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264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492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2篇
  1篇
中国医学   314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磁感应肿瘤热疗术中磁介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感应加温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加温治疗新方法,是利用铁磁性物质能在交变磁场中升温的物理特性,将铁磁性物质作为热介质引入肿瘤组织,磁介质在外加交变磁场作用下升温并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肿瘤组织。当瘤组织温度>43℃时发生凋亡或坏死,这种加温方法增加加温治疗针  相似文献   
12.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及其处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寻找一种概念明确的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方法,为临床处理脱位提供指导方案。方法:总结三家医院收治的168例不同病因所致C1-2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脱位的复位情况将其分为3型:(1)牵引复位型(tractionreductiontype,T型),该型又以复位后的稳定性不同分为T1和T2型;(2)手术复位型(operationreductiontype,O型);(3)不可复位型(irreducibletype,I型)。简称TOI分型。T1型采用牵引或支具治疗8~10周;T2型采用牵引复位后固定融合(其中6例只行C1-2临时固定,不行融合);O型采用前路松解 后路复位固定融合;I型实施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根据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JOA脊髓功能评定标准和影像学测量C1-2脊髓有效空间(spaceavailableforthecord,SAC)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68例中,T型137例(81%),其中T1型71例(43%),T2型66例(38%);O型28例(17%);I型3例(2%)。术前SAC为3~13mm,平均8mm,术后为11~19mm,平均16mm。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4.7%;临床有效率为88.7%。T型病例中77例未融合固定者愈合后仍保留C1-2活动功能。结论:寰枢椎脱位的TOI外科分型概念清楚,界定明确,可根据分型选择相应的寰枢椎脱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结合病理学改变探讨重弄肝炎的分类及时限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从病理角度探讨我国现行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时限划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以及急性重型肝炎是否存在病理亚型。方法: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对北京地坛医院4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肝穿刺病理切片作重点观察。结果:从时间上看,我国的急性重症肝炎(<10d)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急性期(10d-30d)分别相当于国外急性肝衰竭中的超急性及暴发性亚型;如将我国亚急性重症肝炎中的急性期归入急性重症肝炎,则不论时限划分还是病理变化均与国际一致。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变为肝细胞的急性广泛坏死(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坏死>2/3者,多不能存活;如坏死≤1/2,存活肝细胞虽有变性,经及时治疗,再生迅速,多数可望修复,年轻者预后尤佳。结论:我国重型肝炎的病变规律与国际上一致,不难接轨;急性重型肝炎不存在水肿亚型,其坏死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患者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FMS的中医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148例FMS患者,观察疼痛诱发和加重因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和FMS其他主要症状,分析证候特征。结果 148例FMS患者中,因劳累、情绪刺激和气候变化诱发疼痛者分别占52.0%、48.6%和39.2%,因劳累、情绪刺激和气候变化加重者分别占64.9%、49.3%和54.1%;轻度、中度和重度疼痛分别占11.5%、47.3%和41.2%;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中轴部位疼痛分别占89.2%、88.5%、90.5%、86.5%和93.2%,其中,以背部、腰部、右肩胛带区、右上臂和左肩胛带区疼痛较常见,分别占84.5%、81.8%、76.4%、75.0%和75.0%;重痛、酸痛和胀痛分别占69.6%、63.5%和52.7%。常见症状中,有疲劳、睡醒后仍觉疲乏、认知损害、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慢性头痛的患者分别占95.9%、91.2%、67.6%、88.5%、93.2%...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学认为,其发病过程为胃纳太过,脾运不及,以致水谷壅滞于中焦,生成“糖毒”,“糖毒”入脉,毒随脉行,积于心中,血滞成瘀,久而化热为毒,瘀毒互结,久羁于心,毒损心之络脉,败伤心之正气,损伤功能,破坏形质。西医学认为,中医所谓的瘀毒是由体内异常代谢物质堆积所致。本团队基于中医学经典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及基础研究,从瘀毒角度出发,系统阐述糖尿病心肌病的病因病机,并提出根据瘀毒的程度,从整体与局部论治,合理运用化浊解毒、活血化瘀方药,同时根据瘀毒存在的时空节点进行分期论治,以期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ARKIN基因与中国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型帕金森病(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s disease,AREP)家系的关系。方法 对3个AREP家系的6例患者和23位成员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并进行PARKIN基因PCR扩增,产物通过变性高压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mnatogmphy,DHPLC)进行突变检测,阳性结果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PARKIN基因外显子均扩增成功。DHPLC检测和基因测序发现一个家系中存在PARKIN基因杂合Gly284Arg突变,另一个家系中存在PARKIN基因Ser167Asn多态性,且患者均有环境毒物接触史。结论 PARKIN基因杂合Gly284Arg突变在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可能导致发病。PARKIN基因Ser167Asn多态性是帕金森病的易感因素,汞中毒与其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P450C17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亲属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7对引物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产物胶回收后直接做为DNA双链模板测序。DNA双链模板不一致的PCR产物经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5994-5995delAT/7541C>T复合杂合子。这两种突变均未见报道。推测5994-5995delAT导致I259H,274X,突变形成的截短蛋白质缺少血红素结合区域,因此是没有功能的;而通过人类P450C17酶计算机模型分析显示7541C>T导致的A398V远离酶的活性中心,推测突变可能使酶的活性减弱,而不是完全地丧失。患者临床表现为有自发不规则月经及轻度高血压、低血钾,结合激素测定结果提示肾上腺和性腺保留部分功能。因而患者的基因型与其临床表型是一致的。结论应进行突变P450C17酶的功能学研究来进一步明确结构改变对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体外合成及检测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I,AAⅠ)-DNA加合物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酶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活化AAⅠ后与脱氧腺苷酸反应以合成AAⅠ-DNA加合物,优化各种反应条件,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对合成的AAⅠ-DNA加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均可制得AAⅠ-DNA加合物,质谱负离子采集模式下测得其准分子离子峰m/z621,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谱图提供了丰富的结构信息。结论AAⅠ活化后能与腺嘌呤形成AAⅠ-DNA加合物,LC/MS/MS技术能够快速方便准确地检测AAⅠ-DNA加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RF因子阳性及阴性RA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基因组学的差异,探询差异存在的基因表达基础.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方法来检测上述两型患者CD4 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结果:RF因子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有55条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F因子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存在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多与免疫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化湿润燥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NOD/Ltj小鼠颌下腺组织病理损伤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对颌下腺细胞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以NOD/Ltj小鼠构建SS动物模型,选取9周龄雌性NOD/Lt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湿润燥方组(7.15 g·kg-1·d-1)、硫酸羟氯喹(HCQ)组(1.30 g·kg-1·d-1),选取9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正常组,每组6只。给药8周,记录各组小鼠饮水量、唾液流率,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病理染色结果并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QP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饮水量明显增加(P<0.05)、唾液流率明显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湿润燥方组小鼠饮水量明显降低(P<0.05)、唾液流率明显增加(P<0.05);HCQ组小鼠唾液流率明显增加(P<0.05)。颌下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病理评分、淋巴细胞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