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426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151篇
药学   104篇
  1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556例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肠内营养(EN)组36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 PN)组45例、肠外营养(PN)组201例、对照组2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营养支持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免疫、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1)营养及免疫状态:治疗后各营养支持组患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N组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PN组血红蛋白较EN组升高(p<0.05);治疗后EN组、EN PN组总蛋白均较PN组升高(p<0.05)。(2)肝肾功能:治疗后PN组ALT、AST和CR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EN PN组C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各营养组BUN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肠外营养对患者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摘要:目的 了解美沙酮门诊中苯丙胺滥用者的冲动性人格特点,为门诊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ImpulsivenessScale,BIS Ⅱ) 及自制合成毒品滥用情况问卷对118
名美沙酮门诊中的苯丙胺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狋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女性滥用者评
分分别为MI54.16±18.89、AI52.26±12.72、NI56.07±12.11、总分54.17±11.96,均高于男性滥用者
(MI45.07±17.59、AI47.92±17.04、NI55.89±16.65、总分49.63±12.27),且男女间行动冲动(MI)
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滥用时间、剂量、频率、渴求程度等与量表评分没有相关性
(犘>0.05 );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与认知冲动分量表评分有关(狉= -0.965,犘=0.035),使用新型
毒品后发生性行为的频率与行动冲动分量表评分有关(狉=0.839,犘=0.001)。结论 美沙酮门诊中苯丙
胺滥用者的冲动性人格特点存在性别差异;冲动程度的高低与苯丙胺滥用的严重程度间没有发现相关性;
冲动程度与苯丙胺滥用者的某些性行为特征有关。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苯丙胺类滥用;Barrett冲动量表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30 04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剂量的^125I粒子对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悬液种植于64只BLAB nu/nu裸鼠的皮下,以制备荷瘤鼠模型。待荷瘤鼠模型饲养3周左右、肿瘤生长至0.7-1.2 cm时,将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n=16)。其中,空白对照组裸鼠植入空白粒子,低、中及高剂量组分别植入放射剂量为1.48×10^-7、2.22×10^-7及2.96×10^-7 Bq的^125I粒子。分别于粒子植入前、植入后7、14、21及28 d,4组均随机抽取4只荷瘤鼠处死,剥取瘤体称重,并计算肿瘤体积;分别于植入粒子后14d和28d,测量4组荷瘤鼠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因子E(cyclinE)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除空白对照组外(空白对照组的变化不大),低、中及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粒子植入后7、14、21及28d,低、中及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均小于(轻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在28 d时,低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均小于(轻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②14d和28d时,低、中及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cyclinE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28d时,低剂量组的凋亡率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而cyclinE mRNA的表达水平却低于该2组(P〈0.05)。同组内与14d比较,28 d时除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3组的凋亡率均较高(P〈0.05),而cyclinE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可有效抑制人低分化胃癌组织的生长,可抑制其cyclinE mRNA的表达;与其他剂量相比(2.22×10^-7 Bq及2.96×10^-7 Bq),低剂量(1.48×10-7 Bq)的125I粒子持续照射可诱导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的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88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取栓组)和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联合组)患者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足趾血氧饱和度(SO2)及足部皮温的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死亡率、截肢率及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取栓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的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与同组术前比较均升高(P<0.05);2组患者术前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ABI、足趾SO2、足部皮温及其改变值较取栓组均升高 (P<0.05)。术后取栓组患者的死亡率、截肢率、肌病肾病代谢性综合征(MNMS) 发生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及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3.04% (6/46)、17.39% (8/46)、26.09% (12/46)、26.09% (12/46)及13.04% (6/46),联合组分别为4.76% (2/42)、7.14% (3/42)、14.29% (6/42)、9.52% (4/42)及9.52% (4/42),取栓组各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微创性、治疗有效性等特点,可作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68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鼻畸形整复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以68例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7~36岁,平均21.4岁,左侧41例,右侧27例。采用内收鼻翼外角、消除鼻前庭皱褶,鼻翼悬吊、矫正鼻翼塌陷,延长鼻小柱。术后持续戴鼻模3~6月。结果:68例患者开放性鼻畸形整复术后,随访59例(80.23%)共3~36月,术后效果达到优34例,良22例,差3例。无一例创口感染,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整复治疗,通过对鼻翼软骨、鼻唇软组织等多方面的矫正修复,可明显改善鼻畸形。开放式的鼻畸形整复术是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6.
