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以2020年2月4日至2020年4月16日确诊的COVID-19 3 733例中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227例作为分析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等信息,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结果22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COVID-19被纳入分析,住院期间死亡16例,病死率为7.0%(16/227);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肺部疾病、血糖、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肌酐、CKMB和呼吸困难是老年糖尿病并发COVID-19预后危险因素;采用这些因素预测老年糖尿病并发COVID-19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96.0%(95CI:91.0%~100.0%)。 结论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并发COVID-19的患者其预后风险较高,采用血糖和白细胞等因素预测COVID-19的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偏头痛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方法运用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TCD)仪检查了偏头痛患者528例,健康对照组19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检测。结果发现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与健康对照者的TCD检测异常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先兆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18.6%)比无先兆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8.2%)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偏头痛合并紧张性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53.2%)比单纯性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12.6%)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1)。结论部分偏头痛患者确实存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它们可能影响着偏头痛患者的先兆发生和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评价云南省急救中心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20急救站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流程现状.方法 记录院前EMS启动、EMS反应、EMS现场救治和EMS转运四个阶段过程.结果.71.84%的患者在发病后3 h内到达医院.63.11%的急救车行驶时间在15 min之内.91.26%的EMS现场时间在15 min之内.53.40%的EMS转运时间在15 min之内,95.44%的EMS存在延误(主要原因为堵车).提前通知医疗机构接诊的患者为62.14%.66.02%的患者及家属不了解任何脑卒中症状.结论.EMS可以明显缩短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间.加强EMS人员和医疗机构的沟通和配合,可以完善脑卒中EMS.公众普遍缺乏脑卒中方面的知识,对大众进行脑卒中方面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在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制作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以依那普利作为治疗措施,于造模后1、3、6周分别用AB/PAS法检测气道黏液分泌量.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PCR、蛋白质印迹检测NF-κB蛋白及mRNA在气道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丙烯醛吸入后3周,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加,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6周达到高峰;而依那普利治疗可明显下调它们的表达和黏液分泌.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其分子机制可能与NF-κB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闭合性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患者采用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后侧入路组),19例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相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后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65.18±3.50)min,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85.73±6.16)min,后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222.95±44.55)ml,前外侧入路组为(281.34±34.82)ml,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Broberg和Morrey评分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1年内愈合,前外侧入路组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 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手术治疗,可操作性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安全性高,肱骨后侧骨骼平坦,利于放置钢板,无须特别塑形钢板,不影响肘关节功能,推荐在临床上使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的方式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相似文献   
26.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术式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4年第2期)、Cochrane协作网专业试验数据库(2004年第2期)、MEDLINE(1966~2004),EMBASE(1980~20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4),手工检索中文文献(截至2001年6月),收集所有外科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其逐个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4篇RCT,包括277例患者.3篇比较了不同术式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1篇对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进行对比.由于纳入的研究及病人太少,且结局评价指标差异较大,不能进行Meta分析,只能进行描述性系统评价.所有研究都显示,外科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临床结局.其中1个研究认为,后外侧融合较保守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和改善临床结局;另一个研究认为,器械辅助的后外侧融合没有提高融合率,却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率,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及术后的失血量;两个研究讨论了椎板减压对融合率的影响,得出矛盾的结论.结论腰椎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临床结局.内固定没有提高腰椎后外侧融合率,腰椎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有无必要常规使用内固定尚缺乏足够的证据.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系统评价鼻腔局部应用二丙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莫米松对成人、儿童的安全性.方法全面系统收集全世界有关鼻腔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合格的研究.两个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资料统计分析用RevMan 4.2软件.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26例.与二丙氯米松比较,成人局部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发生急性鼻窦炎、鼻出血的危险性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其值分别为OR16.18,95%CI(0.87,301.62)和OR7.76,95%CI(0.38,157.14).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鼻腔粘膜萎缩.成人局部使用布地奈德与安慰剂比较,鼻干、鼻出血的危险性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其值分别为OR 3.38,95%CI(0.66,17.8)和OR2.20,95%CI(0.39,12.32).与Pollinex-R.比较,成人局部使用布地奈德头痛的危险性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OR 1.71,95%CI(0.52,5.62)].与安慰剂比较,儿童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出现鼻出血、头痛的危险性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其值分别为OR0.85,95%CI(0.20,3.66)和OR0.25,95%CI(0.02,2.83);血浆中皮质类固醇浓度降低的危险性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OR1.56,95%CI(0.06,38.69)];丙酸氟替卡松组鼻腔粘膜干燥发生率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OR4.76,95%CI(0.25,89.54)];二丙氯米松与安慰剂比较,鼻干、鼻出血和鼻炎的危险性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其值分别为[OR0.51,95%CI(0.14,1.87)],[OR0.68,95%CI(0.26,1.73)]和[OR0.47,95%CI(0.04,5.36)];两组均未发现血浆中皮质类固醇浓度降低.莫米松与安慰剂比较,鼻出血的危险性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OR157,95%CI(0.41,5.95)];发生鼻炎、头痛的危险性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其值分别为OR0.33,95%CI(0.01,8.22)和OR0.33,95%CI(0.01,8.22),两组均未发生血浆中皮质类固醇浓度降低.结论从此系统评价来看,成人、儿童鼻腔局部长期应用类固醇药物是安全的.所纳入的文献中有2篇研究质量高,有4篇研究质量中等,有1篇存在高度偏倚.文献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加之文献仅来自中、英文两种语种,文献样本含量较小,故需扩大样本含量,增加高质量文献,并纳入除中、英文外的其它语种文献,以增强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28.
对华西医院16例甲习惯性刺激变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发病年龄4~31岁,平均(15.56±10.03)岁.病甲共计38个,其中拇指指甲30个、环指指甲4个、示指及中指指甲各2个.所有患者均为双侧对称累及,绝大多数为拇指指甲.主要甲体征为甲板中央凹陷及多条平行横纹.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健康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丹酚酸B组.分别给予胃管灌注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厄贝沙坦15mg/kg(厄贝沙坦组)、丹酚酸B5mg/kg(丹酚酸B组),1次/天,每周灌胃5次.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进行组织匀浆,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浓度,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检测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ngiotensin Ⅱreceptor Ⅰ,ATIR)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模型组肺组织肺泡萎陷、破坏,肺泡间隔增宽.厄贝沙坦组、丹酚酸B组大鼠肺泡结构改善.2.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丹酚酸B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无差异(P>0.05)、丹酚酸B组低于模型组(P<0.05).3.ATIR的表达: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组、丹酚酸B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可能参与了肺组织的损害;丹酚酸B、厄贝沙坦能降低ATIR表达,改善肺结构.  相似文献   
30.
2012年11月10-11日美国头颈肿瘤外科学术会议在休斯敦MD-Anderson癌症中心举办.此次大会主题为"Current Concepts in Head and Neck Surgery(头颈外科的现代观念)".会议由MD-Anderson头颈部副主任Ehab Y.Hanna 主持.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MSKCC)中心头颈肿瘤部Ashok R.Shaha教授及多伦多大学玛格丽特公主医院(Toronto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TPMH)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部主任Patrick J.Gullane教授作为合作主席,包括Jatin P.Shah、Randal S.Weber等世界头颈肿瘤权威专家出席本次大会,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