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1.
Zhang ZM  Li ZJ  Tang PZ  Xu ZG  An CM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0):779-782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的复发和生存情况,以探讨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和分析1994-199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6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600例患者中,原发灶位于甲状腺左叶188例,右叶290例,峡部8例,双侧同时发生109例,单侧同时多发病灶5例.TNM分期为Ⅰ期385例,Ⅱ期37例,Ⅲ期17例,Ⅳ期16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术后放疗19例,131Ⅰ治疗71例,同时行放疗和131Ⅰ治疗1例.结果 术后复发94例.随访期内死亡27例,以复发和转移为主要死因.60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6个月,10年生存率为93.2%.Ⅰ期患者10年生存率为99.1%,Ⅱ期为94.7%,Ⅲ期为93.8%,Ⅳ期为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45岁组10年生存率为99.4%,≥45岁组为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受侵者10年生存率为66.5%,气管未受侵者为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乳头状癌患者10年生存率为94.9%,低分化乳头状癌为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手术切除彻底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80、7.057和2.75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生存率较高,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手术切除彻底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2.
Li D  Song YM  Zhan Q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56-3159
目的 探讨长片段非编码RNA--肝癌高表达基因(HULC)RNA在不同的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检测HULC RN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寻找与其邻近的基因,再通过实时PCR技术检测HULC对邻近基因的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在检测的8株细胞系:人胚肾细胞系293T,食管癌细胞系EC9706、KYSE150,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肝癌细胞系SMMC7721、HepG2以及肺癌细胞系H446、H1229中,非编码RNA HULC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量特异性升高.HULC基因的附近(<1000 bp)没有编码基因存在,与其距离最近的基因是SLC35B3,且间距在约200 000 bp.与HULC RNA表达量较低的SMMC-7721细胞相比,内源性高表达HULC RNA的HepG2细胞中SLC35B3的转录更高[(0.477±0.040)%比(0.129±0.004)%,P<0.01].在SMMC7721细胞中转染pcDNA3.1-HULC质粒后,其邻近基因SLC35B3表达略微升高.而通过RNA干扰的方法 敲降HULC RNA后,SLC35B3基因的表达也随之下降.HepG2细胞转染2条小干扰RNA(siRNA)后,SLC35B3基因的表达分别为[(0.283±0.007)%和(0.387±0.015)%],并且第1条siRNA转染后与阴性对照[(0.477±0.0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癌细胞HepG2中特异性高表达的非编码RNA HULC对其邻近基因SLC35B3的表达有一定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常规化疗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的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效果不佳,该研究评价了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国人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内科使用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的20例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结果,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结果 截至2009年5月,中位随访17(4~36)个月.20例患者共完成62周期A方案,29周期B方案化疗.共17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88.2%,7例达完全缓解(CR)(41.2%).15例患者采用改良Hyper-CVAD方案作为一线化疗方案(75.0%),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CR率为50.0%(7/14).解救治疗的有效率为33%,没有患者达到CR.晚期病变、合并结外受侵是影响Hyper-CVAD方案取得CR的不利因素(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Ⅲ~Ⅳ度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95.0%、75.0%和40.0%.全组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中国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差异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施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209例.新辅助化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化疗结束后4周内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前后均对乳腺原发灶进行临床体检、乳腺X线检查和(或)超声检查.实施新辅助化疗后,依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对乳腺癌原发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依Miller和Payne(MP)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的相关性.结果 (1)新辅助化疗后依临床体检结果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124例,疾病稳定41例,疾病进展11例.(2)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乳腺X线检查87例,依乳腺X线检查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2例,疾病稳定37例.(3)新辅助化疗后MP分级病理评价:1级14例,2级35例,3级106例,4级36例,5级18例.(4)临床体检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33.668,P=0.001),乳腺X线检查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22.404,P=0.004).(5)新辅助化疗病理评价与X线检查相关临床评价存在差异的病理学改变有:残存浸润癌以脉管瘤栓为主要表现形式;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残存,伴明显沙砾样钙化及周围组织的沙砾样钙化;间质结节状纤维化等.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相应的病理学基础.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的残存伴沙砾样钙化及间质结节状纤维化可能是临床评价低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可能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MKK4基因-1304T>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基因型在中国东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对食管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食管癌患者与对照人群频数匹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PCR-RFLP)对571例食管癌患者和785名正常人的MKK4基因-1304T>G位点(rs3826392)进行基因分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并校正年龄和性别。结果:MKK4基因-1304T>G位点基因多态性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基因型(OR=0.98,95%CI:0.67~1.61),TG基因型(OR=1.12,95%CI:0.90~1.43),P=0.435。结论:MKK4基因-1304T>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可能与中国东部人群食管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66.
