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25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239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43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之一,有观点认为不同便秘症状或症状群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有一定提示作用。肛门直肠测压是研究便秘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目的:探讨便秘症状与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16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并记录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和腹胀症状发生情况。分析上述症状与两项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腹胀组直肠最小感觉阈值降低发生率、排便次数减少组和排便费力组直肠推进力不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症状阴性组(P0.05),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不良组排便费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反射正常组(P0.05);结肠慢传输以及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直肠肛门矛盾运动均与便秘症状无关。结论: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费力对直肠推进力不足有提示作用,腹胀则与直肠感觉过敏有关。深入细化便秘症状并综合考虑影响粪便性状的因素可能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分型具有更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定量评估不同时间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内血液供应模式的变化。方法 将1×107/mL的MHCC97-H细胞悬液同一时间接种于40只裸鼠(0.2 mL/鼠)的左侧腹股沟皮下,分别于种瘤后第2、3、4、5周取瘤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CD34和CD34/PAS双染色),定量分析血管参数,包括微血管面积(microvascular area,MVA)、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评估肿瘤内血管供应模式的变化。结果 随着肿瘤生长时间的延长,MVA先减小后增大,第3周肿瘤MVA小于第2周[(13 720.8±2 375.6)μm2 vs.(28 795.5±3 412.7)μm2,P=0.013],第4周肿瘤MVA大于第3周[(29 221.3±3 958.5)μm2 vs.(13 720.8±2 375.6)μm2,P=0.025];VM百分比呈明显升高趋势,第4周肿瘤VM百分比高于第2周(84.2%±15.4% vs.50.1%±14.6%,P=0.015)。结论 在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早期阶段,随着肿瘤生长时间的延长,VM逐渐成为肿瘤的主要血液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随访年龄80岁及以上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长期临床事件,比较部分血运重建组与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08例,年龄80~88岁,按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47例)和部分血运重建组(61例),随访其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部分血运重建组与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不稳定心绞痛、吸烟史、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血运重建组和完全血运重建组单支、2支、3支及以上病变分别为15例(24.6%)与8例(17.0%)、18例(29.5%)与15例(31.9%)、28例(45.9%)与24例(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91、0.07、0.28,均P>0.05).随访时间部分血运重建组和完全血运重建组分别为(1235±508) d 和(1216±560)d(t=0.24,P>0.05);随访结果全因死亡分别为10例(16.4%)与8例(17.0%)、心血管死亡8例(13.1%)与7例(14.9%)、心绞痛住院12例(19.7%)与9例(19.1%)、高血压住院7例(11.5%)与5例(10.6%)、心律失常住院5例(8.2%)与4例(8.5%)、心力衰竭住院4例(6.6%)与3例(6.4%)、心血管原因住院33例(54.1%)与25例(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年龄8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部分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64.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表型MIM号277900)是铜代谢异常所致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基因定位于13q14-q21(基因MIM号606882),单基因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为ATP7B,对应产物ATP7B蛋白是铜转运P型ATP酶.WD是广泛分布于人类各种族人群中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3/10万[1],人群携带1/90人[2].Mak等[3]计算香港地区的汉族发病率1/5400,远高于欧美人群.发病年龄以7~12岁最多见,是儿童肝病中的比较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时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临床及剂量学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43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同期放化疗.放疗剂量5600~6000 cGy,共28~30次,同期化疗3个疗程,分析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因素中化疗周期数、肿瘤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PTV)、肺功能状况、照射野个数均与放射性肺炎有关:剂量学因素中受照500 cGy的靶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V5)与受照2000 cGy的靶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V20)是影响严重放射性肺炎预后的因素.结论 食管癌同期治疗中肺损伤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剂量体积参数V5和V20与放射性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7.
过去20多年的研究发现了数个在胆汁酸肠肝循环中重要的转运体,包括肝细胞摄取胆汁酸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肝细胞输出胆汁酸的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及回肠顶端膜刷状缘吸收胆汁酸的顶膜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pical Sodium-dependent Bile acid Transporter,ASBT).但是,肠上皮细胞基侧膜控制胆汁酸分泌至门静脉血流的转运体最近才被发现,被命名为有机溶质转运体α-β(Organic Solute Transporter alfa-beta,OSTα-OSTp).随后的研究对OSTα-OSTβ的分子学特点、组织细胞分布、转运功能、表达的调控,以及在胆汁淤积状态下的适应性改变等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将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郭红梅  王建设 《肝脏》2012,17(8):574-576
最近的研究认识到各种炎症可引起或促进胆汁淤积.微生物的产物,包括内毒素,通过几种平行和交错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介导膜转运体基因表达快速而广泛下降,导致胆汁淤积.本文就炎症在胆汁淤积中的基本作用、细胞内信号转导和临床相关性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9.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18-25个核苷酸序列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通过与靶基因序列特异性相互作用,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从而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等过程.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参与肝脏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就近年来miRNAs在肝再生(liver regeneration,LR)、肝脏免疫反应、肝纤维化及肝癌(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HCC)形成这4个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水通道蛋白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水通道蛋白含量变化与其在肾组织中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54例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分为3组,即非NS组(A组)、NS不伴水肿组(B组)、NS伴水肿组(C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尿液AQP1及AQP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患者肾组织AQP1及AQP2的表达.结果:(1)C组尿液AQP1含量为(43.078±17.923)μg,较A组的(39.189±12.448)μg及B组的(41.492±14.766)μg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45.309±16.921)μg、B组(38.621±13.187)μg尿AQP2含量显著高于A组的(30.320±9.528)μg;(2)AQP1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C组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414±0.201)%,显著低于A组的(0.683±0.311)%及B组的(0.652±0.300)%,A、B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2主要表达于集合管,C组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823±0.002)%,显著高于A组的(0.512±0.213)%及B组的(0.665±0.228)%,A、B两组间表达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尿AQP1含量与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无显著相关性;B、C两组尿AQP2含量与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尿AQP2含量能反映其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多寡,但尿AQP1含量与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