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65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 h的动脉血气指标及临床指征变化.结果 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H值升高(P<0.05),PaCO2水平降低(P<0.05),PaO2水平升高(P<0.05).65例呼吸衰竭患者中,58例治愈,5例改为有创机械通气,2例死亡.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对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和缺氧状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万全庆主任中医师运用针药结合正骨及锻炼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经验。万全庆主任认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慢性劳损致瘀血腰痛所致。而结合现代医学病因认为,肌肉不均衡及关节的不稳定性亦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宜遵循“筋骨同治,标本兼治”的原则,内服以中药,外以正骨手法纠正关节结构紊乱,联合针刀局部松解粘连改善血运,并辅以核心肌群训练,方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许嘉隆  应晓明  赵钰琦  郭少卿 《新中医》2023,55(20):125-131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miR-431 和miR-1247 的影 响。方法:选取2020 年5 月—2022 年1 月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9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2 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脑心通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2 组均治 疗4 周。比较2 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Fuga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 评 分、Barthel 指数(BI)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2 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清miR-431、血清miR-1247 等指标。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miR-431、miR-1247 与炎症、免疫指标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和ROC 曲线分析miR-431、miR-1247 对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 评 分、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IL-1β、IL-6、TNF-α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β、IL-6、TNF-α 水平均低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CD3+、CD4+、CD8+ T 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CD3+、CD4+、CD8+T 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iR-431、miR- 1247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iR-431、miR-1247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miR-431、miR-1247 水平与CD3+、CD4+、CD8+ T 淋巴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1β、 IL-6、TNF-α 水平呈正相关(P<0.05)。miR-431、miR-1247 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者 联合预测脑卒中复发的AUC 为0.942。结论:龙虎交战针法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功能和生 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清miR-431、miR-1247 水平,上述miRNA 是卒中复发的独立 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莫丹平 《中国医药》2014,(9):1402-140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世界范围内RA发病率为0.5%~1.0%,部分地区高达5%。其主要特点是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袭,关节结构的破坏等,并会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1岁,于2013年1月13日下午3时,在杭州火车站候车室等候上车。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自诉胸闷、心悸、濒死感,两眼黑朦。转眼患者神志淡漠,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口唇紫绀,张口呼吸,舌质紫暗,脉象微弱、结代,刚好笔者在现场,根据患者主症和兼症,迅速运用中医四诊方法,判断患者属阳气暴脱,胸阳不振,瘀阻心脉之急象,立即将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10粒予患者含服,同时紧急采取手指重掐人中、双侧太渊、内关、问使、神门急救穴,双侧强刺激。约1,min后,患者呼之能应,语音低微,头部汗出如油,肢端不温,脉象沉弱、结代。继续采取急救穴位交替强刺激,并指导家属配合按摩极泉、膻中、心俞等急救穴位,约3min后,患者自诉胸闷有所缓解、口渴,视患者口唇干燥,面色由灰白转萎黄,脉象沉弱、结代。患者饮少量温开水后,笔者再次追加速效救心丸10粒予患者舌下含服。  相似文献   
6.
项丽萍  韩飞飞 《中国药师》2015,(9):1496-1498
摘 要 目的: 对黄芪多糖干法制粒压片后的物理指标进行表征,优化辅料选择。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用量、乳糖用量、微粉硅胶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颗粒得率、片剂硬度、片剂脆碎度、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以因子设计法安排试验,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综合评价试验指标。结果: 优选辅料为15%微晶纤维素、10%乳糖、10%微粉硅胶。结论: 因子设计 PCA法能优化干法制粒压片过程中辅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寰枕段(V3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方法:1999年6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3D-CTA)对1 6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血管形态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椎动脉V3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情况.其中男783例,女897例;年龄22~70岁,平均52.8岁,所有病例经多普勒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流速加快或减慢.结果:1 680例颈性眩晕患者在V1-V4段有3 360支血管被检测,血管异常支数有2 778支,其中V1段有829支,V2段有421支,V3段有328支,V4段有1 190支.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V3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有椎动脉血管痉挛(232支)、椎动脉血管缺如(37支)、椎动脉血管出孔异常(31支)、椎动脉血管局限性狭窄4种改变.结论:颈性眩晕的椎动脉V3段存在4种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可以以3D-CTA检查结果来判断预后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是研究神经病理痛的基础,能够模拟临床神经病理痛的症状和体征,为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神经病理痛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单一的模型不能完全复制全面的神经病理痛情况,因此需要各种具有临床针对性的理想的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本文就4种常用的神经病理痛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裘昌林教授诊疗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证、整理医案等方式,总结TTH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裘师的治疗思路、用药特色,并举验案一则以示临床应用。[结果]裘师认为,TTH的发生虽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但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之阴血不足,肝体失柔是导致头痛反复发作的内在病理基础;临床辨证分为肝血不足型、肝脾不调型、风痰上扰型、肝阳上亢型、肝火炽盛型5型;临证时分别以养血柔肝、调和肝脾、健脾化痰,平肝息风以及滋阴潜阳,平肝息风和清热平肝为治则,分别以四物汤、逍遥散、半夏白术天麻汤、滋水清肝饮、龙胆泻肝汤加减辨证治疗;用药上注重疏肝与柔肝并举,清肝与平肝合用,适时选用引经药,久病入络配伍虫药。所举验案属风痰上扰型头痛,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健脾化痰、平肝息风,取得较好疗效,充分体现了裘师治疗本病的辨证诊疗思路。[结论]裘昌林教授从肝论治TTH,疏肝与柔肝并举,清肝与平肝合用,中医理论依据充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伤寒论》蓄血证理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结合《伤寒论》中蓄血证相关理论,从病机、证候、治疗几方面阐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蓄血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列举验案加以分析佐证。[结果]从临床角度看,蓄血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相似之处,离经之血瘀滞,瘀热互结下焦是其病因病机,以少腹硬满胀痛、血下则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破结逐瘀是其治疗大法,以抵当汤为治疗主方。临证施治时,根据月经周期、患者体质,在破结逐瘀泻热基础上,佐以补肾、健脾、温经、解痉,并配合针灸治疗。文中所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案,皆为瘀热互结下焦,从蓄血证论治,以水蛭、地鳖虫祛瘀消散离经之血,以大黄、猫爪草等泻热解毒,并防止病灶的异常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以《伤寒论》蓄血证理论治疗下焦瘀热互结的一类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