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的数学逻辑 ,寻找中医证候量化的方法。方法 :对 46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多中心临床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因子分析 ,并对各中医证型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得到四个有代表性的公因子 ,它们分别代表四组症状 ,即因子 1 (F1 )主要反映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屈伸不利等 4项症状 ,F2反映腰膝酸软、精神疲乏、烦闷不安、肢体困重、眩晕、肢体麻木、夜尿多 7项症状 ,F3反映关节怕冷、畏寒、手足不温 3项症状 ,F4反映关节发热、口渴、发热、小便黄浊 4项症状。后 3个因子分别与中医的肝肾亏虚、寒、热的证候表现有关 ,故称这 3个因子分别为虚因子、寒因子和热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3个证候因子能很好地区分寒湿阻络、湿热阻络、寒热错杂与肝肾亏虚四证。结论 :中医的辨证理论蕴藏着数学的逻辑思维 ,是非常科学的 ;采用因子分析可对中医的证候进行量化处理 ,为进一步的证候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与疗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症状与中、西药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为活动期RA的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9例和西药治疗组20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方案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18项常见症状.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 ACR20)进行判断.数据分析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结果:中药治疗组中,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和夜尿增多症状与治疗12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症状与疗效呈正相关,夜尿增多则呈负相关;关节压痛、发热和小便黄浊症状与治疗24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发热与疗效呈正相关,小便黄浊则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关节压痛、口渴和眩晕症状与治疗12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口渴与疗效呈正相关,眩晕则呈负相关;关节压痛、肢体困重症状与治疗24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与疗效呈正相关,肢体困重则呈负相关.将回归分析结果中显示的相关性症状列入治疗的适应证,分析后的结果表明:中、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均有所提高.结论:中、西药治疗RA的疗效与一些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症状对疗效影响的研究,将症状纳入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43.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初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SPSS(11.0),从全国九所医院收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39例,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IgA、IgG、IgM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上存在差异.中医证候在性别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A患者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年长者以肝肾不足兼痰瘀阻络为主.在病程方面,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病程最长.各地域间证候分布不同.双手X线分期提示各证候均以Ⅱ期为多,其中寒湿阻络型以Ⅲ期、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以Ⅰ期少见.性别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在证候分布上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盆腔舒胶囊对慢性炎症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及其对子宫收缩影响的研究,从而说明盆腔舒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抗炎作用采用二甲苯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大鼠子宫炎症模型、小鼠滤纸片肉芽肿增生模型;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及小鼠扭体反应法;对家兔子宫的影响采用对正常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和对催产素所致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两种方法。结果:盆腔舒胶囊抗炎作用优于妇科千金片,接近氢化考的松;镇痛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接近阿斯匹林;对正常家兔和对催产素所致家免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抑制作用优于妇科千金片,接近阿托品。结论:盆腔舒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及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整体抽样选择常住武汉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1764人,现场调查由骨科医生执行,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总发生率为7.31%。结论:武汉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国内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46.
目的:检测microRNA-155(miR-155)在皮肤扁平苔藓(CLP)中的表达,明确其与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失衡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33例CLP患者和2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miR-155,孤儿受体-γt(RORγt),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叉状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和IL-10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CLP中miR-155,RORγt、Foxp3和IL-17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L-10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CLP组中,miR-155分别与RORγt、Foxp3和IL-17A的含量显著正相关(均P0.001),与IL-10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LP中的miR-155过表达可能与Th17/Treg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区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VD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VD模型。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加减薯蓣丸、尼莫地平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6周。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区GSK-3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区Cyclin D1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下可见中药组、西药组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Western blot和荧光免疫法显示,中药组、西药组VD大鼠海马区GSK-3β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Cyclin D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GSK-3β、Cyclin D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可能通过激活Akt通路抑制GSK-3β表达,上调Cyclin D1表达,从而保护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48.
《中南药学》2019,(3):426-434
目的对片姜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明确片姜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中10种成分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片姜黄,控制片姜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用Agilent 19091S-433(0.25μm×0.25 mm×30 m)及Elite-WAX ETR(0.25μm×0.25 mm×30 m)色谱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70℃,保持2 min,以6℃·min~(-1)升至150℃,以8℃·min~(-1)升至230℃,保持15 min;载气流量2.0 mL·min~(-1);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0μL。GC-MS用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质谱条件为EI源,轰击电压70 eV,正离子模式,质量扫描范围50~550 amu,离子源温度230℃;GC用载气为高纯氮气(≥99.999%),检测器为FID,检测器温度为280℃。结果分析12个批次的片姜黄挥发油样品后,鉴定了44种成分,并对其中的10种成分进行了GC定量分析,定量结果准确可靠。结论片姜黄挥发油成分复杂,其中主要组成成分为莪术二酮、樟脑、β-榄香烯、异龙脑等物质。气相色谱定量法简单可靠,可用于片姜黄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盆腔舒胶囊对免疫功能及活血化瘀作用动物模型的研究,从而探讨盆腔舒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效学基础。方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兔腹腔自身血凝块清除、对血清溶血素及对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等多项试验方法。对小鼠微循环的影响采用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毛细血管网交点数、细动脉流速及对血管流态的影响等方法。结果:盆腔舒胶囊能显著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其作用优于妇科千金片,接近左旋咪唑;显著促进兔腹腔血凝块的吸收和消散,明显优于妇科千金片,能增加血清溶血素IgG和IgM的含量,增强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作用接近左旋咪唑,略优于妇科千金片;对小鼠微循环作用优于妇科千金片,接近山莨菪硷。结论:盆腔舒胶囊具有良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改善微循环及活血化瘀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以明胶、白芨胶及中药黄连、丹参的提取物为原料,制备一种海绵状多孔材料,研究其与细胞的相容性熏为该产品作为创面敷料修复材料和皮肤、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中药提取液复合到明胶和白芨胶支架材料中,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成海绵状多孔材料熏以L-929细胞作为对象熏利用浸提液培养及材料表面直接培养法研究该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载药材料在第2、4、7天的细胞相对增殖度在100.9%~111.3%范围内,其细胞毒性级别为0级;通过L-929细胞与明胶/白芨胶载药材料复合培养第2、7天的扫描电镜观察,L-929细胞在该材料上能很好地贴附、生长。结论明胶/白芨胶载药多孔材料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创面修复和皮肤、肌腱组织工程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