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孙勇  肖建德  熊建义  刘健全 《中国骨伤》2009,22(11):819-821
目的:探讨纳米磷酸钙陶瓷人工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应用纳米陶瓷人工骨治疗四肢骨缺损病例32例(人工骨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31.4岁。同期骨折内固定患者36例(内固定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6~65岁,平均32.6岁。两组患者于术后第1、2周及第1、3、6个月检测外周静脉血中Ca、P、BALP、IgG、IgA、IgM、CIC、C3、SL2R及CD4+/CD8+的比值。并随访用Enneking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术后均顺利愈合,各项免疫学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均未引起血清中钙和磷的明显增高,术后两组B-ALP均升高,3~6个月后内固定组恢复至正常水平,人工骨组仍维持较高水平。随访9~24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肢体功能,Enneking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所用纳米陶瓷人工骨无免疫原性,未引起排斥反应,不影响血液中钙、磷水平,并有一定的成骨活性,临床用以修复腔隙性骨缺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过伸暴力导致的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2004年6月~2006年10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我们根据其X线表现分析其受伤机制,将其分为过伸损伤类和非过伸损伤类胫骨平台骨折。其中过伸损伤类胫骨平台骨折共18例,均给予胫骨结节及胫骨远端双向牵扯引治疗。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1年零8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根据Rasmussen提出的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14例,中2例,差0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应根据其骨折X线表现,详细分析其受伤机制,明确诊断,对发生过伸损伤类胫骨平台骨折者,一般不需要经皮撬拔复位或手术治疗,仅行胫骨结节及胫骨远端双向牵扯引,即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间盘炎性环境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椎间盘组织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103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对照组(n=48)和空白对照组(n=7)。于大鼠L5、6椎间盘内注入荧光金(fluoro-gold,F-G)作为追踪剂;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注入F-G 7 d后分别注射50μL弗氏佐剂(制备椎间盘炎性模型)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作进一步处理。实验组及对照组于弗氏佐剂注射后1、3、7、14 d分别取出T13~L6DRG和L5、6椎间盘,行GAP-43的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空白对照组于F-G注入后8 d取材作以上检测。结果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实验组DRG中F-G标记的GAP-43阳性细胞表达在术后3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F-G标记的GAP-43阳性细胞横截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GAP-43阳性细胞和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异凝集素B4(isolectin B4,IB4)双染表达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CGRP的表达分别为91.4%±7.4%和87.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IB4表达;椎间盘中实验组GAP-43阳性神经纤维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CGRP阳性神经纤维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IB4表达。原位杂交实验和RT-PCR检测显示:除术后1 d实验组GAP-43 mRNA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内炎性环境刺激了大鼠DRG中GAP-43的高表达,促使中、小神经纤维长入病变椎间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Nirschl术式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顽固性单纯肱骨外上髁炎21例(21肘),男8例,女13例;年龄25~59岁,平均(48.3±13.4)岁;优势侧16例,非优势侧5例.发病时间8~33个月,平均(17.1±7.7)个月,患者均接受过多种非手术治疗.采用小切口下桡侧腕短伸肌腱起点清理术,即改良Nirschl术式进行治疗,病变涉及指总伸肌腱者予以指总伸肌腱病变部分切除.术后切口部位冰敷2d,石膏托行肘关节制动1周后开始肘部力量和活动度锻炼,腕关节制动2周后行手部和腕部活动度和力量锻炼及正常日常活动.术后随访记录患者休息疼痛情况、手部握力和患者满意度,根据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评价恢复情况.结果:21例失访4例,17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3个月.根据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价,结果仇15例,良2例,无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单纯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可通过行改良Nirschl术式取得良好疗效,其关键在于对并发疾病的排除和准确诊断,以及术中病变组织准确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筛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钉钢板辅助前侧短重建钢板(重建股骨距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建股骨距组:男8例,女22例;年龄63~85岁,平均(73.41±5.12)岁;病程1~3 d;骨折按AO/ASIF分型,AO 31-A2.2型12例,A2.3型11例,A3.3型7例。PF NA组:男10例,女28例;年龄65~90岁,平均(74.26±4.53)岁;病程1~3 d;AO 31-A2.2型15例,A2.3型13例,A3.3型10例。68例患者均为外伤致患侧髋部疼痛、肿胀,X线片证实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并发症:PFNA组出现螺旋刀片切割1例,深静脉血栓1例;重建股骨距组深静脉血栓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6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4个月,平均22.5个月。两组患者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PFNA组明显低于重建股骨距组(P0.001)。愈合时间:PFNA组低于重建股骨距组(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和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良好疗效,PFNA内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强调早期手术,术前要完善各项检查,才能保证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膝关节疾病同时伴有下肢血栓的关节镜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2月~2010年1月郑州大学一附院骨科收治的30例膝关节疾病同时伴有下肢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骨性关节炎患者11例,交叉韧带损伤者19例,左膝20例,右膝10例,在关节镜下分别对之进行关节清理、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给以抗炎、抗凝、扩容,同时加强患肢肌力和功能锻炼.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成功,随访6~25个月,术后均无出现下肢血栓,无手术远期并发症,疗效按Lysholm及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定,Lysholm评分由术前(50.0±6.0)分提高到术后(85.5±3.5)分(t=30.267,P=0.000);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 49.5±5.5)分提高到术后(87.O±2.5)分(t=33.609,P =0.000);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合并下肢血栓并不妨碍关节镜手术的进行,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对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边澎涛  边静 《中国骨伤》2007,20(10):712-712
自1990年以来,采用同侧喙突外移可吸收螺钉加固盂唇结构的方法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3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僵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主要原因是伸膝装置的挛缩与粘连。近3年来,我科应用股四头肌成形与膝关节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2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29岁;病因:股骨干中下段骨折术后15例(其中6例为骨不连接);  相似文献   
20.
双摇杆技术在成人股骨干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智勇  陈柯  田可为  叶晔 《中国骨伤》2015,28(7):606-608
目的:探讨双摇杆技术在成人股骨干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双摇杆技术克氏针辅助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17~65岁,平均41岁.病程3~7 d,平均5d.按AO分型,32A型5例,32B型20例,32C型9例.左侧18例,右侧16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按照Thorsen股骨骨折术后形态评估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200~300 ml,平均250 ml.术中所有骨折获得了良好复位.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个月.均无断钉、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再骨折、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按照Thorsen股骨骨折术后形态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30例,良3例,可1例.结论:在成人股骨干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双摇杆技术,可使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