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3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24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25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54篇
综合类   605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422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1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国内22年肺隐球菌病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 回顾国内 2 2年来肺隐球菌病的诊疗进展。方法 检索 1980~ 2 0 0 1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CMCC)收录的有关肺隐球菌病的文献资料 ,统计分析并总结 6 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隐球菌病好发于青中年男性 ,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和无特异性 ,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 (31 34% ) ,临床上极易误诊 ;确诊主要依靠各种临床标本的涂片、培养和病理学检查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结论 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强调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作用 ,尤其是术前术后应用 ,可减少术后隐球菌的播散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92.
目的比较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0例,改良组采用单荷包四点牵引PPH,传统组采用单荷包单点牵引PPH。对两组临床疗效、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治愈率分别为95.71%和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14)。改良组切除的黏膜环的宽度(t=12.772,P<0.05)、黏膜环均匀程度(χ2=7.368,P<0.05)、痔核完全回缩(χ2=6.048,P<0.05)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改良组和传统组复发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5);两组手术时间(t=1.081,P>0.05)和术中出血(χ2=0.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7天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0.731,t7d=1.243;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3,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05)。 结论改良的单荷包四点牵引法PPH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PPH相比,术中切除的黏膜环较均匀一致,痔核回缩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体外研究利拉鲁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并在体内进一步观察IPCs移植对1型糖尿病(T1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1)体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差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BM-MSCs,进一步分为未诱导组、高糖+尼克酰胺诱导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诱导组和利拉鲁肽诱导组;(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巢蛋白(Nestin)、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基因,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蛋白;(3)将180 ~ 220 g的30只雄性SD大鼠以60 mg/kg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T1DM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1DM组,n=8)、未诱导的BM-MSCs移植组(BM-MSCs组,n=9)和经利拉鲁肽诱导的BM-MSCs移植组(LIRA+ BM-MSCs组,n=9),给予相应干预8周,待血糖基本稳定后,选取4只正常、同龄、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行腹腔注射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进一步观察移植后细胞对高糖刺激的反应性.结果 (1)利拉鲁肽诱导后BM-MSCs形态逐渐变圆,呈明显的聚集性生长状态,双硫腙染色为阳性;与高糖+尼克酰胺诱导组比较,利拉鲁肽诱导组细胞Nestin mRNA表达下调(0.003 8±0.000 4比0.007 5±0.003 0,P<0.05),胰岛素(0.000 20±0.000 03比0.000 08±0.000 02)和胰高血糖素(0.001 1±0.0004比0.000 7±0.000 1)等mRNA表达上调(F=7.26、10.06、4.92,均P<0.05),PDX-1、Glut-2、GK mRNA表达亦上调;利拉鲁肽诱导组和GLP-1诱导组细胞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蛋白表达均呈阳性.(2)体内实验示,与T1DM组比较,LIRA+ BM-MSCs组和BM-MSCs组大鼠8周末血糖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8.0±1.2)、(8.9±1.1)、(14.5±0.9)mmol/L,F=719.61,均P<0.05];IPGTT提示移植IPCs后的大鼠血糖在30 min时升至峰值,150 min时降至空腹水平,血糖变化曲线与正常组类似.结论 体外利拉鲁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M-MSCs分化成为IPCs,且移植后的IPCs能够在体内进一步发挥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调查分析福州总医院住院患者分剂量使用抗癫痫片剂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福州总医院2017年6~12月口服抗癫痫药物片剂的217名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同抗癫痫药物分剂量使用情况及使用分剂量抗癫痫药物患者年龄、使用科室、不同癫痫药物分至不同剂量的情况。结果 分剂量使用抗癫痫片剂使用率为30.73%,分剂量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为苯巴比妥,分剂量使用最高的科室为新生儿病区,丙戊酸钠缓释片分剂量的使用最多,均分至1/2片。结论 福州总医院抗癫痫药片剂分剂量的使用基本合理,药师应对片剂分剂量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进行全程的药学监督,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5.
胃神经鞘瘤在神经鞘瘤中的发病率很低。本文从临床表现、CT表现、超声内镜、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面对1例胃神经鞘瘤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肝衰竭大鼠小肠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的分布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衰竭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2组大鼠空肠组织SP、SS的分布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肠SP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SS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衰竭大鼠肠道SP及SS的分布有明显变化,这些改变与肝衰竭胃肠动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97.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anatomical features of the sphenoid sinus and adjacent structures during virtual surgery and explore their relevance to actu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MethodsCT images of the sphenoid sinus and surrounding structures from 28 Chinese adult patients were measured using a 16-slice helical CT scanner. Imag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volume-rendering method. Two experienced neurosurgeons wearing stereoscopic glasses performed virtu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by the transnasal approach.ResultsThe virtual anatomical features of the sphenoid sinus and the adjacent structures during virtual surgery were described. The distance from the sphenopalatine foramen to the left and right sphenoid ostium was 10.1 ± 2.7 mm and 10.5 ± 3.2 mm, respectively, to the left and right sphenoidal crest 12.9 ± 2.0 mm and 12.8 ± 2.2 mm, respectively, and to the left and right uncinate process 24.0 ± 1.9 mm and 23.9 ± 2.0 mm, respectively. The distance from the uncinate process to the medial and lateral edge of the most prominent part of the anterior bend of the cavern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was 33.7 ± 3.7 mm and 34.8 ± 3.7 mm, respectively,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two lines was 9.7 ± 1.9°.ConclusionThe study provides virtual anatom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phenoid sinus and important surrounding structures that is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real life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相似文献   
98.
据报道[1]肝移植受者术前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发生率为2%~19%,在肝移植术中常导致门静脉无法常规重建,以往PVT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禁忌证。门静脉动脉化(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PVA)是通过建立动脉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抑制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磷酸钙/DNA-TPC方法构建携带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经18只小型猪的左胸冠状动脉回旋支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猪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即盐水组、AdHGF组和缺陷型空病毒Ad5(AdNull)组,每组6只(n=6)。于缺血心肌处,分别注射4×109 pfu 200 μl AdHGF、4×109 pfu 200 μl AdNull及200 μl盐水。4周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的心脏功能,并行病理学心肌纤维化、心肌凋亡检测。结果: 心脏彩超检测显示,AdHGF组室壁增厚,运动增加,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等明显改善(P<0.05)。AdHGF组心肌组织切片缺血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低于AdNull组(P<0.05)。AdHGF组心肌中Ⅲ型胶原蛋白的量明显低于AdNull组(P<0.05)。AdHGF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GF具有抑制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可抑制心室重构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我院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情况,分析肝移植5年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7年8月完成46例生存超过5年的肝移植病例,分析死亡原因、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生存超过5年的46例患者中,死亡4例,其中胆道并发症2例,重症乙型肝炎1例,心肌梗塞1例,各种并发症:高脂血症8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3例,胆道并发症6例,乙肝复发3例,肾功能损害2例,心肌梗塞1例。结论胆道并发症、乙肝复发及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是影响肝移植5年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多学科长期临床随访指导,低剂量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是提高肝移植5年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