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4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180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状况及人格特征,为有效开展护士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S、SDS和EPQ量表对11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①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水平均高于全国常模。②精神科护士内外倾(E)、精神质(P)分值均高于常模(P<0.05),神经质(N)低于常模(P<0.05)。③焦虑情绪回归方程Y=1.314XP+0.857XN+26.311,表明P、N对焦虑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抑郁情绪回归方程Y=1.833XP+0.952XN-0.470XE+32.390,表明P、N对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E对抑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从而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一个实验室参考指标。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3例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细胞参数指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液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淋巴细胞计数(LYMPH#)明显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红细胞的MCV、MCH 的检测可以作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将改良临床路径教学模式运用于精神科护理实习带教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参加精神科实习的护生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102名,干预组94名。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改良临床路径带教模式,即参照临床路径模式,让护生参与制定教学路径,明确教学内容及目标。比较出科时两组护生的出科考成绩,老师及护生对彼此实习或教学表现的评价,以及教学双方对实习整体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干预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护生或带教老师对实习或教学表现以及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两个因子,因子1:带教技能水平、师德师风、带教知识水平、理论得分、工作态度、操作得分;因子2:教学管理能力、护理查房得分、行为规范、学生对老师评价;总解释度为65.5%。结论临床路径模式可以规范精神科实习教学流程,明确教学内容及目标,提高带教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4.
目的针对急诊输液室特点,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全过程服务,提高本科室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将实施优质护理前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12月实施优质护理后1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回访调查统计方式,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异常事件发生率、纠纷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升高,患者纠纷投诉、异常事件发生率下降。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急诊输液室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生活习惯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广州市社区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对广州市某社区≥60岁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收集一般人口学及躯体疾病资料,完成生活习惯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并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以MoCA总分为因变量,以生活习惯、生活事件为自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坚持运动与否与MoCA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75±4.88), (17.37±6.63),P<0.01],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CA总分与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相关(r分别为0.201,0.280,0.092,0.266,均P<0.01);考虑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躯体疾病等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评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20,-1.530,0.313,1.654,0.503).结论 社会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而生活习惯、生活事件对认知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医疗护理联合讨论模式在解除住院精神病患者约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为医生根据患者表现实施解除约束,实验组患者为医疗护理联合讨论后决定是否解除约束,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约束时间、约束期间至解除约束后24h内的风险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约束时间、约束期间至解除约束后24h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在解除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使用医护联合讨论模式能减少精神病患者的约束时间和约束期间至解除约束后24h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4种抗生素(头孢曲松钠、青霉素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钠)在不同剂量下对凝血检测的干扰情况。方法参照CLSIEP7-A2文件“配对.差异”实验对干扰物抗生素进行筛选后,进一步利用“剂量.效应”实验对抗生素浓度与凝血检测干扰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种抗生素均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的干扰物质;4种抗生素浓度与其对PT、APTT检测的干扰程度呈正相关,其剂量效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干扰门检测的剂量效应分析回归方程依次为y=0.0008x-0.6594,相关系数r^2=0.9719;y=0.0007x-0.4361。相关系数r^2=0.9867;y=0.0004x-0.2734,相关系数r^2=0.9813,y=0.0002x-0.1234,相关系数r^2=0.9849。干扰Am检测的剂量效应分析回归方程依次为y=0.0018x-0.2632,相关系数r^2=0.971;y=0.0016x-0.8324,相关系数r^2=0.9929;y=0.0025x-0.4375,相关系数r^2=0.9826;y=0.0002x-1.091,相关系数r^2=0.9762。结论4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对凝血检测产生干扰,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8.
目的优化泊洛沙姆温敏水凝胶体系负载布南色林,并对凝胶中布南色林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直接混合法配备含药温敏水凝胶体系,倒置小管法测定胶凝温度(Tgel)。以Tgel为因变量,25%泊洛沙姆407体积(X1)、50%泊洛沙姆188体积(X2)和1%布南色林药物混悬液(X3)为考察因素,通过星点设计法优化制剂处方。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外标法测定凝胶中布南色林含量。结果随着泊洛沙姆407体积增加,Tgel呈下降趋势;泊洛沙姆188体积增加,Tgel呈增加趋势;最终选定处方(X1=3.7,X2=0,X3=0.45)。布南色林浓度在1~200 ng·m L-1范围内线性良好,选择性(y=32 148.1x+6 066.60,R2=0.999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水凝胶中布南色林浓度为(0.79±0.06) mg·mL-1。结论本研究提供一种基于星点设计法优化布南色林-泊洛沙姆温敏水凝胶处方的方法,为难溶性药物通过温敏水凝胶体系实施缓释给药途径提供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99.
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_(300)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异常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Andreason分型分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混合型三组,分别记录Fz,Cz,Pz,Oz,C3及C4的视觉P300。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P300潜伏期延长、幅度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阳性症状组的P300幅度左侧中央区显著低于右侧,混合型与阴性症状组以额区P300幅度减低为显著特征。结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组间有不同脑区P300改变模式,提示两组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生理损害  相似文献   
100.
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8周,采用PANSS.CGI评价临床疗效,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奥氮平组与氯氮平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奥氮平组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45.7%,有效率78.90%;氯氮平组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44.9%,有效率75.0%;氯氮平组副反应明显高于奥氮平组。结论 奥氯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