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的最佳有效方案。方法选择自1990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汕头大学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妇产科、介入科及放疗科接受综合治疗的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病历资料完整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综合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采取单纯后装(腔内后装放射治疗)+60Co外照射治疗患者,纳入A组(n=46);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纳入B组(n=26);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装+60Co外照射治疗患者,纳入C组(n=19);行单纯中子刀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治疗患者,纳入D组(n=3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汕头大学附属粤北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A,B,C及D组患者年龄、宫颈癌分期、分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C组患者阴道流血停止率、肿块缩小率、3及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A,B,D组(P<0.05),临床死亡率(以局部大出血为主)也明显低于A,B,D组(P<0.05)。结论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方案以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装+60Co外照射治疗最有效。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尚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裸鼠过渡异体甲状旁腺移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取即死亡尸甲状旁腺,经深低温、^60Co照射、裸鼠移植过渡等处理,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2例。结果裸鼠过渡期10~15d血清甲状旁腺分泌最高,其中1例症状消失,效果为优,1例症状部分消失,效果为良,结论裸鼠过渡异体甲状旁腺移植可以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的一种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63.
随着骨科学的发展,骨组织缺损治疗这一难题尤显突出,急需一种更为有效的疗法。骨膜中存在能够自我复制并能多向分化的骨祖细胞,在机体损伤时参与组织的修复。骨膜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骨膜细胞注射治疗小范围骨缺损已获得成功。实验表明,在适合的支架材料上,骨膜细胞可在一些特定的细胞因子调控下分化成骨,这些新生骨在组织形态及化学成分上与体内天然骨基本一致,并且能够与天然骨接合并继续生长。探寻合适的支架材料及体外诱导条件,使骨膜细胞能真正实现体外成骨,形态可塑,是骨组织工程临床应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4.
头皮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n=41)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测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后,P300潜伏期头针组平均缩短38ms,对照组平均缩短17ms,头针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FMA及BI评分头针组改善幅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内皮素(ET)抗体、ET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的干预作用,并比较其效果.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ET抗体组(C组)、ET受体拮抗剂组(D组),每组10只.用非精确定位穿刺法将实验组大鼠自体尾静脉血200μl注入右脑实质内制备大鼠尾状核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模型.B、C、D组分别于尾静脉注射0.2 ml生理盐水、ET抗体、ET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每日1次,连用3 d.处死大鼠,观察其胃黏膜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血清ET-1,血清、脑、胃黏膜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胃黏膜病理变化并进行超微结构电脑图像定量分析线粒体比表面(Rsv)和体积密度(Vv).结果 制模后,血清ET-1无明显变化;血清、脑、胃黏膜MDA显著升高,SOD显著下降,脑组织含水量也明显升高;脑、胃壁细胞Rsv及胃壁细胞Vv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B组胃黏膜溃疡发生率为30%,溃疡指数为15,其他组肉眼均未见溃疡灶.与B组比较,C、D组血清、脑、胃黏膜的MDA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C组脑含水量较B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D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D组间脑神经细胞、胃壁细胞超微结构电脑图像定量分析中的Rsv、Vv变化及各组间血清ET-1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抗体、ET受体拈抗剂均可有效减轻大鼠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发展,ET抗体的干预效果似乎稍优于ET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66.
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各亚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6例早期RA患者、132例非R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以ELISA方法体外定量检测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速率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IgM,以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RF-IgA及RF-IgG,比较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与单独测定RF相比,联合检测RF和Anti-CCP抗体可提高敏感性(从80.2%升到85.4%),但特异性相当,均为70.3%.Anti-CCP抗体在单独测定中的特异性最高达98.1%,但敏感性最低为43.8%.RF及Anti-CCP抗体均阳性对RF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9.4%.结论:Anti-CCP抗体可作为RA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尤其是RF阴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42例膀胱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42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QOL-BREF)量表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的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存在转移灶、低文化程度及低社会支持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状况较差,年龄、分期、转移情况、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是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NP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4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局部晚期NPC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者行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同步IMRT,对照组患者则行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同步IMRT。治疗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鼻咽大体肿瘤靶区和颈部转移淋巴结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PC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病灶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或食欲减退、呕吐、腹胀、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2 a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0%、96.88%和100.00%、93.75%,对照组分别为100.00%、93.75%和100.00%、90.6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步IMRT治疗局部晚期NPC的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MRI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MRI定量和定性特征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MRI分型标准.[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7例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在MRI影像学上测量颈髓损伤的范围、损伤节段纤维椎管的矢状径和骨性椎管的矢状径,分析结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制定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的MRI分型标准.用加权Kappa值检验放射科医师和骨科医师的MRI分型一致性.[结果]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纤维椎管的矢状径C5/6节段最小,为(6.03 ±1.49) mm;骨性椎管矢状径C4/5节段最小,为(11.85±1.21) mm,纤维椎管与同节段骨性椎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范围(2.76±1.29) cm;其中27例脊髓水肿损伤范围为(2.58±1.22) cm;20例脊髓出血损伤范围为(2.89±1.30) cm;本组病例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JO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改善率为55.1%.放射科医师和骨科医师间的MRI分型一致性KA1C1=0.527、KB1D1=0.411;KA1B1=0.661;KC1D1=0.659;4个评估者两次评估间的一致性KA-D=0.493-0.723.[结论]该MRI分型是一种新的方法,经临床检验对颈椎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诊断和治疗有临床意义.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MRI分型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有效性评估方法,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1月到2010年1月的50例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分成回肠袢式造口组和哈特曼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哈特曼组缩短(P<0.0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哈特曼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