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比较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和对照组(单用通督调神针法),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以风府、大椎、百会、腰阳关、至阳为针刺主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热敏灸,取穴范围为肩髃、天井、三阳络、外关、阴陵泉、悬钟附近的热敏点,灸至热敏现象消失。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定肢体痉挛程度,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定脑卒中后残疾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评定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程度。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MAS分级逐渐改善,MBI评分逐渐升高,改良Rankin、NIHSS和CSI评分逐渐降低;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MAS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患者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Rankin和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仅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可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海马与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IκB)激酶β(IκB kinase beta,IKKβ)、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NF-kappa-B inhibitor alpha,IKB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IBS-D的机制。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束缚联合番泻叶灌胃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艾灸组予以艾灸“天枢”“上巨虚”,每日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 d。治疗后,观察大鼠稀便率和直肠扩张所引起腹部回缩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的最小容量阈值;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和结肠组织中IKKβ、IKBα、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WR的最小容量阈值明显下降(P<0.05),稀便率明显升高(P<0.05);海马和结肠组织中IKKβ、IKBα、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AWR的最小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稀便率明显下降(P<0.05);海马和结肠组织中IKKβ、IKBα、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艾灸“天枢”“上巨虚”改善IBS-D大鼠腹泻症状和内脏高敏感性可能与艾灸抑制海马与结肠组织 IKKβ/IKB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脑-肠轴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模型,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坐骨神经组织NGF mRNA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的可能机制。方法 连续4周以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模型法复制DPN大鼠模型,自第5周开始,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每日分别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19.40、4.85、2.43 g/kg灌胃,连续给药12周;甲钴胺组每日采用甲钴胺0.25 mg/kg灌胃。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NFG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NGF水平显著降低(P<0.05),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清IL-1β、TNF-α水平,升高血清NGF水平和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轻周围神经组织炎症损伤,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上调坐骨神经N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120例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抑郁症状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观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24,HDRS-24)、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unified Wil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WDRS)评分,检测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量表评分和神经递质、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120例患者较为多见的抑郁症状有抑郁情绪114例(95.0%)、工作和生活兴趣减退52例(43.3%)、全身躯体化症状26例(21.7%)、能力减退感83例(69.2%)、自卑感68例(56.7%),其他抑郁表现不多见。与脾肾阳虚证和湿热内蕴证患者比较,痰瘀互结证患者的HDRS-24、SDS、UWDRS评分更高(P<0.05);与湿热内蕴证患者相比,脾肾阳虚证抑郁症状多见(P<0.05);与脾肾阳虚证和湿热内蕴证患者比较,痰瘀互结证患者外周血5-HT、DA、IL-4、IL-10水平较低(P<0.05),IL-6水平较高(P<0.05)。脾肾阳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抑郁症状发生可能与铜沉积脑部引起神经递质5-HT、DA和炎症因子IL-4、IL-6、IL-10水平变化有关,其中痰瘀互结证患者抑郁症状程度最重,原因可能为痰瘀更易影响体内5-HT、DA、IL-4、IL-6、IL-10水平。  相似文献   
35.
经脉脏腑与脑之间的联系近年来被广泛关注。既往研究已经证实,针刺可明显调节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神经系统的调控密切相关。下丘脑室旁核(PVN)是参与内脏功能调节的重要神经核团,学者们围绕针刺调节心脏功能的神经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文中从针刺调节PVN神经元活动、神经递质释放、减少PVN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降低应激反应、调控自主神经活动等方面探讨PVN在针刺调节心脏功能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针刺效应的神经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作为21世纪外科术后康复的主题,提倡多学科协作模式以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康复为目标。将中医药与ERAS理念相结合,探讨围手术期中医快速康复外科(Chinese medicine i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CMERAS)的潜在价值和可行性,可为ERAS的建设提供新思路。术前阶段,中医药能降低焦虑水平,缩短禁食时间;术中阶段,优化麻醉管理,辅助体温控制;术后阶段,减轻疼痛,减少恶心、呕吐,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自感关节疼痛治疗起效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Toll样受体4(TLR4)阳性比例、中医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7.50%)优于对照组(75.00%);观察组的自感关节疼痛治疗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在治疗后的hs-CRP、UA、ESR、TLR4、VAS、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均P<0.05)。结论: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就诊患者,在常规使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各项血液相关指标及疾病的相关中医症状评分,提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叶天士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中关于月经病的医案。采用EXCEL 2010、SPSS Clementine 11.1、SPSS 22.0、Liquorice软件进行药物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1)药物频数、性味分析:出现频率在0.20以上的高频药物有:白芍(0.37)、当归(0.36)、茯苓(0.35)、人参(0.25)、阿胶(0.20)、大枣(0.20)、甘草(0.20)、桂枝(0.20),在所有药物和高频药物中,甘味药和温性药均出现最多。(2)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最常见的4个药组为:桂枝、白芍、大枣;桂枝、大枣、甘草;白芍、大枣、甘草;白芍、阿胶、生地。(3)聚类分析得出3组药物,分别为:桂枝、大枣、甘草、生姜、白芍、炙甘草;小茴香、香附、当归、茯苓;生地、阿胶、煅牡蛎、人参、茯神,主要为通阳药和养阴药的配伍。(4)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药物为:当归、白芍、茯苓、人参、香附、甘草、生地、阿胶、桂枝、大枣。结论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多用甘味药与温性药,通过灵活化裁经方,组合成调和营卫、益阴、通阳、化瘀止血的常用药对,且注重兼顾充养胞宫气血和活血通经两方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39.
总结杨骏教授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杨骏教授治疗本病重视辨病、辨证,根据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特点,主张“初病审因,从源求治”;依据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风邪袭络、脾胃虚弱、气虚血瘀3型,辨证选穴,结合采用睑周点按刺法、透穴抬睑刺法、健侧平衡对刺法,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提倡头针、电针组合,以达最佳量效状态;注重眼周局部刺激,以期气至病所。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肌组织自噬相关通路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影响,探讨电针对AMI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冠状动脉左旋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模型.电针组电针"神门"通里",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