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遵循叙事循证医学理念,梳理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试验方案及研究病历,提高和优化中成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试验方案和研究病历设计的水平。结合正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案和研究病历,分析功能性胃肠病试验设计中方案及病历的条目取舍和选用目的,确定当前最佳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试验设计方案及研究病历模式。研究病历的设计需要紧扣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明确是病历设计的首要条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是中医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探讨消化不良临床试验方案和研究病历设计,期望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建议进行功能性胃肠病的核心指标群讨论,利于今后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银屑病俗称为"牛皮癣",属于中医"白疕"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且反复发作的,以红斑、脱屑、斑块为主要皮损的皮肤病,其病程缠绵反复,顽固难愈,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古代医学将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总结为风、湿、热、燥、毒等范畴,临床辨证分型主要以血热、血瘀、血燥常见,治则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临床用药以凉血、养血及活血类等理血中药为主。本文主要对理血中药及临床中常用的几味理血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能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极易形成生物膜是其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者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周期、生物膜形成的主要调控信号系统以及中药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SMAF)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方法通过预实验,未获得动物的半数致死量,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选取昆明小鼠及Wistar大鼠各40只,雌雄各半,均分为给药组(20只)及对照组(20只),雌雄各半,给药组采用一次最大浓度和最大容积灌胃给药,小鼠灌胃剂量为6.0 g/kg,大鼠灌胃剂量为3.0 g/kg,对照组灌胃等容积0.5%羧甲基纤维素。观察给药14 d内,大、小鼠的行为、体质量、进食量、死亡率及毒性反应,计算药物的最大耐受量。结果给药后14 d内,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雌雄小鼠、大鼠活动、行为、眼睑、分泌物、呼吸、腹形、排便等均无异常,未见因药物引起的死亡。给药组雌雄小鼠、大鼠给药后7、14 d体质量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雌雄小鼠、大鼠药后7、14 d进食量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4 d后,处死各组小、大鼠,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均未见脏器明显的肿大、萎缩、坏死、充血、出血、水肿等异常现象。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一次性灌胃给药对小鼠最大耐受量6.0 g/kg(相当于人日推荐量的360倍);对大鼠最大耐受量3.0 g/kg(相当于人日推荐量的180倍)。结论 SMAF灌胃给药没有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固本抑瘤Ⅱ号(全方)和各拆方组药物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与化疗药物顺铂(DDP)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固本抑瘤Ⅱ号全方和根据功效拆分的益气组、行气活血组、培补肝肾组、散结消瘢组药物,分别制备水提物。采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对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与DDP联合作用的效果。结果:单独应用全方和行气活血组水提物对A549细胞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3.21mg生药/mL和9.55mg生药/mL;与DDP合用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1.23和1.77,合并指数为1.05和0.83,表现出协同和相加作用。结论:固本抑瘤Ⅱ号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抑制A549细胞生长,与DDP合用有一定的化疗增效作用;行气活血组药物也具有抑瘤和增效作用,且作用与全方接近。提示行气活血组中药为体外实验中全方抗肿瘤作用及化疗增效作用的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胶囊、四季三黄胶囊及其联合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血脂及血清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随机分组,后再继续喂养13周,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处死采血,检测血脂、血清DNA甲基化及甲基化转移酶(DNMTs)水平,并取出心脏及主动脉,石蜡包埋,取主动脉根部的第3切面,行HE染色,经IPP图像分析,测量并计算主动脉As斑块纤维帽的平均厚度及斑块内细胞外脂质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血府逐瘀胶囊组、四季三黄胶囊组和联合应用组小鼠主动脉斑块的平均纤维帽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府逐瘀胶囊组和四季三黄胶囊组相比,联合应用组的平均纤维帽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府逐瘀胶囊组、四季三黄胶囊组和联合应用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细胞外脂质成分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府逐瘀胶囊组、四季三黄胶囊组和联合应用组小鼠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P〈0.05)。仅辛伐他汀组血清LDL—C和T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给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ELISA法检测,给药13周后,辛伐他汀组、血府逐瘀胶囊组、四季三黄胶囊组和联合应用组小鼠血清DNA甲基化水平和DNMTs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四季三黄胶囊及其联合应用均具有降低血清TG水平,稳定As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DNA甲基化水平和DNMT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中药治疗影响。方法:134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患者,于治疗前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ET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NO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病例予清胆利湿汤(丸)治疗,部分经治疗获效患者复查了ET、NO。结果:患者血浆ET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中药治疗获效后血浆E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NO水平有所下降,接近正常人水平(P>0.05)。ET水平与证候轻重无明显关系,NO水平随证候程度由轻到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单纯胆囊炎患者血浆ET、NO水平均略高于合并胆石症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单纯胆囊炎组血浆ET、NO水平均有下降,其中NO水平下降明显(P<0.05)。合并胆石症组治疗后血浆ET、NO水平亦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且均无统计学差异。胁肋疼痛较重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胁肋疼痛轻者及正常人,NO水平则无明显差异;脘腹痞满较重得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脘腹痞满较轻者,ET无明显差异。结论: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与血浆ET、NO水平有关。清胆利湿汤(丸)可能通过调整患者血浆ET、NO水平,改善胆囊功能,促进胆汁排泄,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择时全息经络刮痧治疗变应性鼻炎(AR)脾气虚弱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就诊的AR脾气虚弱证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因个人原因中断治疗1例,最终纳入30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10 mg/d,睡前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择时全息经络刮痧治疗,治疗时间为巳时(9:00—11:00)。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4.1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34.8%(8/23),观察组为10.7%(3/2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择巳时全息经络刮痧治疗AR脾气虚弱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39.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已提出多年,得到了世界范围内临床家的实践认可.这并不是说我们临床医生的一般经验的积累不可靠,只是进展缓慢而已,并且可能存在局限性;而循证医学方法则可较快地获取信度高的成功或失败疗法的证据,可以事半功倍.为此,在中西医结合临床领域中,也应这么做.是否可称为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integrative medicine, EBIM),用以全面提高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金柴抗病毒胶囊对H1N1肺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ICR小鼠50只,体质量(14±1)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中、小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经滴鼻方式感染正常小鼠建立小鼠肺炎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和IFN-γ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病毒载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柴抗病毒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均显著降低(P0.01)。各组小鼠感染H1N1毒株后,肺组织IFN-γ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FN-γmRNA表达增高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柴抗病毒胶囊大、中、小剂量组IFN-γmRNA水平依次明显升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金柴抗病毒胶囊对H1N1肺炎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