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Diabetes mellitus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CHD ) . In the recent years, diabetes has been recognised as a condition being as risky as CHD; so, much attention is being lai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and CHD. There are a whole lo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hich gather under T2DM. These include: dis- turbances of the clotting and fibrinolytic system, in- flammation , dysfunction of the endothelial cells and ir- reg…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导入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存的影响,及对MDM2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腺病毒p53注射液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细胞中,用MTT和流式细胞仪研究两组MCF-7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DM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组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组MDM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野生型p53导入可以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凋亡增加,且可以上调MDM2的表达,这可能与外源性p53增加后其负反馈泛素化降解酶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和规律,研究其与脂质过氧化间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心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以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时CD+4、CD+4/CD+8比值、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降低(P均<0.05);重度心衰者IgG、IgM、C3水平升高(P<0.05);sIL-2R、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随着心功能分级和心衰病程增加其改变更明显.MDA与T淋巴细胞转化率呈负相关(r=-0.64,P<0.01)、与sIL-2R呈正相关(r=0.70,P<0.001).结论心衰时存在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氧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参与了心衰的病理过程,推测它有可能是导致心衰免疫调解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HSP60(热休克蛋白60)在大鼠急性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高眼压组60只,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全身及表面麻醉后,将一盛有等渗的生理盐水的储容器相连的7号针头于3∶00位的角膜缘处刺入前房,提升储容器的高度,使眼内压达到110mmHg,但不超过150mmHg,观察大鼠眼前段变白,且视网膜色白,未见红色反光时即为视网膜缺血,缺血1h后再灌注,并于再灌注后2,6,12,24,72,168h将大鼠麻醉过量致死,处死前测眼压,抽血2mL,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使用,分析视网膜组织内HSP60抗原产生的血清中相应抗体水平。并立即取出眼球,同时对鼠眼视网膜组织进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SP60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组眼压明显升高,视网膜组织中的HSP60阳性表达率在术后各时间点,高眼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21,40.72,83.85,95.82,48.63及44.37,均P<0.01)。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中HSP60阳性表达随着眼压升高及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逐渐增强,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中也出现较明显的HSP60阳性表达。结论:HSP60表达增强可能在急性高眼压所致的视神经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2003-2013年河南南部地区城市住院患者人群罕见疾病不同性别、年份和地区的分布特点,判断罕见疾病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豫南地区城市三级医院2003-2013年罕见病资料,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3年患病构成比居前3位的系统性罕见病分别是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28.2%),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20.6%),神经系统疾病(13.0%);患病人数居前10位的罕见疾病分别是紫癜及其他出血情况、室间隔缺损、肛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蛛网膜囊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面神经相关疾病、腭裂、葡萄胎、吉兰-巴雷综合征,共18 323例,占47.4%;男女患病比例均大于1,且以肛瘘最明显(4.74),其次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37)和蛛网膜囊肿(1.79);2003-2013年男女患病人数分别为21 840例和16 846例,且均以0~组患病人数最多。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多发生在幼年青年时期,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占罕见病总患病数的27.24%,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则在0~患病比例最高(47.36%),消化系统疾病在40~组所占比例最大(14.96%)。结论豫南地区男性罕见病患者人数高于女性,罕见病的发病年龄有随时间推移而增长的趋势,紫癜相关疾病和室间隔缺损是罕见病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豫北地区2003-2013年罕见疾病住院患者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确定高危人群及主要罕见疾病类型,为卫生资源的分配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罕见疾病ICD-10编码及家庭住址进行筛选,收集豫北地区三级医院2003-2013年的罕见疾病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3年豫北地区罕见疾病住院患者共55 675例,1 560种疾病,其中男30 401例(占54.6%),女25 274例(占45.4%)。罕见疾病住院患者人数由2003年的494例增加到2013年的12 406例。年龄呈偏态分布,中位年龄及四分位年龄分别为17岁(4岁,45岁)。此外,0~1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23 254例(占41.8%)。男性患者普遍多于女性患者,各种疾病总人数中男性患者为女性的1.2倍。位居前三的罕见疾病是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其患病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7 511例(31.5%),12 169例(21.5%),7 578例(13.6%);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例数最少,为115例,占0.2%。结论 2003-2013年豫北地区的罕见疾病住院病例呈增多趋势,其中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例数较高;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10岁年龄组,且男性患者略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7.
高氧液院前静脉输注治疗矿井下有害气体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入院前应用高氧液静脉输注治疗矿井下有害气体中毒的疗效.方法 在入院前急救同时,应用高氧液静脉输注,院内治疗应用高压氧,结合对症支持治疗,并与常规治疗患者作对照,观察疗效.结果 73例治疗组患者均成功救治,比较2组间治疗后1、2、5d Glasgow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中毒性脑病发病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氧液能有效缓解矿井下有害气体中毒患者缺氧状态,减少中毒性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合并肠梗阻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肠梗阻手术治疗并最后确诊为CD的患者21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梗阻部位及手术治疗转归。结果 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表现(100%);腹痛19例(90%);腹泻17例(81%);腹部肿块12例(57%),其中4例患者肿块有压痛2,例患者同时伴有反跳痛;并发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1例,脾肿大1例,四肢关节疼痛1例。实验室检查:6例(28%)患者血红蛋白降低;21例(100%)血C反应蛋白升高;19例(90%)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阳性。术前诊断完全性肠梗阻1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1例。术中探查证实梗阻部位单独位于末端回肠8例,单独位于升结肠4例,末端回肠和升结肠均有不同程度梗阻的占9例。手术切除肠管距离肿块肉眼边缘约10 cm左右,均行吻合器吻合,术后无吻合口漏、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正规药物治疗,随访1~7 a,无再梗阻患者。结论 CD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当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及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不全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尽量保留正常肠管,吻合口口径尽量足够宽敞,吻合器吻合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p73基因含有两种不同的启动子结构,转录生成一些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功能特性的异构体.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比较这两种p73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以及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差异.方法 利用GenBank获取人p73启动子序列,在线MethPrimer软件分析p73启动子序列中甲基化CpG岛;启动子在线分析软件Promoter2.0,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 SCAN,TFSEACH分析p73基因启动子区序列中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 p73基因有两个启动子结构.promoter1序列中含5个CpG岛,promoter2序列中含1个CpG岛.启动子相关软件分析评分在95分以上时,promoter1序列有11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promoter2序列有9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 p7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区域以及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转录产物的功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腹腔感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腹腔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58例腹腔感染患者血PCT水平,对比分析一般感染组与重症感染组PCT水平。结果一般感染组25例,PCT为(15.88±6.67)μg/L。重症感染组33例,PCT为(69.83±17.82)μg/L。重症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P<0.05)。对比分析重症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91,P<0.05)。重症感染组有8例出现脓毒血症,血PCT水平均>70μg/L,3例死亡患者血PCT水平>90μg/L。结论 对腹腔感染患者,监测血PCT变化,对评估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