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脐血内皮细胞对脐血早期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血内皮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组合通过非接触方式对脐血早期造血细胞的扩增作用.方法:采用优化的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脐血内皮细胞;实验组分为细胞因子组合组(SCF IL-3 IL-6 GM-CSF,CKs组)和脐血内皮细胞联合CKs非接触脐血CD34 细胞培养组(noncontact组).MiniMACS磁珠分选脐血CD34 细胞;检测CKs组与nocontact组培养7d后脐血早期造血细胞的扩增倍数.结果:noncontact组和CKs组都能扩增早期造血细胞, noncontact组对早期造血细胞的扩增倍数显著优于CKs组的扩增倍数.结论:脐血内皮细胞联合CKs非接触培养对脐血早期造血细胞的扩增作用显著优于CKs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研究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其耐药性监测,准确掌握我国细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按操作规程分离自血培养的感染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性测定。采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集33家成员单位8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325株(28.5%),革兰阴性菌5829株(71.5%)。最常见的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831株(34.7%)、肺炎克雷伯菌1289株(15.8%)、金黄色葡萄球菌922株(1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05株(7.4%)、鲍曼不动杆菌372株(4.6%)、铜绿假单胞菌315株(3.9%)、屎肠球菌312株(3.8%)、链球菌属237株(2.9%)、阴沟肠杆菌220株(2.7%)和粪肠球菌205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4.2%(315/922)和77.7%(470/605),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6%(2/312),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属分别为55.7%(1576/2831)、29.9%(386/1289)、38.5%(15/39);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2%(33/2831)、17.5%(226/1289)。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8%(55/372)和5.9%(22/372);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分别为1.3%(4/315)和18.7%(59/315)。结论我国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MRSA的检出率较国内同期其他监测低;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处于较低水平,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克隆和筛选白血病多药耐药(MDR)相关基因。方法 以MDR白血病细胞株K562/DOX为检测样本。以K562细胞株为驱赶样本(对照)。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分离和克隆K562/DOX细胞中过高表达的基因。构建cDNA消减库;通过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法进一步筛选消减库,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并采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方法对某些阳性克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 发现了11个在K562/DOX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包括S3核糖体蛋白(S3ribosomal protein,S3rp)基因,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2(NADHdehydrogenase subunit2,ND2)基因,My023基因等,其中多数基因与肿瘤MDR的关系尚未见报道。结论 筛选到几个可能与白血病MDR形成有关的基因。提示了白血病MDR发生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 年1 月- 2017 年1 月该院收治的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36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天麻钩藤 饮治疗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第二代脑震荡估量评分表(SCAT-2)评分和基 于血氧饱和度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显像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定位能力、瞬时记忆、标准化脑震荡评分 量表(SAC)总分、SCAT-2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 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定位能力评分、瞬时记忆评分、SAC 总分和SCAT-2 总分提高(P <0.05)。2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低频振幅(ALFF) 值升高脑区主要位于双侧中央后回区域;观察组患者ALFF 值降低脑区主要位于上颞叶、下颞叶、旁海马区 和梭状回面孔区。在解剖自动贴标模版脑区层面,2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LFF 值升高脑区主要位于右边额下回 盖部、三角部、右边中央沟盖、左脑岛、右边中扣带回、左中央后回、右楔前叶、左侧颞横回、左上颞叶区 域;观察组患者ALFF 值降低脑区主要位于左右嗅球、左右旁海马区、右杏仁核、左右距状回及右侧豆状核。 结论 天麻钩藤饮可以提高SCAT-2 评分,提升肢体协调和平衡能力,改善记忆力、头痛、眩晕及一些不稳 定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5.
《Primary Care Diabetes》2021,15(6):937-947
BackgroundThis study performed a systematic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probiotic- and symbiotic-based supple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MethodsWe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robiotics/synbiotics in GDM treatment, following a systematic search in Web of Science,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and EBSCO databases for articles published up to July 2020.ResultsIn total, 12 RCTs comprising 894 participants, were analyzed. Compared to the placebo, patients administered with probiotic and synbiotic supplements benefited more with regards to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as well as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cluding insulin of change (WMD: 3.57, 95%CI: −5.26, −1.88), 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WMD: −5.03, 95%CI: −8.26, −1.79), nitric oxide (NO) at the end of trial (WMD: 2.31, 95%CI: 0.91, 3.70),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 at the end of trial (SMD: 0.74, 95%CI: 0.21, 1.27),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t the end of trial (SMD: −1.23, 95%CI: −1.97, −0.49). Besides, probiotic and synbiotic supplements improved outcomes on fetal hyperbilirubinemia risk (RR: 0.26, 95%CI: 0.12, 0.55), fetal macrosomia risk (RR: 0.47, 95%CI: 0.27, 0.83) and newborn weight (SMD: −0.29, 95%CI: −0.50, −0.09).ConclusionsFindings from this work demonstrate that probiotic/symbiotic-based interventions improve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ability in diet-controlled GDM patients, and exert beneficial outcomes on fetal hyperbilirubinemia, fetal macrosomia, and newborn weight.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紫龙金片药物暴露与肺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为紫龙金片的临床应用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以课题组30家参研单位常规收集的医疗健康数据和基于研究目的主动收集的数据构成研究数据库,以是否服用紫龙金片作为暴露划分因素,提取患者人口学、肺癌诊断、治疗、中医辨证、症状、合并治疗等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Cox模型法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2553例患者资料,暴露队列各访视点总生存率均高于非暴露队列;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暴露队列估计平均生存时间高于非暴露队列(35.9个月vs 25.0个月,P<0.001)。Cox生存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神疲乏力评分、肺气虚证、原发病灶瘤径是死亡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手术治疗和紫龙金暴露为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 基于当前数据及研究方法,紫龙金片暴露对于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证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属肝阳上亢证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天麻钩藤饮加常规西医治疗法,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法,3周后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调节同型半胱氨酸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提高肝阳亢上证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四君子汤治疗癌性恶病质的可能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一个全面的网络药理学策略,由四个顺序模块组成:靶点预测、网络构建、分子对接、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四君子汤中的7,9(11)-dehydropachymic acid和Taraxerol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INS,PCK2,FABP3...  相似文献   
109.
偏头痛的中医诊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的疾病,在《甲乙经》中首先被提出,现代中医基本确立了偏头痛的诊断、证候分类和疗效评价标准。一般认为风、寒、火、痰、虚、瘀是偏头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偏头痛治疗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分期治疗。发作期多以祛邪为主,重在祛风、清热、化痰、活血、平肝;缓解期多以补虚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阴补肾。偏头痛在上述治则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头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加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和虫类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内耳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的可能来源。方法取出生1d大鼠的椭圆囊,嗜热菌蛋白酶处理,消化法原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对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USEC)的形态、生长特征进行观察;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法及RT—PCR检测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i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 Vlla mRNA的表达,进而鉴定USEC上皮细胞来源。结果原代培养的USEC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问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dome”结构;表达细胞角蛋白,但不表达波形蛋白,细胞微绒毛丰富,细胞问连接紧密。原代培养的USEC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i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 Vlla mRNA。结论原代培养的USEC可以产生毛细胞样细胞,而且能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表明其来源为支持细胞。椭圆囊感觉上皮的支持细胞可能是毛细胞再生的前体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