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整理归纳《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中对幼儿各发育阶段以及各类易感病证用药规律,从未雨绸缪,防病于先;见微知著,欲病救萌;已病早治,阻邪传经;瘥后防复,调护正气4个方面总结分析其中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及运用,如在胎产护理方面,创造性地提出幼儿拭口、护脐方法,汤法浴儿具体措施;幼儿体质方面结合四诊法,注意清解胎毒;针对已病幼儿,主张用药平和,量儿大小选择用药;脾胃为先,预防传经等。诸多经典思想理论具有鲜明的治未病特色及时代先进性,为幼儿养生保健与临床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3例、MBCT组43例和针刺+MBCT组44例,其中针刺组和针刺+MBCT组各脱落4例,MBCT组脱落3例。针刺组取穴百会、神庭、命门、腰俞、腰阳关、关元、中脘、中极,根据穴位位置取仰卧位和俯卧位,每穴治疗各15 min,每周2次;MBCT组进行正念认知干预,每周1次;针刺+MBCT组在行针刺治疗的同时联合MBCT。3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经前期症状评定简表(shortened premenstrual assessment form,SPAF)评定PMS症状改善情况,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定治疗前后状态焦虑(state-anxiety inventory,S-AI)和特质焦虑(trait-anxiety inventory,T-AI)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SPAF总分和情感因子、水肿因子、疼痛因子以及S-AI和T-AI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3组SPAF总分和情感因子、水肿因子、疼痛因子、S-AI和T-A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MBCT组差值最大。结论 针刺联合MBCT较单纯应用针刺和MBCT治疗PMS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医方考》是中国方论专著的最早代表。吴崐运用中医理论对所载的540首方剂进行多维模式的全面注解,影响深远。《医方考》收方广泛,重点突出,载有91个首载方剂,后世众多方书均遵循《医方考》的思想和方法,对所收方剂进行全面注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符合各门课程实际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推进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方法 选择11门课程(涉及7个专业15个自然班),针对各门课程特点分别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对随机选择的6门课程的总评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门课程的总评成绩均明显高于期末成绩(P<0.05);总评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评成绩的分数段分布更合理。结论 所建立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能更加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符合研究性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对《肘后备急方》中"极""治""急""当自""故当""得""无苦""取差"等语词进行考释,得出如下结论 :"极"为剧、剧烈之义,是言病情严重或病情加重;"治"是料理、收拾义;"急"有紧义,"急持""急缚"即紧持、紧缚;"当自"是个附加式的复音词,"自"为附加成分,"当自"犹言应当、应该;"故当"亦附加式复音词,"当"附...  相似文献   
7.
8.
探讨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的编著特点、诊治特色及其对中医学的贡献,对其中所参阅的经史方药、记录的医论医案、分享的临证经验等进行归纳、分析和探索。发现《赤水玄珠全集》辞简理博,体例新颖;注重固本培元,广纳前人学说,强调认病明证,重视对人体内景的探索。此书虽以先贤经典理论为指导,但部分学术观念超越了经典,其中的医学思想与理论成就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2)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对其医学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以《黄帝内经》的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理论,分别从《黄帝内经》的叙述形式、语篇逻辑和术语规范等3个方面,探讨《黄帝内经》思想在传播与普及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深刻地体现出了"生生文化"。在理论上,中医学用阴阳的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讲求协调阴阳以达平衡、保健康,体现着生生之理;在实践上,中医学是一种"方技",医者根据阴阳二气变化的自然规律以及人体病变情况,使用适当的方剂调养正气,使生生之气得到调补充盈,从而可以进行不息的生命活动;在疾病的预防上,中医学的针刺、艾灸、拔罐、推拿、导引以及养生保健的药物有利于维护、培养人体生生之气,从而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中医学深刻地遵循自然之理,与人的生生之气相通相合,由此助长人体内的生生之气,使人类生命得以延续传承。天地合德而生人,中医学在探求生命健康和治病救人的实践中不断地践行行医之德,同时也是在践行天地之德。简而言之,中医学是一门用生生之具去循生生之理、助生生之气、行生生之德,最终达生生之道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