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51.
中医药防治疫病经典理论的产生形成于历次重大疫情中医家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本文对近二十年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述评,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古今融合,拓展疫病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二是研究疫病之中医病名,病证结合确定中医疫病研究之基本路径;三是研究传统中医疫病辨治理论,提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新方案;四是紧扣中医疫病研究的关键问题,实现中医疫病研究的新突破;五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构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中医疫病防治理论研究需在挖掘整理研究中医经典防治理论为核心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传染病研究与多学科协同研究的新方法,构建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运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冠心病痰湿证、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3种证候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20例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痰湿证38例,血瘀证18例,痰瘀互结证64例)及51名健康人的血液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利用Progenesis QI和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及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的筛查,通过Metabo Analyst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果 共得到10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其中N-乙酰鸟氨酸和月桂酸是冠心病血瘀证潜在的生物标志物,1,1-二氯乙烯环氧化物是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其余6个为冠心病共性差异代谢物,涉及视黄醇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9条代谢通路。结论 冠心病痰湿证、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3种证候之间有共性代谢物及差异性代谢物,对于冠心病中医证候辨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3.
具“舒筋活络”核心功效的白脉软膏临床干预疼痛、痉挛、僵硬等症状的白脉病疗效显著,但其药效学特点及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建立模拟临床的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的大鼠L4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CCD)模型,采用行为学、副作用评估、网络分析、拮抗剂及分子生物学验证等方法初步探讨白脉软膏治疗CCD的药效及机制。药效学研究表明,白脉软膏能明显改善CCD模型大鼠的痛敏阈值(机械痛敏、热痛敏、冷痛敏),改善步态行为,且无耐受性及明显的毒副作用;靶组织初筛结果显示白脉软膏能抑制小鼠福尔马林实验第二时相伤害性反应,升高正常小鼠的热板阈值,并降低脊髓炎症因子表达;网络分析发现白脉软膏治疗CCD具有协同性且与下行抑制/易化系统及神经炎症相关。实验进一步采用行为学、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等技术发现白脉软膏发挥CCD镇痛作用可能与其调节CHRNA7、ADRA2A、ADRB2等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神经配基)以及降低脊髓小胶质细胞HIF-1信号通路核心调控元件NOS2/p-ERK/PI3K的表达相关。相关研究初步揭示了白脉软膏治疗白脉...  相似文献   
154.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刮痧单用与联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大鼠“阳陵泉”“血海”穴区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探讨其穴区效应的关系及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刮痧组、艾灸+刮痧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予右膝关节注射50䦛Euclid SymbolmApL 0.9%氯化钠溶液,其他组大鼠予右膝关节注射50䦛Euclid SymbolmApL碘乙酸钠。造模后14 d,艾灸组于右侧“阳陵泉”“血海”给予艾灸,每穴10 min;刮痧组以平补平泻的手法刮拭上述穴区;艾灸+刮痧组用上述方法先刮痧再艾灸。以上干预措施均隔日1次,共7次。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WL);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膝关节病理变化;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及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WT降低(P<0.001),TWL缩短(P<0.001),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  相似文献   
155.
麻黄是常见的中药材,具有“通阳化阴”的特性。通过梳理其各时期地道产地的生长环境及其独特的形质性味,依据麻黄耐严寒的特点,佐证了这一特性。根据麻黄“通阳化阴”的特性,临床将其用于消癥瘕积聚,治疗中风及郁病。结合癥瘕积聚、中风、郁病等疾病的发生与变化机理,对麻黄的功效进行深入探析,建立麻黄与阴阳本质的联系,以便于更好地解释麻黄的理论根源,为研究麻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6.
