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PTEN基因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转移中作用及其与mt-p53、VEGF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SP法对正常卵巢(32例)、卵巢良性肿瘤(31例)、上皮性卵巢癌(74例)PTEN、mt-p53、VEGF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PTEN在上皮性卵巢癌表达缺失率及mt-p53、VEGF表达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②PTEN在浆液性囊腺癌表达缺失率高于黏液性囊腺癌(P0.05),晚期表达缺失率高于早期(P0.01),G3表达缺失率高于G1+G2(P0.05)。③mt-p53在黏液性囊腺癌中表达率高于浆液性囊腺癌(P0.05),晚期的阳性率高于早期(P0.01);④VEGF晚期的阳性率高于早期(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⑤PTEN蛋白表达与mt-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与VEGF表达不相关,mt-p53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TEN表达缺失、mt-p53、VEGF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中有重要作用;PTEN、mt-p53、VEGF同时发生异常可作为评估卵巢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在MTB的利福平耐药菌株rpoB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CR扩增MTB的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扩增产物与野生型DNA链形成异源双链,在65.4℃柱温下进行DHPLC分析.对DHPLC不同峰型菌株的rpoB基因片段进行测序,评价DHPLC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分析46株MTB菌株,其中42株对利福平耐药,4株对利福平敏感.经DHPLC分析,产生15种不同图谱.测序结果表明,各图谱菌株突变特征不同.除D108和D24菌株的DHPLC峰形相同而突变特征不同外,其他菌株均为DHPLC峰型与基因多态性相一致,即DHPLC峰型相同则基因多态性相同,DHPLC峰型不同则基因多态性不同.结论 DHPLC具有简便快捷、高通量和自动化的特点,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快速检测耐药MTB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适当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用自红豆杉科植物(Taxus cuspidate)中分离纯化的紫杉烷类化合物7-Deacetyl-taxine B干预氧化应激模型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筛选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化合物,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术观察其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Caspase-3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经过浓度为100μmol.L-17-Deacetyl-taxine B处理后,细胞活力为(99.32±4.30)%(P>0.05),7-Deacetyl-taxine B化合物浓度1,10,100μmol.L-1时氧化应激细胞活力分别为(25.90±1.61)%,(31.20±1.25)%,(57.60±3.74)%(P<0.05)。Annexin-v/PI染色后阴性对照组细胞生存率为(50.23±5.31)%,细胞模型凋亡率为(23.27±1.62)%;EGCG处理后生存率为(71.20±3.20)%(P<0.05),凋亡率为(19.20±2.11)%(P<0.05);7-Deacetyl-taxine B处理后生存率为(79.95±6.13)%(P<0.05),凋亡率为(13.09±1.80)%(P<0.05)。阴性对照组超微结构呈凋亡改变,应用7-Deacetyl-taxine B后超微结构显示超微结构破坏减轻,凋亡减少,7-Deacetyl-taxine B干预后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灰度值比值为(0.77±0.20),阴性对照组为(1.30±0.16),7-Deacetyl-taxine 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Deaceyl-taxine B可通过抗氧化应激起到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通过检测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研究其表达与肾癌的关系.方法 标本离体后分成肾透明细胞癌组、癌旁组织组、正常肾组织组,均用10%的甲醛固定48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5 μm,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PCNA免疫组化染色:正常肾组织内的细胞核有弱阳性表达,癌旁阳性表达增加,高于正常肾组织,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4个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在正常组、癌旁组、癌组织组的表达呈明显加强趋势,癌组织细胞增殖旺盛,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5.
