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568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45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类风关1号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并给予类风关1号灌胃4周,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和COX-2的表达。[结果]灌胃4周后类风关1号组大鼠膝关节滑膜VEGF和COX-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AA模型组及雷公藤多苷组相比差异意义有显著性(P<0.01)。[结论]类风关1号可明显抑制滑膜组织中VEGF和COX-2的表达,减轻关节病理性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22.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关键基因。 方法从基因表达谱(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0474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13例脓毒症ALI患者样本(ALI组)和21例脓毒症患者样本(脓毒症组)基因数据。使用limma包筛选两组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确定前10位hub基因。 结果从GSE10474数据集中共筛选出1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5个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的基因主要富集在金属离子稳态、氧化应激、电离辐射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液泡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等生物膜;这些基因主要与生物跨膜、泛素结合酶活性、蛋白络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结合蛋白活性以及蛋白激酶抑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磷脂酶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图筛选出了前10位hub基因,分别为CD4、CD74、髓细胞核分化抗原(MNDA)、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1)、人白细胞抗原DRA(HLA-DRA)、细胞附着蛋白1相互作用蛋白(CYTIP)、凝血因子XⅢA链(F13A1)、血清胱抑素F(CST7)、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 结论CD4、CD74、MNDA、TREM1、HLA-DRA、CYTIP、F13A1、CST7、MAPK1及CDKN1A是脓毒症诱导ALI的关键基因,可作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中医捏拿手法是否能在皮下注射中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一组采用中医捏拿手法进行皮下注射,一组采用常规的手法进行注射。结果:采用中医捏拿手法对患者的疼痛刺激较小。不分年龄和性别。结论:中医捏拿手法能减轻因注射引发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4.
下尺桡关节急性脱位和半脱位在腕部损伤中比较常见。它可单独发生,亦可并发于桡尺骨骨折及肘关节脱位等。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损伤,特别是在年龄较大,有骨质疏松者更容易引起此种损伤。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者经非手术治疗后部分病人遗留有活动时腕痛,前臂旋前-旋后受限,腕关节屈伸受限,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甚至腕部畸形等,即下尺桡关节紊乱,给病人的生活及工作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而累及关节的骨折约占75%.其处理相当棘手,治疗不当常遗留跟痛、创伤性关节炎、扁平足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病废率高.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描述高超二倍体、三/四倍体染色体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HH/TT-AML)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7年6月28例HH/TT-AML初治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治疗情况,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HH/TT-AML患者核型以49条染色体为主,占39.3%(11/28),50~55条染色体次之,占32.1%(9/28)。高超二倍体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HH-AML)患者以+8(77.3%,17/22)、+21(54.5%,12/22)多见。生存分析显示,伴-5/5q-、-7/7q-、-17/der(17p)及der(3q)的HH/TT-AML患者总体生存率劣于不伴此类异常者(4.1月vs 10.1月,P0.05);三/四倍体染色体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TT-AML)患者总体生存率与HH-AML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月vs 7.2月,P0.0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体生存率优于仅化疗患者(25.4月vs 4.1月,P0.01)。结论 HH/TT-AML患者存在较大异质性,不良预后相关染色体异常的识别有助于预后分层。此类患者总体生存期短,联合化疗获缓解后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垂盆草总黄酮(SST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SSTF与HSC-T6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SSTF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方法检测SSTF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方法观察药物对凋亡相关细胞因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SSTF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STF通过抑制Bcl-2,促进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进一步采用Real-time PCR研究发现,Bcl-2能够从mRNA水平抑制Bcl-2、促进Bax和Caspase-3表达。结论:SSTF具有促进HSC-T6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抑制Bcl-2、促进Bax和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全程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以明确全程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方通腑导滞较单纯早期运用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干预优势。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曲肽组(octreotide,OT组)、早期大承气汤加味方组(早期组)及全程大承气汤加味方组(全程组),每组38只。采用肠壁穿刺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建立SAP模型。造模3 h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每12 h 1次,OT组皮下注射OT 1.35μg/100 g,每8 h 1次;早期组灌胃大承气汤加味方0.4 mL/100 g,6 h后改为生理盐水,每12h 1次;全程组灌胃大承气汤加味方0.4 mL/100 g,每12 h 1次。造模后48 h观察各组累积生存率及胰腺、小肠光学显微镜下表现;分别于造模4、6、24、48 h进行胰腺及小肠组织病理评分并检测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ALT及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小肠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表达水平;造模48 h观察各组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s)细菌移位阳性率,对血清TNF-α、小肠组织HMGB1与胰腺、小肠组织病理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假手术组100.0%、全程组79.2%、OT组70.8%、早期组45.8%及模型组37.5%。造模6 h后,与模型组比较,全程组、早期组及OT组胰腺及小肠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造模24、48 h,全程组、OT组胰腺及小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低于早期组(P0.05)。造模6、24、48 h,与模型组比较,全程组、早期组及OT组血清AMY、ALT均降低(P0.05);造模48 h,全程组及OT组血清AMY、ALT均低于早期组(P0.05)。造模6 h,全程组、早期组及OT组血清TNF-α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6、24、48 h,此3组小肠组织HMGB1水平亦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24、48 h全程组及OT组均低于早期组(P0.05)。造模48 h,全程组、OT组MLNs细菌移位阳性数低于模型组及早期组(P0.05)。SAP早期6 h内血清TNF-α与胰腺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579,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TNF-α水平可预测SAP严重程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95%CI:0.971~1.000)。小肠组织HMGB1水平与小肠组织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620,P0.01)。结论早期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方通腑导滞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而全程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方通腑导滞能有效抑制HMGB1表达,较单纯早期治疗能更好地减轻胰腺及小肠损伤,降低MLNs移位阳性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胃癌细胞株SGC7901,探讨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p38MAPK)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在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抗炎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在不同的时间,体外作用于人脐静脉细胞(HUVECs)、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对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65核转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38MAPK/P-p38MAPK、p65/P-p65及Caspase-3/P-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地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能一定程度地减少胃癌细胞SGC-7901p65核转位发生;Western blot结果提示,p38MAPK、p65蛋白的表达随着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浓度的提高而减少,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则增加(P0.05)。结论通过p38MAPK调控p65来激活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是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发挥抗炎和抗癌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洋金花总碱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在体外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诱导后发生上皮细胞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作用。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A549 细胞随机分为5 组:空白对照组、TGF-β1组及低、中、高浓度药物组,分别作用24、48、72 h时,观察各组A549细胞形态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人细胞角蛋白19(CK-19)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 结果 TGF-β1组的细胞形态逐渐由鹅卵石状向梭形改变;低、中、高浓度药物组形态与TGF-β1组相似; 3个浓度药物组细胞形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组CK-19表达下调,α-SMA 表达上调( P <0.01);与TGF-β1组比较,低、中、高浓度药物组CK-19表达上调( P <0.01),α-SMA 表达有所抑制 ( P <0.01);3个浓度药物组间比较,72 h时的高浓度药物组CK-19表达上调( P <0.01),α-SMA 表达抑制 ( P <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TGF-β1组比较,3个浓度药物组细胞CK-19 mRNA表达增多;α-SMA mRNA表达减少( P <0.01)。 结论 洋金花总碱对TGF-β1诱导的肺腺癌细胞A549 EMT形态改变无明显影响,能一定程度上逆转A549细胞EMT过程中特征性标记物CK-19及α-SMA的表达,使上皮标志物CK-19表达增多,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表达减少,且在作用72 h时的高浓度药物组最为明显,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