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21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01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622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3篇
  9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31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口服咪唑安定作为成人麻醉前用药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以及最佳剂量。方法 40例择期妇科及腹部手术患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A组口服咪唑安定160μg/kg;B组口服咪唑安定120μg/kg;C组肌注咪唑安定60μg/kg;D组为对照组,依据Nishiyama方法进行镇静分级评估,术后24小时内随访询问患的顺行性遗忘情况。结果 A,B和C组患的镇静程度无差异性,但镇静评分明显高于D组(P<0.01);A,B和C组部分患对静脉穿刺,麻醉操作和面罩吸氧过程产生顺行性遗忘,而D组患则没有这种作用。结论 麻醉前60分钟口服咪唑安定160μg/kg效果最佳,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和部分顺行性遗忘作用,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理想的麻醉前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2.
琥珀胆碱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是临床麻醉常用的药物,但静注后常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诸如肌纤维成束收缩、术后肌痛、眼压和胃内压增高、血钾增加等,所提出的预防措施都不够理想。我们在术前给安定预防琥珀胆碱所致的肌纤维成束收缩和术后肌痛,并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选择无神经肌肉功能异常的择期手术病人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3,女17,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其中8例于诱导前又静注安定10mg;对照组30例,男19,女11,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和对比癌症病人及良性病患血中的癌胚抗原mRNA(CEAmRNA)水平,探讨CEAmRNA在肺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微小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病人静脉血CEAmRNA。结果 36例肿瘤病人CEAmRNA阳性率为38.89%;30例非肿瘤病人均为阴性,两组差别有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Ⅲ~Ⅳ期肿瘤患的CEAmRNA阳性率(50.0%)明显高于Ⅰ~Ⅱ期患的(16.67%),尽管二之间的差别无显的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癌症患血中CEAmRNA阳性率显高于非肿瘤患;CEAmRNA检测对肿瘤有较高的特异性;静脉血CEAmRNA-RT-PCR检测对于肺癌等肿瘤的微小转移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脊柱骨折的分型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我院收治1例少见的腰椎皮质下脱壳样骨折脱位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尚某,男,2 5岁,农民,住院号0 317,于2 0 0 0年12月31日,其在井下 煤时被石块压伤腰背,双下肢麻痹,当日入院。体查: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L1棘突皮下可扪及骨擦感,压痛。其上方凹陷空虚。浅感觉平面在腹股沟区,双下肢瘫痪,腱反射消失,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X -ray显示:腰椎正位片见L1椎体上半皮质骨轮廓及后方附件存在;侧位片示L1椎体上1/2皮质骨及椎体附件于原位,下方椎体向后方完全脱位(图1)。CT显示L1椎体上1/2骨皮质呈空…  相似文献   
5.
患者王某,女,49岁,曾于入院前两年发现右侧颈部蚕豆大包块,无痛,且逐增大,1年前在外院按“淋巴结核”服中药治疗无显效,故入院手术。既往未患过结核。外科检查所见:后侧颈部外观正常,胸锁乳突肌扪及3cm×5cm包块,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及皮肤不粘连,包块活动大,与吞咽无关,无压痛。化验:血色素115g/L,白细胞总数8.6×10~9/L,血沉5mm/h。“B”超检查右侧颈部实性包块;肿块穿刺为血性液体,未作涂片。手术所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手术径路选择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6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对69例贲门癌患者,选择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径路,其中42例采用胸腹联合切口,18例采用左胸后外侧第七肋间隙切口,9例采用上腹正中切口,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和甲状腺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使用R语言分析,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筛选出甲状腺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与非转移患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集以及甲状腺癌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集,进一步筛选出两组基因集的共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共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途径富集(KEGG)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交互(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进行模块分析。然后,对中枢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并使用TCGA数据库对中枢基因进行和临床数据的相关性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3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与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单核细胞趋化性、细胞-基质黏附、白细胞迁移、淋巴细胞迁移、细胞外基质分解、粒细胞趋化性相关。KEGG通路分析表明,与肿瘤相关的重要的通路为ECM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共筛选出10个中枢基因,并在TCGA数据库进行了验证,生存分析发现FN1表达生存有关。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能够有效分析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基因,并筛选出中枢基因,为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SIL进展程度、p16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7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6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并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所有样本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BAG-1、MCM2及p16蛋白的阳性率在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组分别为5.6%(2/36)、2.8%(1/36)及0(0/36),在LSIL组分别为40.3%(31/77)、50.6%(39/77)及27.3%(21/77),在HSIL组分别为85.5%(59/69)、91.3%(63/69)及88.4%(61/69),HR-HPV感染率在三组中分别为25%(9/36)、63.6%(49/77)及92.8%(64/69),BAG-1、MCM2、p16阳性率及HR-HPV感染率均随SIL病变程度上升而增高(P均0.05)。不管在LSIL组还是HSIL组,BAG-1、MCM2表达与p16表达、HR-HPV感染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BAG-1及MCM2表达与SIL病变程度、p16表达及HR-HPV感染状态呈正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子宫颈SIL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 2,SARS-CoV-2)大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研究表明,SARS-CoV-2对人类生育能力有潜在影响,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远大于女性。目前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可能不会对人类的生育能力存在不利影响。感染SARS-CoV-2会不会发生性传播、垂直传播及母婴传播,从而对下一代产生影响,目前暂不清楚。尚需要从生殖医学科、传染病学科角度探讨SARS-CoV-2及其疫苗对生育的影响,并讨论可能存在的性传播、垂直传播和母婴传播,以提高对SARS-CoV-2及其疫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范围大,技术难度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宫颈癌根治术中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在示踪前哨淋巴结、识别盆腔神经、评估子宫血流灌注和保护输尿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不仅提高了术中肿瘤切除的准确性,还能实现重要解剖结构的可视化,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使患者获益。但目前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去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