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4篇
  2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近年来,课程思政受到党、国家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并达到协同效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根据医学教育的规律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着重挖掘生物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建立思政元素资料库;并进一步探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生物化学教学中,为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细胞替代治疗缺血性脑损伤选择合适的干细胞。方法将RMNE6细胞植入正常脑和缺血模型大鼠脑(8只)内,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行为学实验、影像学等方法观察其在脑内的状况,与安慰剂组(8只)及成纤维细胞移植组(8只)比较,观察其对模型动物梗塞体积的影响和模型动物行为学的改善。结果细胞移植后,RMNE6细胞在正常脑和缺血脑内可以存活,但移植有RMNE6细胞的缺血脑内出现肿瘤。细胞移植与否对梗死体积没有影响。细胞移植后,模型动物的行为学也未见明显改善。结论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RMNE6细胞不适合通过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RMNE6细胞还需要改造。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中医学的整体观是"元整体观",而不是"合整体观",元整体的本原是混沌一元的整体,由整体产生出部分。"气一元论"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由混沌一元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阴阳生万物。中医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孕育和发展,"气一元论"贯穿《黄帝内经》始终。因此,只有明确了《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和分类及其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整体观。  相似文献   
14.
老年期痴呆是人类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是一组大脑智能损害的慢性进展的衰退性疾病。老年期痴呆包括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内经》中无老年期痴呆病名,相关描述散见于"善忘""健忘""癫狂"等疾病中。现根据《内经》中相关条文论述,并结合历代中医文献以及现代研究,总结老年期痴呆病机有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五脏功能失衡。在老年期痴呆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整体辨证,调整阴阳,气血,恢复五脏和调,才能收效。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4,(9):1990-1993
目的:观察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剖析IL-6及TNF-α含量的变化是否能成为反映两种证型的特异性微观指标。方法:采用间隔一周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造成痴呆模型,叠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在疾病模型基础上分别施以投喂高脂饲料和低温环境刺激,建立两种病证结合(痰浊阻窍证和寒凝血瘀证)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老年期痴呆组、痰浊阻窍证组、寒凝血瘀证组大鼠的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老年期痴呆组、痰浊阻窍证组、寒凝血瘀证组大鼠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6、TNF-α不适合作为寒凝血瘀证、痰浊阻窍证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唑尼沙胺对PS1/APP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前额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影响。方法将21只小鼠分为三组,其中14只PS1/APP小鼠随机平均分为PS1/APP生理盐水(PS1/APP-veh)组和PS1/APP唑尼沙胺(PS1/APP-ZNS)组,7只野生C57/BL6J小鼠作为野生生理盐水(WT-veh)组;加药4 w后,对各组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检测前额叶皮层中BDNF和TrkB的表达情况。结果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在唑尼沙胺干预下,PS1/APP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得到改善;在免疫组化实验和Western印迹实验中,与WT-veh组相比,PS1/APP-veh组BDNF和TrkB表达减少(P<0.05),与PS1/APP-veh组相比,PS1/APP-ZNS组BDNF和TrkB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唑尼沙胺可以通过促进前额叶皮层内BNDF和TrkB的表达,改善PS1/APP小鼠中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潮热"表现特点和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且符合疾病诊断、纳入标准的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女性患者,运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所制定的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症状学调查,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学调查,并以临床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更年期综合征"潮热"患者体质降序排列依次为阳虚质(60. 00%)阴虚质(31. 67%)气郁质(23. 33%)痰湿质(13. 33%)、气虚质(13. 33%)、特禀质(13. 33%)血瘀质(6. 67%)湿热质(3. 33%)。结论更年期是女性由壮年向老年过度的关键时期,呈现以虚损为主,兼夹实邪的体质特点,结合体质特点进行临床辨证诊疗,将更有利于更年期妇女症状的缓解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妙散对类风湿关节炎(RA)调控基因Toll样受体(TLR4)和重组牛磷酸肌醇3激酶A(PI3K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Wistar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不同浓度二妙散灌胃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析TLR4和PI3KA的表达特性。结果二妙散组与CIA模型组相比,脾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A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脾脏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妙散组滑膜组织炎性细胞较少;较正常组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极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二妙散浓度增加IL-37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大鼠关节中IL-6、TLR4和PI3KA mRNA水平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CIA大鼠模型,TLR4和PI3KA在不同实验组大鼠关节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说明TLR4和PI3KA参与CIA大鼠炎性反应的形成,介导RA炎性因子的形成和发展,二妙散对于减少炎症因子和增加抑炎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毫针加锋钩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5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门诊治疗的女性乳腺增生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用毫针加锋钩针治疗。每3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后评价疗效。 结果连续治疗3次后,治愈12例,占44.4%,好转14例,占51.8%,未愈1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26/27)。2个月后随访,26例有效患者中有1例轻度复发。 结论毫针加锋钩针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当归-大枣”角药补气养血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芪、当归和大枣的化学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获得关键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筛选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构建气血两虚小鼠模型,灌胃“黄芪-当归-大枣”水煎剂,检测各组PTGS2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完成验证实验。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当归-大枣”角药化学成分47个,预测作用靶点43个,关键靶点10个,生物功能主要定位在内质网膜和线粒体,通过介导癌症信号通路,TNF、P53、Foxo、HIF-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发挥补气养血作用。动物实验显示“黄芪-当归-大枣”角药可调控气血两虚小鼠中PTGS2 mRNA表达,降低TNF-α释放,进而抑制TNF信号通路的激活,进一步证实了预测的可靠性。结论 本研究深入诠释“黄芪-当归-大枣”角药补气养血作用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复杂机制,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