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基于“性-效-物”理论研究原则,确定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XEXJ)中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通过分子对接实验确定化合物的药性(味),运用Schr?dinger 2020 Maestro软件进行酸、甘、苦、辛药味受体与相应化合物的分子对接。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受体实验确定化合物的药效,利用数据库获取并整合得到化合物和疾病共有靶点,将其输入STRING网络分析平台筛选出核心靶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图;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活法检测代表性成分对胆碱能受体毒蕈碱3(CHRM3)、肾上腺素受体β2(ADRB2)、ADRA1A、环氧合酶-2(COX-2)受体的作用。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机酸类和香豆素类可能是XEXJ的酸味物质基础;糖类和简单苯丙素类可能是其甘味物质基础;木脂素、苯乙醇苷、黄酮、三萜类等成分可能是其苦味物质基础;生物碱类及部分黄酮类可能是其辛味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XEXJ可能通过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90条通路发挥促消化、止咳和解热抗炎功效。功能受体实验结果表明,XEXJ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HRM3、ADRB2受体,抑制ADRA1A、COX-2受体有关。综上,初步确定其Q-marker为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去甲基川陈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槲皮苷、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山柰酚、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E、连翘脂素、(+)-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桔梗皂苷D、3,29-二苯甲酰栝楼仁三醇、辛弗林、槟榔碱、枸橼酸、绿原酸。结论 基于“性-效-物”理论,采用分子对接、网络药理学和受体实验初步确定了XEXJ发挥药效作用的Q-marker,为其质量控制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有效性原则,采用“性-效-物”三元论研究思路,从药性(味)和药效角度揭示白芍Q-marker。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解析白芍、炒白芍、赤芍化学物质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选择白芍中各结构类型代表化合物为配体小分子,通过与苦、酸味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预测白芍潜在药性(味)物质基础;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信号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网络,进一步以体外抗炎药效筛选模型,验证白芍及关键化合物的抗炎药效作用,明晰基于药效的白芍物质基础,进而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结果确定白芍Q-marker。结果 共解析出白芍中42个成分、炒白芍中41个成分、赤芍中34个成分。其中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苦味物质基础,带有没食子酰基的鞣质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酸味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结果发现,白芍中17个成分通过作用于191个潜在靶点干预了165条相关通路,可发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子宫收缩、抗炎、镇痛、保肝、抗高血压和抑制汗腺分泌等作用;验证实验表明,白芍中8个主要成分可通过下调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结论 初步确定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儿茶素、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及没食子酸为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的白芍Q-marker。  相似文献   
13.
虎杖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虎杖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二苯乙烯、醌、黄酮等类化合物,虎杖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癌、肝保护、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等方面。在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从生源途径、化学成分有效性、化学成分可测性及不同配伍环境几方面对虎杖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明确虎杖的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广欣  龚苏晓  许浚  姚奕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20,51(10):2651-2660
升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我国传统发散风热类中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升麻各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其新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通过查阅文献,在对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质量标志物的定义,从生源途径、药效、传统药性、不同配伍中显效成分几个方面对升麻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为升麻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涛  刘丽  张笑敏  许浚  陈常青 《中草药》2019,50(10):2474-2479
目的建立夏天无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为夏天无药材质量标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 6.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0 nm;建立15批夏天无药材的指纹图谱,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进行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5批药材分为2类,同时测定原阿片碱、黄藤素、荷包牡丹碱和延胡索乙素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夏天无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原阿片碱、黄藤素、荷包牡丹碱和延胡索乙素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2%、100.09%、98.53%、99.71%。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测定可为夏天无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毕海燕  刘静  马莉  吕雄文  张铁军 《中草药》2019,50(15):3541-3546
目的以疏风解毒胶囊全方及其中清热解毒、解表组分为研究对象,考察疏风解毒胶囊组方配伍对肺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致肺炎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头孢氨苄组、疏风解毒胶囊全方组(全方组)、疏风解毒胶囊解表组(解表组)、疏风解毒胶囊清热解毒组(清热解毒组),连续给药6 d,检测各组大鼠全血及肺泡冲洗液细菌计数、全血及肺泡冲洗液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以及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环加氧酶-1(COX-1)、COX-2水平,评价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疏风解毒胶囊全方组、解表组、清热解毒组大鼠外周血与肺泡冲洗液菌落计数显著降低,外周血WBC数量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嗜碱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全方组大鼠在WBC数量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个指标上Q值1;全方组、解表组、清热解毒组大鼠肺泡冲洗液WBC数量显著减少,血清中NF-κB、COX-2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解表组分和清热解毒组分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七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其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三萜皂苷、黄酮、氨基酸、多糖、挥发油等类成分,传统认为三萜皂苷类成分为其主要药效成分。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三七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探究人参属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结合三七生源途径、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等研究对三七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预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d、三七素可作为Q-Marker的选择,以期为三七的质量控制和新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肺炎链球菌致肺炎大鼠模型,观察疏风解毒胶囊给药后对淋巴细胞分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γ干扰素(IFN-γ)水平,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胸腺、脾脏、肺脏质量的影响。结果 疏风解毒胶囊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比例、CD8+比例,降低血清IL-1α、IL-1β、IL-2、IL-10、TNF-α、IFN-α、IFN-γ、IgM、IgG水平,降低肺炎大鼠胸腺、脾脏、肺脏质量,升高外周血CD4+/CD8+及NK细胞比例。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其通过降低B淋巴细胞、CD8+比例及IL-1α、IL-1β、IL-2、IL-10、TNF-α、IFN-α、IFN-γ、IgM、IgG水平,降低肺炎大鼠胸腺、脾脏、肺脏质量,升高CD4+/CD8+及NK细胞比例对肺炎模型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彦琪  姚鹏飞  卜睿臻  许浚  王磊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23,54(23):7662-7672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II型胶原蛋白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模型,并进行痹祺胶囊给药干预,取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大鼠血清,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uman metabolomics database,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database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相关代谢通路并分析痹祺胶囊对生物标记物的干预作用,进而解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到1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及苯丙氨酸代谢、醚脂代谢、组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精氨酸生物合成等11条代谢通路;痹祺胶囊可改善模型大鼠代谢轨迹的偏离。结论 痹祺胶囊主要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改善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在机体供能、抗炎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配伍合理性。方法实验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疏风解毒胶囊中清热解毒组、解表组和甘草组的32个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和筛选,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剖析该方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 32个化合物可作用于94个相关靶点和34条相关通路,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细菌脂多糖反应、免疫反应等相关过程。3组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群及通路群,又各有偏重,协同发挥治疗作用。结论清热解毒组通过干预炎症反应、细菌脂多糖反应、防御反应和免疫反应等相关过程发挥治疗作用;解表组除可与清热解毒组协同发挥药效外,亦可通过多途径作用于发汗解热过程;甘草组从抗炎、增强机体免疫等方面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体现了疏风解毒胶囊的配伍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