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21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相关文献中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关键词等进行数据统计及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021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多集中在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血脂异常等基因风险位点研究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等。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热点围绕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NA甲基化、微小RNA、信使RNA等方面,研究前沿与趋势集中在长链非编码RNA、DNA甲基化及免疫代谢等方面研究。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领域研究的关注度近年来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62.
张筱杉  程志新  王冠  季博 《安徽医药》2023,27(7):1454-1458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糖尿病溃疡(DU)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10—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有关DU发病机制的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数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706篇文献,2010—2021年DU发病机制的研究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最高的国家、机构、作者分别为美国、迈阿密大学、Aristidis V;知识基础涉及负压伤口治疗、糖尿病伤口治疗、细胞机制等内容。结论 近十年来DU发病机制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伤口愈合、基因表达、生长因子为研究热点,组织修复、细胞凋亡、炎症为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系统评价 6 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库 (Wanfang)、维普数据库 (VIP)、CBM、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Library、PubMed 和 Embase 数据库收录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自建库至 2021 年 3 月 14 日。提取合格文献相关信息,通过 Cochrane 风险偏倚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 R软件、JAGS 软件和 GEMTC 软件包进行贝叶斯网状 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6项RCTs,涉及2 776例患儿及喜炎平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 6 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网状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①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喜炎平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②缩短憋喘时间方面,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③缩短咳嗽时间方面,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④肺部啰音消失方面,喜炎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⑤肺部哮鸣音消失方面,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喜炎平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6 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在治疗过程中均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其中以喜炎平注射液总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4.
邱方泓  张桂菊 《药学研究》2023,42(7):517-525
肥胖是长期能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脂肪组织的异常增殖与肥大密切相关,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是抑制肥胖的一种方法。近些年,小檗碱(BBR)被发现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脂质积累的能力,并通过PI3K-AKT、Ucp1、AMPK、AMPK-PGC1α轴影响脂肪细胞分化的进程。本篇综述介绍了BBR对脂肪细胞增值分化、脂质积累和脂肪产热的影响,从而为BBR如何通过脂肪产热帮助预防和管理肥胖的干预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建立饮入方式,慢性给予皮质酮,观察皮质酮对学习记忆和突触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皮质酮组,每组10只。皮质酮组饮用含皮质酮的0.45%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5 mg/(kg·d)。正常组动物给予0.45%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造模35 d后,进行社会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动物断头取海马,应用western blot进行突触相关蛋白测定。结果 社会识别实验显示,正常组和皮质酮组对刺激鼠笼的嗅闻时间均比空鼠笼长(P < 0.05)。对照组对刺激鼠2的嗅闻时间比刺激鼠1长(P < 0.05)。皮质酮组对刺激鼠2的嗅闻时间与对刺激鼠1的嗅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结果显示,皮质酮组学习能力下降,寻台潜伏期延长(P< 0.05)。空间探索结果显示,皮质酮组穿台次数、进入实台象限的次数和实台象限路程均明显减少(P < 0.05,P < 0.05,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皮质酮组突触后致密物质(postsynaptic density,PSD-95)、突触素(synapsin-1,Syn-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表达明显下降(P < 0.01,P < 0.01,P < 0.05)。结论 通过饮入方式,慢性给予皮质酮,动物出现社会记忆和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海马突触相关蛋白表达下降,突触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66.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组织,并且取材广泛、体外扩增能力强,是广泛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细胞之一。由于关节软骨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功能,需要强调和评估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的力学生物学性能。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修复软骨的诱导因素、信号通路与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文回顾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功能性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该领域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可供探索的途径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67.
王忠清  吴建峰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1):1816-1820
近视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引起儿童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近视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多巴胺、一氧化氮、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5-羟色胺、胰岛素以及前列腺素等主要神经递质均与儿童屈光发育和眼轴增长密切相关,但是它们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许多分歧。本文就各种神经递质在近视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包括神经递质受体以及受体拮抗剂对近视进展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明确不同神经递质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近视的发病机制,为近视神经递质变化的进一步研究做理论准备,并为近视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8.
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近视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饮食因素较少被关注,但已有文献报道,高糖饮食与近视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发现,高糖饮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介导视网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2)表达水平升高,巩膜成纤维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降低,从而激活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再作用于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因子,导致巩膜细胞外基质(ECM)减少,最终导致巩膜重塑眼轴增长而发生近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及生物学机制方面探讨高糖饮食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近视防控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Deer antler, traditionally used as a tonic and valuable drug in oriental medicine, has been considered to possess bone-strengthening activity and effectively used in bone diseases therapy.

Aim of the study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tler extract on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 induced by corticosteroids in ra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Rats were intragluteally injected with dexamethasone at 50 mg/kg twice per week for 6 weeks to induce ANFH. Then the rats were treated with antler extract by oral gavage at 200 mg/kg, 400 mg/kg and 800 mg/kg once per day for 60 days.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xyproline and hexosamine in serum was measured and the ultrastructure of femoral head was examined. In vitro, effect of the drug-containing serum of antler extract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rimary osteobla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MIT assay, ALP activity assay and cell cycle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with antler extract, the degree of necrosis induced by dexamethason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hydroxyprolin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hexosamine and the ratio of hexosamine/hydroxyprolin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rug-containing serum of antler extract promotes osteoblastic proliferation through regulation of cell cycle progression.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tler extract has a positive curative effect on ANFH by promoting osteoblastic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70.
目的:系统评价女性对分娩创伤的真实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linicalKe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女性对分娩创伤的看法及情感体验等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1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