龄 1 8~ 60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3年。服用溴化吡啶斯的明剂量为 1 80~ 360 mg/ d,未用过免…  相似文献   
108.
针对普遍重视温阳 ,而对通阳认识不足 ,甚至以温代通的现象 ,以《伤寒论》为例 ,从通阳在于温和通阳不在温两个方面 ,探讨温阳与通阳在用药、治法及适应证候方面的区别 ,重在阐明通阳不在温的理论和辨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甘味药的药性理论及其配伍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甘味药的药物来源及药效范围、中药四性及归经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甘味药配伍等方面,研究探讨甘味药的药性理论,发现甘味药归经与中药传统理论存在矛盾。指出甘味药的药性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相关婴儿期发病血管病变(SAVI)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例SAVI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有关国内外SAVI的文献报道,总结SAVI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结果 男,11岁4个月,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活动耐力下降,查体可见杵状指(趾),实验室检查提示ESR异常升高、ANA及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肺部高分辨CT提示间质性病变。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TMEM173基因新生杂合突变:c.463G>A,p.V155M。予托法替尼(每次5 mg,每天2次)治疗有效。文献复习目前国内外已报道SAVI病例31例(包括本文1例),SAVI男性多发,以婴幼儿为主。首发症状以皮疹(58.0%)、呼吸急促(41.9%)及活动受限(48.3%)为主。实验室检查64.5%伴有ESR增快或CRP升高,64.5%出现自身抗体阳性。70.9%患儿肺部影像学提示为间质性肺炎改变。基因检查可明确诊断,SAVI相关的基因突变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的TMEM173基因,74.1%为新发突变。Janus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SAVI为一种罕见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为TMEM173基因变异,临床上以活动耐力下降、生长受限及间质性肺疾病为主要表现。Janus激酶抑制剂对该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