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3篇
  免费   1073篇
  国内免费   4977篇
耳鼻咽喉   428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273篇
基础医学   715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4720篇
内科学   3354篇
皮肤病学   1013篇
神经病学   408篇
特种医学   582篇
外科学   2536篇
综合类   6570篇
预防医学   1324篇
眼科学   236篇
药学   3386篇
  25篇
中国医学   451篇
肿瘤学   806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769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699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834篇
  2018年   764篇
  2017年   562篇
  2016年   599篇
  2015年   691篇
  2014年   1048篇
  2013年   1191篇
  2012年   1389篇
  2011年   1530篇
  2010年   1501篇
  2009年   1454篇
  2008年   1410篇
  2007年   1517篇
  2006年   1455篇
  2005年   1214篇
  2004年   1185篇
  2003年   1119篇
  2002年   886篇
  2001年   849篇
  2000年   709篇
  1999年   619篇
  1998年   501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对5~6岁学龄前儿童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的影响。方法:2017年9月—2018年3月选取南京市雨花台区出生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的儿童1 920例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Canon RF1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所有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前电脑验光检查,记录其屈光度,具体包括球镜度、柱镜度和轴向,再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复查,记录相应屈光度。采用Thibos矢量分析方法将散光成分分解为J0和J45成分,均取右眼分析睫状机麻痹前后屈光度和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1 882例完成睫状肌麻痹前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受检率=98.92%),1 344例完成睫状肌麻痹后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散瞳率=71.41%),本研究仅纳入1 344例样本。睫状肌麻痹前后5~6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顺规散光,其次为斜轴散光,最后为逆规散光。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向远视漂移,平均漂移1.48 D[(1.48±1.31)D]。睫状肌麻痹后总散光轻度增加,J0成分除近视组(P=0.444)外均增加,J45成分在任一屈光度分组中均保持不变。Bland?Altman图示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评估一致性较好,J0的95%可信区间为-0.24~+0.32,J45的95%可信区间为-0.15~+0.15。结论:睫状肌麻痹对散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非睫状肌麻痹是测量学龄前儿童散光直接可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通过上调神经元(neuron)内源性缝隙连接蛋白α1截短单体?20k(gap junction protein alpha 1 truncated monomer? 20k,GJA1?20k)参与氧化应激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胎鼠以原代培养法获取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给予神经元过氧化氢(H2O2)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受体阻滞剂AG1024,分别设立Neuron组、Neuron+Stress组、Neuron+Astrocyte +Stress组及Neuron+Astrocyte+Stress+AG1024组,通过Western blot测定神经元GJA1?20k、去磷酸化(non?phosphorylated,NP)?Cx43的表达,谷氨酸转运酶(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PGC?1α、mtTFA、Tom20、CoxⅣ)、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s?9)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ELFA)及ELISA法分别检测氧化应激因子NAPDH 氧化酶活性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测定神经元凋亡。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可明显上调在神经元氧化损伤后内源性GJA1?20k和NP?Cx43表达,抑制PGC?1α、mtTFA、Tom20、CoxⅣ的下调,上调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因子Bax、Caspase?9表达,降低NAPDH氧化酶活性,降低炎性产物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及抑制神经元的凋亡(P < 0.05)。在给予AG1024后,可明显抑制与以上因素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P < 0.05)。结论:与IGF?1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神经元内源性GJA1?20k的含量及线粒体功能的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究麻醉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联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校两个麻醉学专业班级设置为常规组(46例,应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48例,PBL+CBL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自我效能感,学生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综合成绩高于常规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学生对学习兴趣被激发、自学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能力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的认同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教学中应用PBL联合CBL可提升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5.
