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篇
  1篇
中国医学   37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痹证是临床常见肢体经络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患者常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王耀光教授认为痹证的病因病机为邪阻经络、脏腑气血精液亏虚,治疗上常选用经方加减,善用虫类药、藤类药且注意肝肾的调护。本文主要介绍王耀光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来,肺癌已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左右,目前NSCLC的临床疗效仍不甚理想.贾英杰教授提出本病"黜浊培本"的中医治则,并拟定消岩汤,临床疗效确切,单独应用于NSCLC或配合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可有效延长无进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验证腹部推拿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的效果,阐明其作用途径与机制。[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腹部推拿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母婴分离结合慢性应激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应用腹壁撤退评分评价干预效果。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肠组织肥大细胞(MC)聚集数量及状态。利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胰蛋白酶(Tryptase)颗粒分布、结肠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和蛋白激酶Cε(PKCε)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和西药组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明显降低(P<0.05)。镜下显示,模型组MC形态不规则,计数及密度显著高于空白组;腹部推拿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MC计数降低、密度减少(P<0.01)。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腹部推拿组、西药组MC Tryptase颗粒分布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腹部推拿组和西药组的PAR2、PKCε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部推拿作用于腹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笔者团队前期研究已证实茸菖胶囊治疗小儿癫痫(epilepsy)与雌激素水平、自噬过程、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但暂无成份与靶点间的关系,研究将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探讨茸菖胶囊多分子、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其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TCMSP、TCMID、BATMAN-TCM及文献检索筛选出茸菖胶囊的生物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信息并取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图以及药物-靶点-KEGG网络关系图;利用AutoDockTools、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利用Gromacs软件对ESR1与柚皮素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茸菖胶囊中共筛选出117个活性成份,115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通过CytoNCA插件筛选出18个核心靶点;GO分析表明,主要涉及类固醇代谢过程、对金属离子的反应等;KEGG分析表明,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0...  相似文献   
10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因与环境、遗传、感染和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相关。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半夏、大枣组成,具有调和寒热,消痞止利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甘草泻心汤单独或联合西药治疗UC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炎症因子、保护肠道黏膜和改善肠道菌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甘草泻心汤及其单体治疗UC的相关机制与临床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并拓展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阳白四透结合刺络拔罐对周围性面瘫额肌肌力的影响。方法: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和局部刺络拔罐。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评定肌力,并与健侧比较。同时用肌电图检测。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患侧额肌肌力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健侧相比,治疗前后额肌肌力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阳白四透结合刺络拔罐对周围性面瘫额肌肌力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7.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血小板单核细胞粘附聚集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此聚集体的形成的分子机制、诱使斑块破裂的机理、影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中西药物的作用靶点及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敲除等进行综述,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 in the distal ends of the finger and toe on survival rate, survival time, and brain edema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Fifty-four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normal, sham operation, model,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 in distal ends of finger and toe, and puncture without bloodletting at these points.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Longa's method. The brains were taken 48 h after 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rain water content, brain density, brain coefficient, survival rate, and survival time in each group were measured.

Results

After bloodletting puncture,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rats was prolonged, their brain water content and brain coefficient were reduced, and brain density was increased.

Conclusion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 in the distal ends of the finger and toe can improve function in ischemic brain edema.  相似文献   
109.
在AD的发病过程中,多种信号分子的含量异常及分布改变,以及信息传递通路异常,在AD病理改变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传递与信号通路异常是AD发病机制的一个共同途径。第一,AD中,Gia、Gsa蛋白的表达差异是引起腺苷酸环化酶信号系统功能失调;第二,G蛋白的偶联活性的差异是引起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信号功能失调的原因:(1)AC与Gia、Gsa蛋白偶联环节出现障碍是AD中AC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2)G蛋白及其GTP酶活性失常是AD信号转导功能障碍的原因;第三,AD中,G蛋白与受体偶联障碍及受体脱敏是影响G蛋白活性的重要方面;第四,配体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的能力损害也是AD中AC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最后,腺苷酸环化酶信号系统功能失调是导致AD病理改变的原因。AD中,G蛋白介导腺苷酸环化酶信号系统功能失调对AD的防治策略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高雅  颜红 《西部中医药》2012,25(6):78-79
从中医对双心医学的认识、中医神志疾病与心的联系、归脾汤为治双心疾病的代表方及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的优势等方面探讨中医在双心医学领域的应用,提出中医对于治疗多系统疾患有着独特的理法方药,应用中医理论探索双心医学的治疗方法将是一个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