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71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89篇
  2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2 毫秒
2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HBV DNA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定量检测其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HBV DNA载量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7的水平。根据术后HBV DNA载量,将患者分成HBV DNA升高(激活)组和不变组。升高组给予抗病毒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患者HBV激活率为37%(24/65),术前HBV DNA1×104 IU/ml的患者,术后HBV激活率为75%(18/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6)及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P=0.004)是引起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ELISA结果示术后IL-10升高与HBV再激活有关(P=0.001),IL-6升高及IL-27降低与HBV不变有关(P=0.000)。术后HBV DNA升高且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可能引起患者HBV再激活,围手术期内应监测HBV DNA载量的变化。肿瘤直径、术中行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术是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术后IL-10、IL-6水平的变化可能与HBV DNA的变化有关。术后HBV再激活近期不会加重肝功能损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肝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等指标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选择入院48h内、符合NRS 2002标准、可获得BMI的患者264例,以BMI<18.5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对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不能获得BMI的96例患者,以ALB替代,ALB<30g/L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统计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结果符合NRS 2002标准的264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9%。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的9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7%。总计36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9%。BMI<18.5、ALB<30g/L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0%、2.8%。在BMI≥18.5患者中,NRS评分≥3分者28.8%。农村和城市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48.5%和32.5%(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老年患者特别是农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NRS 2002方法能预测和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由于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抗栓处理,如常规双联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或静脉的抗凝(肝素、低分子肝素、璜达肝葵钠、比伐卢定)、静脉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阿昔单抗、埃替非巴肽、替罗非班)明  相似文献   
24.
郑盛  杨晋辉  唐映梅  刘海  尤丽英 《肝脏》2012,17(6):385-388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MESO指数评分系统以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30例,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四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68例,生存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2.34±4.36、24.26±5.45、1.62±0.23和37.59±6.97,死亡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7.76±5.28、30.11±6.19、2.05±0.1 8和46.65±7.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5,0.000,0.003)。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在判断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56、0.857和0.84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9~0.897、0.754~0.893、0.760~0.898、0.781~0.906,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准确的预后判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破裂出血动脉瘤患者改良Fisher分级与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关系。方法按改良Fisher分级评价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216例。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结果 216例患者中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79例(36.6%),按照改良Fisher分级评价,术前不同级别的患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经抽吸导管内注射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06例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52例)和单独血栓抽吸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随访30d,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两组TIMI血流,术前两组T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TMP3级率较单独抽吸组明显高(76.2比68.5,P〈0.05)。两组30d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LVEF、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抽吸导管内注射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灌注,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云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A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9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例,设为病例组,收集同期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患者4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ANP的水平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AN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 < 0.05);以高血压病发生与否为因变量,以血清ANP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P与高血压偏回归系数为0.071,P值为0.002(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对ANP与SBP/DBP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NP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374,P值为0.000(P < 0.05);ANP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331,P值为0.002(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相对于DBP,ANP与SBP的相关性更显著。  结论  外周血中ANP浓度降低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NPR-C配体ANP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ANP影响着SBP/DBP的水平变化,尤其对SBP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 < 110 g/L)、中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为110~130 g/L)、高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130 g/L);根据孕前体质指数分为3组:孕前BMI过低组(BMI < 18.5 kg/m2)、孕前BMI正常组(BMI为18.5~24.9 kg/m2)、孕前BMI过高组(BMI≥25 kg/m2);根据妊娠期体重增加分为增重不足、增重正常、增重过度3组。对各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低Hb组、中Hb组、高Hb组的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前BMI过低组、孕前BMI正常组、孕前BMI过高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增重不足组、孕期增重正常组、孕期增重过度组的新生儿体重、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期血红蛋白、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均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合理地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实践效果。  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妇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111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非随机方便抽样的方法将5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妇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术后饮水量[(384.22±84.78)mL、(196.90±95.07)mL]、排气时间[(17.29±3.69)h、(22.45±4.77)h]、下床活动时间[(15.19±5.30)h、(21.67±3.86)h]及术后疼痛评分[(4.08±2.04)分、(5.69±2.33)分]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效果,应广泛推广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亚型和肝细胞癌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进行展望。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HBx、HBV基因亚型和肝细胞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HBx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迁徙以及转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HBV基因亚型与肝细胞癌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结论 HBx和HBV基因亚型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分子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必将推动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诊治工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为个体化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