肖璇  王聪  徐祎 《口腔生物医学》2012,3(4):197-200
目的:探讨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结肠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6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TNBS组、辛伐他汀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造模后0~21 d,分别用辛伐他汀5mg/kg和20 mg/kg治疗)、治疗Ⅲ组和治疗Ⅳ组(造模后7~21 d,分别用辛伐他汀5mg/kg和20mg/kg治疗).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AI),对大鼠结肠行大体评分、组织学损伤及纤维化评分.RT-PCR检测Ⅰ型胶原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Ⅰ型胶原、CTGF和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p-MYPT-1)蛋白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NBS组大鼠结肠长度缩短,结肠质量增加,DAI评分、大体评分、组织学损伤及纤维化评分均显著升高,结肠组织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辛伐他汀干预后,大鼠结肠长度和质量均有改善,DAI评分、大体评分、组织学损伤及纤维化评分、结肠组织中Ⅰ型胶原及CTGF的表达均比TNBS组降低,p-MYPT-1的表达在治疗Ⅰ组为0.68±0.22,治疗Ⅱ组为0.59±0.27,治疗Ⅲ组为0.71±0.20,治疗Ⅳ组为0.59±0.25,均低于TNBS组的0.97±0.30(F-5.169,P<0.05).4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有效防治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结肠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抑制Rho激酶活化、下调CTGF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细胞TE1、TE13中应用wortmannin阻断PI3K/AKT通路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抑制效果及对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PI3K/AKT-HIF-1α途径对食管癌细胞糖酵解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 wortmannin(2μmol/L)预处理食管癌细胞TE1、TE13后常氧和缺氧培养,分为①常氧组(N);②缺氧组(H);③常氧处理组(N+W);④缺氧处理组(H+W).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HIF-1α蛋白及己糖激酶(HK)-Ⅱ、葡萄糖载体蛋白(GLUT)-1、乳酸脱氢酶(LDH )-A等糖酵解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α及HK-Ⅱ、GLUT-1、LDH-A等糖酵解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测定胞液中LDH、HK-Ⅱ活性和培养上清液中乳酸浓度.结果 常氧状态下,在TE1细胞中存在HIF-1α蛋白的表达,wortmannin(2 μmol/L)能抑制HIF-1α蛋白表达,12 h后抑制效应最明显,故选取12 h为后续实验的缺氧时间.TE1、TE13细胞经wortmannin预处理后HIF-1α、HK-Ⅱ、GLUT-1、LDHA蛋白表达较未加药细胞明显减弱(P<0.05);HIF-1α、HK-ⅡmRNA表达较未加药细胞明显减弱(P<0.05).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加用wortmannin的TE1,TE13组食管癌细胞胞液LDH、HK-Ⅱ活性均较未加药细胞组明显减弱(P<0.05),未加药细胞缺氧后酶活性增强(P<0.05).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加用wortmannin组较未加药组细胞上清液乳酸浓度明显减低(P<0.05),加wortmannin组细胞缺氧后表达增强(P<0.05).结论 常氧及缺氧条件下,wortmannin能通过抑制食管癌细胞HIF-1α和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乳酸水平降低,表明PI3K/AKT- HIF-1α途径与食管癌细胞糖酵解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组织中嗜铬素A(CgA)和突触素( Sy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GEP-NET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CgA、Syn在GEP-NE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GEP-NET临床病理特征、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66例患者中Syn的阳性率为87.9%(58/66),高于CgA[71.3% (47/66),x2=5.63,P=0.02].64.6%(42/66)的患者同时表达CgA和Syn.GEP-NET组织中CgA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功能状态、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及远处转移均无关.Syn与上述所有参数均无关.CgA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47%,明显低于阳性组(78%,x2=0.00,P=0.01).结论 Syn诊断GEP-NET的敏感度高于CgA,CgA对GEP-NET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诊断的临床特点、分型的差异,以及FD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1600例消化科门诊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进行问卷调查,按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诊断分型并归纳分析.结果 符合罗马Ⅱ标准的FD患者215例(13.44%),符合罗马Ⅲ标准249例(15.56%),两种标准对FD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6,P>0.05).罗马Ⅱ标准诊断的FD患者中71.16%(153/215)同时符合罗马Ⅲ标准;23.26%(50/215)患者有早饱、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中的至少一种,但不符合罗马Ⅲ标准.罗马Ⅲ标准诊断的FD中61.45%(153/249)同时符合罗马Ⅱ标准;28.92%(72/249)患者病程不符合罗马Ⅱ标准.按罗马Ⅱ标准分型,溃疡样型51例(23.72%),动力障碍型103例(47.91%),非特异型61例(28.37%).按罗马Ⅲ标准分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190例(76.31%),上腹疼痛综合征(EPS)131例(52.61%),同时符合PDS和EPS诊断72例(28.92%).FD伴焦虑、抑郁者分别为17例(16.83%)和48例(47.52%).符合罗马Ⅲ标准FD患者同时合并焦虑和抑郁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症状总积分最高(x2=49.637,P<0.05).结论 罗马Ⅲ标准更易理解和运用.FD患者常合并精神心理异常,可能加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