多发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前的全脑放疗或最佳支持治疗逐渐发展到目前立体定向放疗广泛应用的时代。大量文献证实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较之单纯全脑放疗虽未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但可以改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颅内控制率,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近年随着人们对脑转移瘤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视,有学者提出是否可以在脑转移瘤患者的首程治疗中省略全脑放疗。到目前为止共有4个随机分组研究对单纯立体定向放疗与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对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存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3个已经有结果报道。目前的结论一致认为,省略全脑放疗后患者的颅内控制率显著降低,但挽救治疗后并未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对这种治疗方式对脑转移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还需积累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总之,目前多发脑转移瘤的治疗还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模式,但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越来越多的学者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通过开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顺铂化疗加调强放疗(IMRT)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方法 100例Ⅲ~Ⅳb期初治鼻咽癌患者入组,IMRT处方剂量鼻咽原发灶 66.0~75.9 Gy,颈部阳性淋巴结 60~70 Gy;同期顺铂化疗剂量80 mg/m2(每3周);西妥昔单抗首剂400 mg/m2(放疗前,第1周),其后250 mg/m2(每周)。按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评价这一联合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鼻咽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实际中位剂量为69.96 Gy,颈部阳性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为68 Gy。同期顺铂中位剂量为133 mg/疗程;西妥昔单抗中位起始剂量为690 mg,中位维持剂量为410 mg/周。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口腔黏膜炎以及放射性皮炎,其中1级放射性皮炎及>2级口腔黏膜炎分别占58%、90%,2%患者出现4级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较为轻微,仅分别有8%、4%和5%患者出现>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和贫血。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顺铂化疗加调强放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8.
41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方法 本院2001—2009年采用IMRT技术治疗初程鼻咽癌患者 416例,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 70~78 Gy,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 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 50~56 Gy。Ⅲ+Ⅳ期 333例中 187例接受以顺铂30 mg/m2每周1次为主的同期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8.0%,随访超过 5年的 158例。影响总生存的因素有性别(χ2=4.59,P=0.03)、年龄(χ2=11.20,P=0.00)、T分期(χ2=19.40,P=0.00),N分期(χ2=18.00,P=0.00),T分期影响局部控制(χ2=34.80,P=0.00),T分期、N分期均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χ2=33.50、21.20,P=0.00、0.00和 χ2=11.90、14.60,P=0.01、0.01)。Ⅲ+Ⅳ期 333例中同期放化疗(187例)和单纯放疗(146例)的 5年局部控制率为82.2%和90.7%(χ2=1.72, P=0.19)、总生存率为70.2%和83.4%(χ2=1.42,P=0.23)、无瘤生存率为62.8%和73.2%(χ2=2.83,P=0.09)、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8.0%和83.2%(χ2=0.37,P=0.55)。结论 鼻咽癌IMRT取得较好疗效,但同期化疗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9.
目的:筛选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体外的抗肿瘤作用,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分析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是否存在肝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C97H细胞及其成球细胞中7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以及MHCC97H细胞中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90和不同杂交瘤单抗3G7、4F11、11C9、15B7、15D2识别抗原的共表达情况。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CCK8法检测单抗4F11对MHCC97H细胞及其成球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单抗4F11对MHCC97H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PKH26染色实验显示,MHCC97H细胞球体由单个肝癌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MHCC97H细胞球中CD90+MHCC97H细胞比例较亲本MHCC97H细胞显著增加[(18.0±7.5)%vs(2.3±1.0)%,P<0.05]。杂交瘤单抗4F11、3G7、11C9、15B7、15D2均能识别MHCC97H细胞中CD90+MHCC97H细胞,其中单抗4F11对CD90+MHCC97H细胞的识别比例为(47.2±4.4)%,其对MHCC97H成球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远大于对亲本MHCC97H细胞增殖的抑制率[(29.4±3.8)%vs(12.0±2.2)%,P<0.05]。单抗4F11抑制MHCC97H细胞成球,抑制率达(58.0±20.8)%。单抗4F11能显著抑制MHCC97H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抑制率分别为(48.6±5.1)%和(47.6±3.6)%。结论:杂交瘤单抗4F11能特异性识别CD90+肝癌干细胞,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可作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候选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70.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又称基质溶解素,是MMPs家族成员之一,本研究旨在检测MMP-7在肺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血浆中的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114例肺癌患者和100名正常人外周血血浆标本中的MMP-7浓度。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的MMP-7蛋白浓度(n=114,median=0.72ng/mL)明显高于正常人外周血血浆中的MMP-7蛋白浓度(n=100,median=0.30ng/mL,P<0.001),当cuto值为0.56ng/mL时,MMP-7检测肺癌的敏感性为62.3%,特异性为76.0%。但是,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MMP-7的蛋白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血浆中MMP-7可以作为辅助肺癌诊断的一种肿瘤标志物,但其与肺癌的各项临床参数之间无明显联系,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