本文首先基于“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思想,系统剖析了气虚体质的生理病理特点、常见病机及证候,指出气具有运化、防御、气化、升举、推动、营养等系列作用,气虚体质若调理不当,常出现脾胃运化失常、肌表不固、清阳不升、气机下陷、大肠传导失司、心脾亏损等六大病机,并可见湿浊内生、痰阻气滞、湿盛濡泄、饮食积滞、表虚自汗、表虚血痹、风湿、湿热遏阳、阴火上炎、气津两伤、中气下陷、脾虚下陷、大气下陷、气虚便秘、气血两虚等诸多证候。进一步基于以体统病(证)、以体统方(药)的思想,以气虚体质常见病机为纲,以“体-病-证”的组方模式解析相关方剂14首,系统地阐述了气虚体质相关方剂组方的共性与个性规律,总结气虚体质常用调体药物及针对病证的常用加减,以期更好地把握气虚体质相关病证选方用药整体图景,更加灵活地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57.
阎孝诚教授从事中医医疗、科研、管理工作50余年,对于小儿癫痫做了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继承赵心波老师的学术观点基础上,认为对于小儿癫痫病机的辨识,关键在于抓住主症,以抽搐和神志不清为切入点分析病机。对于抽搐的病机要抓住风、热、瘀、虚四大要素,病变脏腑在肝。对于神昏的病机要紧抓热、痰、瘀三大要素,病位在心。同时参考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诊断,初步厘定出疏肝、平肝、活血、化痰几个主要治法,疏肝多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平肝潜阳多用天麻钩藤饮,活血养血多用桃红四物汤,化痰清热多用温胆汤。  相似文献   
158.
舌诊是中医辨治疫病的重要客观依据。本研究将舌象APP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观察,以了解其在疫情环境下的适用性,助力中医药诊治传染病工作。通过实践发现,舌象APP让医生能够较便捷、迅速、灵活地客观采集患者舌象,通过舌象特征数据分析能够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新冠肺炎的舌象特征一般规律。舌象APP所采集舌象信息提示新冠肺炎患者舌色以红色为主,苔色多苔白、苔黄或黄白相兼,苔厚、苔腻患者较多。通过此次舌象APP的实践应用,反映出一些问题:(1)舌象APP对舌形、舌苔判断重复性较差,如APP对相同舌图分析结果中舌胖瘦不一致率高达(62.96%);(2)舌象APP分析指标仍以定性指标为主,区分度较差,未能很好地进一步反映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及不同发病时间段的舌象差异及规律;(3)舌象APP所采集舌象特征指标不全,缺乏舌象光泽度(如舌暗)、舌态等信息。本研究启示,应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录制舌象短视频、定性指标定量化、全面采集舌象特征指标、加强舌象特征标定等改进措施,促进舌象APP的迭代升级,更好助力于中医防治疫病工作。  相似文献   
159.
以气郁体质为切入点,系统梳理总结气郁体质具体病证证候表现及治疗用药。认为气郁体质人群平衡状态失调时可继发一系列病证,归纳总结出了临床最常见的四种病证,即肝郁、虚郁、痰热郁、郁结。“肝郁”为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治疗主张肝气郁结、脾虚血少用逍遥散;肝郁脾虚、郁而化火用丹栀逍遥散;肝郁化火、气逆上冲用奔豚汤。“虚郁”为长期情志不畅,久则暗耗气血,气血衰少,治疗主张心脾两虚、心神失养用甘麦大枣汤;心肺阴虚、神魄失守用百合地黄汤。“痰热郁”为气机不舒,影响精血津液运行,聚湿成痰化热,治疗主张肝郁不舒、痰凝气结用半夏厚朴汤;肝郁痰热内扰、胆胃不和用柴胡(芩)温胆汤;肝气郁结、痰火内扰用自拟舒肝解郁汤。“郁结”为气滞血瘀痰浊集聚,日久成瘀,治疗主张肝郁不舒、痰火湿食血郁用越鞠丸;肝郁气滞血瘀用自拟乳癖散结汤。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讨黄精酒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差异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黄精多糖的最佳水解条件,并对比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HPLC-ELSD)、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HPLC-RID)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法(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PMP-HPLC-DAD)3种分析方法的检测效果,确定测定黄精多糖单糖组成的最佳检测方法,考察黄精酒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