BPH所至下尿路症状(LUTS/BPH)的药物治疗在解除患者症状、预防和阻断BPH的发展,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疗法风险的效果令人瞩目,已经成为LUTS/BPH的一线治疗选择。近年来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s)用于治疗LUTS/BPH的研究成果显著,PDE5-Is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α1肾上腺能受体拮抗剂(α1-ARAs)联合应用,对于缓解LUTS/BPH的效果确切,联合治疗效果更优。本文就PDE5-Is治疗LUTS/BPH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复方龙胆合剂对于小鼠皮肤激光损伤后屏障修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40只BALB/c小鼠,将小鼠背部脱毛后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他30只使用Q开关1064激光机,以5 Hz频率、3 mm光斑、6 J能量照射脱毛区,构建激光损伤皮肤模型。将激光损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模型组小鼠不做处理,对照组小鼠单一使用基质涂抹,实验组小鼠在基质涂抹的基础上每日灌胃给药复方龙胆合剂。分别在干预后6,24,48 h,7,14 d测试小鼠皮肤含水量、经皮失水量、小鼠皮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蛋白表达,RT-QPCR检测皮肤中表皮抗菌肽S100a8、S100a9、MyD88以及IL-6的mRNA水平。结果 模型组和对照组在皮肤含水量和经皮失水量的比较中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皮肤含水量显著高于模型组、经皮失水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较强。模型组和对照组皮肤中MyD88、IL-6的蛋白水平以及S100a8、S100a9、MyD88以及IL-6的mRN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实验组皮肤中MyD88、IL-6的蛋白水平,S100a8、S100a9、MyD88以及IL-6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复方龙胆合剂可以促进小鼠皮肤激光损伤后屏障功能的恢复,其作用和炎症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58.
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对糖尿病病因、发病机理及其药物治疗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糖尿病鼠模型的制备方法 可以分为自发性、实验性诱发模型、转基因模型等,各有其特点.对1、2型糖尿病鼠模型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尝试使用简单的克隆筛选法来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进行鉴定。方法对早期分离培养的BMSCs,采取低密度接种(10/cm^2),待有单克隆形成,用细胞刮除去其他细胞,将克隆的细胞以低密度接种,待再次有单克隆形成时可重复以上操作,反复进行筛选。对筛选的BMSCs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FACs鉴定BMSCs的标记物的表达,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试验。结果采用克隆筛选法培养BMSCs在传代筛选2—3代后即可获得形态均一的细胞群,FACs鉴定细胞高表达BMSCs的阳性标记物(CD2998.8%,CD9098.4%),低表达BMSCs的阴性标记物(CD312.6%,CIM53%)。BMSCs能被高效地诱导向脂肪和骨分化。结论本实验采用的克隆筛选法可在短期内获得高纯度的BMSCs,方法简单易行而效率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青光眼大鼠视网膜Mü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情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烧灼涡静脉的方法制作大鼠青光眼模型,分别于术后2h;1,3d;1,2,3wk取材,制作视网膜矢状位冰冻切片和视网膜铺片,进行GS/GFAP免疫荧光双标。提取视网膜总蛋白行GFAP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结果:视网膜矢状位切片可见,正常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染色只出现在神经节细胞层的星形胶质细胞上,而Müller细胞不表达GFAP。制作青光眼模型术后2h,Müller细胞上出现GFAP阳性染色,术后1,3d,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到术后1wk,GFAP在Müller细胞上的表达量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术后3wk,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与以上结果吻合。术后1wk视网膜铺片中清晰可见Müller细胞足板出现GFAP的诱导表达。结论:高眼压时GFAP在Mü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尤其在足板处的强烈表达是Müller细胞对眼压升高产生的一种反应,GFAP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