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736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文中综述了有关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子病理的研究现状,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WHO胸腺瘤分类的A型和AB型,出现遗传学变异率较低(7%~8%),B2及B3型胸腺瘤变异率较高(近20%)。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该类肿瘤的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从免疫组化研究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胸腺瘤及胸腺癌表达水平通常较高,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则发现,EGFR几乎很少出现基因突变(1.9%),少数报道肯定了胸腺肿瘤EGFR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对v-kit猫科肉瘤病毒转化基因(v-kit Hardy-Zuckerman 4 feline sarcomaviral oncogene hemolog,KIT)的研究表明,有2%胸腺瘤及79%胸腺癌中KIT呈高表达,而仅7%的胸腺癌存在KIT的突变,且KIT高表达与KIT突变无相关性。有人认为,在胸腺肿瘤中KIT突变的临床意义具有局限性。此外,对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运用于胸腺上皮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其相关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管理对门诊肾活检术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明确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对428例接受门诊肾活检术病人实施前馈控制管理模式,在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时段采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及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前馈控制管理模式使病人手术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自我效能水平较手术前显著提高(P<0.05),病人对门诊肾活检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提高,达92.99%~96.50%。[结论]前馈控制管理模式符合门诊肾活检护理工作的特殊要求,能保证门诊肾活检病人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同时还提升了慢性肾脏病病人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伤口护理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而存在高风险,安全管理是确保伤口护理专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伤口护理中心护教研协调发展的前提。文中探讨风险整合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理念和方法在伤口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伤口护理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率。方法根据IRM理念,设计在伤口护理应用中的方法为评估(assessment,A)—识别(recognize,R)—报告(report,R)—确认(determine,D)—分析(analyze,A)—计划(plan,P)—告知(imformation,I)—实施(Implement,I)—评价(evaluation,E),简称ARRDAPIIE程序,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为尝试观察期,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改良实施期。评价指标:患者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数和等级。结果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年共入选风险伤口患者491例,伤口护理量14730人次,满意率调查表发出491份,当场回收491份,回收率100%。尝试期248例计伤口护理量7440人次,不良事件7人次,其中2人次为Ⅱ级,5人次为Ⅳ级,发生率0.094%;患者平均满意率(97.36±0.97)%。改良期243例计伤口护理量7290人次,不良事件3人次均为Ⅳ级,发生率0.041%;患者平均满意率(99.88±0.30)%,高于尝试期。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和0.356)。结论 IRM对提高患者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等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4.
女性外阴瘙痒是皮肤科及妇产科门诊的常见症状,外阴接触性皮炎是最常引起外阴瘙痒症状的原因之一。文中就外阴皮肤对于接触性刺激及过敏的敏感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及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发病情况,外阴药物接触性皮炎及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估外阴接触性皮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CD24是一种黏蛋白样黏附分子。大量研究表明,CD24既存在于某些生理状态下,同时也可见于肿瘤、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并且在不同状态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文中对CD24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背景:骨关节固定常作为防止受伤组织被再次损伤的方法。 目的:膝关节固定对兔髌骨腱力学特性及超微形态的影响。 方法:将20只成年兔等分为固定组和对照组。固定组兔左后肢通过石膏和2个可调铝夹板,保持膝伸直,踝关节屈曲90°,固定6周后,取髌骨腱-骨复合物,观察两组髌骨腱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固定6周拉伸强度和切线模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64.44%和53.08%(P < 0.01),但两组伸长率和最大负荷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材料常数及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完全不同。固定组髌骨腱的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小胶原纤维占有优势。说明固定不仅会导致髌骨腱生物力学的变化,而且对髌骨腱自身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干眼患者使用表面麻醉剂后泪河的变化。
  方法:随机选取干眼患者50例。随机选取一眼滴用表面麻醉剂纳入试验组,另一眼用9g/L生理盐水点眼纳入对照组,点药15 min 后通过眼前节相干光学断层扫描仪(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泪河高度( tear meniscus height,TMH)、泪河深度( tear meniscus depth,TMD)以及泪河横截面面积( tear meniscus area,TMA)。
  结果:表面麻醉剂使用后TMH为0.173±0.040mm,TMD为0.166±0.019mm,TMA为0.049±0.013mm2,与点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TMH=2.78,P<0.01;tTMD=2.31,P<0.01;tTMA=2.69,P<0.01),点药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MH=5.87,P<0.01;tTMD=2.04,P<0.05;tTMA=4.63,P<0.01)。
  结论:表面麻醉剂减少干眼患者泪液分泌量,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GAD)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表达及分布特征,并探讨GABA与上皮细胞分化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检测GABA、GAD65及GAD67在大鼠降结肠上皮中的表达,并以麦芽凝聚素组织化学染色与免疫荧光结合的双重染色显示GABA和GAD65表达细胞的分布特征.同时,用RT-PCR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GADmRNA的表达.此外,用3H-胸腺嘧啶放射自显影法显示降结肠上皮的增殖带.结果:RT-PCR显示降结肠黏膜中GAD65及GAD67mRNA均阳性,原位杂交显示阳性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的隐窝和腔面,且GAD65信号较GAD67强.GABA及GAD6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降结肠的腔面和隐窝的上1/3上皮细胞的胞质,而GAD67阳性细胞仅分布腔面,此外,GABA及GAD65阳性染色也见于黏膜固有层.双重染色显示杯状细胞中GABA及GAD65均阴性.3H-胸腺嘧啶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在隐窝的中下段.结论:GABA及GAD65分布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成熟带及功能带,GABA系统可能参与上皮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的调节.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MRI与CT的图像融合对于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28例颅内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20~86岁,中位年龄57岁。MRI和CT图像采用自动法进行融合,在CT和融合图像上分别勾画靶区,并比较靶区的区别。结果运用融合图像勾画靶区比单纯CT上勾画更为清晰和准确。三维空间总的融合误差仅为(0.55±0.14)mm,融合精度较高,CT图像上的靶区体积是(28.55±7.23)cm^3,融合图像上的靶区体积是(35.83±5.38)cm^3。结论 MRI和CT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射波刀治疗颅内肿瘤中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并且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赵建宁  陈烁 《中国骨伤》2015,28(7):585-589
髌骨脱位常见于年轻、运动较多的人群,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包括活动受限、膝关节不稳、疼痛、习惯性脱位以及髌股关节炎[1].髌骨脱位约占所有膝关节损伤的3%,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患者大部分为10~17岁青少年和女性[2-3].造成髌骨脱位的原因很多,除创伤外,髌骨和股骨滑车的骨结构发育畸形、周围组织损伤和结缔组织疾病都会引起髌骨脱位[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