归经规律的现代研究应以形成规律为先导,应用规律为主体,本质规律为方向,才能解决在信息时代多态文化中归经学说自主应用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归经形成规律以辨经论药为基础,经证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作用定位与疾病定位的内在统一;归经应用规律以原理方法为基础、经药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原理方法与经药关系的内在统一;归经本质规律以辨量论效为基础、量经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量效关系与量经关系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窒息心脏停搏组(ACA组,n=20),大鼠遭受窒息性心脏停搏1min后复苏;(2)脑缺氧预处理+窒息心脏停搏组(HP+ACA组,n=20),在窒息性心脏停搏前24 h给予大鼠1min的脑缺氧预处理4次,每次间隔5 min;(3)脑缺氧预处理组(HP组,n=20),只给予4次脑缺氧预处理。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和复苏后神经功能评分(NDS),72 h后取海马CA1区组织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与ACA组相比,HP+ACA组死亡率显著降低(5% vs.30%,P0.01),NDS明显改善(P0.05),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脑缺氧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性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通过检测土木香根中提取的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Eupatolide (化合物1)、 1,5-Diacetoxy-3, 4-epoxy-9(10)-germacrane-12,8α -olide (化合物2) 和1,5-Diacetoxy1-11,13-dihydrogen-3,9-germacradien -12,8α -olide (化合物3)抑制人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这3种倍半萜化合物的体外抑制人肺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以及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方法 应用噻唑蓝法测定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体外培养人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化合物1(泽兰内酯)对人非小细胞肺肿瘤细胞(A549和QG-56)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顺铂,对人小细胞肺肿瘤细胞(PC-6和QG-90) 的增殖抑制作用与顺铂相同;化合物2和3对各种实验用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 推测A-环上的6位游离羟基是该类倍半萜内酯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所必需的活性基团.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奥美沙坦酯与缬沙坦(均为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 人选2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奥美沙坦酯20~40mg.d-1或缬沙坦80~160 mg·d-1治疗,共8周.结果 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与缬沙坦组SeDBP平均下降(10.58±6.82)mmHg及(9.38±7.16)mmHg;奥美沙坦组与缬沙坦组分别有60%及61.74%患者剂量加倍,加量有效率分别为52.22%及51.85%.治疗8周后,2组SeDBP平均下降(15.72±6.03)mmHg及(14.12±6.79)mmHg.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与缬沙坦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及7.5%(P>0.05).结论 每日1次口服奥美沙坦酯胶囊20~40 mg·d-1,能24 h平稳降压,其8周总有效率79.65%;与缬沙坦80~160 mg·d-1的降压疗效相近.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9.
Huang XD  Yi JL  Gao L  Xu GZ  Jin J  Yang WZ  Lu TX  Wu SX  Wu RR  Hu WH  Xie WC  Han F  Gao YH  Gao JM  Pan JJ  Chen CB  Lang JY  Li T  Dong Y  Fu YB  Fan L  Li BS  Li J  Wang XH  Chen BX  Gao XS  Zhang P  Wu XW  Hu BQ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3):197-201
目的观察h-R3与放疗联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共7个治疗中心参加了这项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单纯根治性放射治疗,总剂量70—76 Gy.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h—R3治疗,剂量为100 mg/次,静脉滴注,每周给药1次。结果共137例患者入组,其中单放组67例,联合治疗组70例。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治疗后第5周和第17周时的肿瘤完全缓解(CR)率,在全分析集(ITT集)分别为65.63%、87.50%和90.63%,在符合方案集(PP集)分别为67.21%、90.16%和93.44%,均显著高于单放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7周时,在ITT集和PP集的有效率均为100.00%,均显著高于单放组(90.91%和92.31%)。治疗前后两组间Karnofsk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患者体重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单放组。与h-R3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发热(4.28%)、血压下降(2.86%)、恶心(1.43%)、头晕(2.86%)、皮疹(1.43%)。h-R3对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并且未增加放疗的副作用。结论h-R3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晚期鼻咽鳞癌患者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对治疗晚期鼻咽癌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河北省食管癌、胃癌高发区居民食用小麦赭曲霉素A污染情况,了解居民的可能暴露量。方法深入高发区现场随机选取当地居民正在食用的小麦样品,利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赭曲霉素A含量。结果河北省胃癌高发区赞皇县居民食用小麦样品中赭曲霉素A的检出率为45.16%,平均含量2.41μg/kg,最高达14.25μg/kg。河北省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用小麦中赭曲霉素A的检出率为33.33%,平均含量0.59μg/kg,最高为1.63μg/kg。结论河北省胃癌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用小麦赭曲霉素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的有关文献报道,应引起肿瘤防治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