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原位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并研究CD8+CD28- T细胞在自发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8+CD28- T抑制细胞含量变化;利用补体细胞毒和免疫磁珠方法分离CD8+CD28- T细胞,通过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验证其抑制功能.结果我们成功建立了BN(供体)LEW(受体)原位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并发现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大鼠脾脏CD8+CD28- T细胞含量(23.7%±7.2%)显著高于正常大鼠(5.4%±1.5%)和急性排斥组大鼠(6.0%±1.3%),而且,分离纯化后的自发免疫耐受组大鼠脾脏CD8+CD28- T细胞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增殖,但急性排斥组大鼠脾脏CD8+CD28- T细胞无抑制功能.结论 BN(供体)LEW(受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为自发免疫耐受;脾脏CD8+CD28- T细胞作为一种T抑制细胞,在自发免疫耐受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慢性丙型肝炎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慢性丙肝与 1 41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等。结果 :96例慢性丙肝患者中 2 7例合并脂肪肝 ( 2 8.1 % ) ,1 41例慢性乙肝患者 7例合并脂肪肝 ( 4 .9% ) ,差异具有显著性。伴脂肪肝的丙肝患者的年龄、BMI以及血脂均显著高于不伴脂肪肝的患者。结论 :慢性丙肝感染易合并脂肪肝 ,高血脂以及 BMI增高为慢性丙肝患者易合并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3.
克罗恩病是消化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常合并口腔溃疡、关节疼痛、虹膜睫状体炎、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针对克罗恩病的免疫调节治疗已有重大进展,目前的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他克莫司、环孢素、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阿达木单克隆抗体、塞妥珠单克隆抗体等.虽然已有多种治疗方案,但仍有1/3的克罗恩病患者使用上述治疗方法诱导缓解失败,缓解的患者中45%存在糖皮质激素依赖[1-2].还有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大或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无法使用上述药物治疗.71%的克罗恩病患者在10年病程内因严重的瘘管或肠腔狭窄需要外科干预[2].故探索难治性克罗恩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迫在眉睫.研究显示,沙利度胺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的有效药物,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分析代谢综合征(MS)组分及相关疾病在不同阶段结直肠肿瘤患者中的表现,评价其与结直肠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以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行内镜下或手术切除结直肠肿瘤的患者为研究组,并将研究组分为非进展性肿瘤组和进展性肿瘤组;以行结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肿瘤和IB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MS组分及相关疾病(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分析MS组分及相关疾病与不同阶段结直肠肿瘤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共有405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为1.66∶1,其中菲进展性肿瘤组132例,进展性肿瘤组273例(包括36例原位癌或浸润癌).对照组76例,男女比为1.11∶1.研究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对照组[48.6%(197/405)比32.9%(25/76),x2=6.3851,P=0.0115].进展性肿瘤组高血压患病率(53.8%,147/273)高于非进展性肿瘤组(37.9%,50/132,x2=9.0809,P=0.0026)和对照组(x2=10.4406,P=0.0012),高血糖患病率(22.3%,61/273)也高于非进展性肿瘤组(13.6%,18/132,x2=4.2971,P=0.0382)和对照组(11.8%,9/76,x2=4.0894,P=0.0432).伴发≥1项MS组分的患者在研究组中占76.5%(310/405),高于对照组的63.2%(48/76,x2=6.0240,P=0.0141).伴发≥1项MS组分的患者在进展性肿瘤组中占81.0%(221/273),高于非进展性肿瘤组的67.4%(89/132,x2=9.0695,P=0.0026).伴发MS组分数量的增加与进展性肿瘤所占比例升高相关(x2=9.1508,P=0.0274).结直肠癌在伴发MS组分者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占10.6%(33/310),高于不伴发MS组分者的3.2%(3/95,x2=5.0334,P=0.0249).结论 伴发MS组分可能与结直肠肿瘤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45.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腹腔镜及经腹外科手术治疗以及近几年开展的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病人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效果欠佳,长期应用PPI带来的高经济负担以及部分病人不愿每日用药;外科治疗同样存在麻醉及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且并不是所有病人都能耐受手术打击。基于上述原因,近几年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治疗研究开展较多,内镜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包括三类方法:各式内镜下缝合法、射频治疗法及内镜下注射/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46.
患者1:男性,20岁,主因发现口唇、皮肤粘膜黑斑18年,间断腹痛,大便带血2年入院。18年前患者发现口唇周围,颊粘膜,齿龈,双指趾掌侧黑褐色斑点,斑片(图1),近两年间断腹痛,大便带血。1年前因肠套叠引起肠梗阻行手术。2年前诊断膜部室间隔缺损。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47.
Liu F  Pan XB  Chen GD  Jiang D  Cong X  Fei R  Wei 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7):3342-3345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是否会促进部分肝移植物的再生,减轻肝损伤。方法建立性别交叉的大鼠(雌性→雄性)50%部分肝移植模型(PLTx),移植前动员组:移植前受体皮下注射G-CSF5d;移植后动员组:移植后3h,注射G-CSF5d;未动员组:移植后3h,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d。分别与1、3、5、7和14d取肝脏。检测移植物内CD34干细胞标志,确定干细胞迁移入肝脏的情况,观察肝脏的有丝分裂相和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掺入检测肝再生情况,并检测sry+细胞确认细胞来源。结果用G-CSF动员后发现,移植后动员组14d生存率(90%)较移植前动员组(60%)和未动员组(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动员组相比,移植后第3天,肝坏死灶少,有丝分裂指数高(30%±5%vs24%±6%,P<0·05),BrdU掺入高(42%±6%vs3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第3至14天,移植后动员组汇管区可见较多的CD34+的成堆或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样细胞;移植后第3天,移植前动员组见汇管区较多的CD34+细胞。移植后第5天各组在肝窦和汇管区偶见sry阳性细胞,第14天,G-CSF动员两组汇管区周围sry阳性细胞增多,未动员组较少。结论移植后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受体生存率高,移植肝再生明显,肝损伤轻。  相似文献   
48.
Guo T  Qian JM  Zhang JZ  Li XB  Zhao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670-267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对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Hp的致病机理。方法以人胃永生化上皮细胞株(GES-)和人胃癌细胞株(AGS)作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Hp毒力菌株(NCTC11637)单独及分别联合Hp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8及IL-10]对两种细胞系凋亡的影响;检测IL-1β、IL-8及IL-10对外源性Fas配体(FasL)诱导的两种细胞系凋亡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8及IL-10)对两种细胞系FasmRNA基础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Hp能诱导GES-1和AGS细胞凋亡增加113.0%和47.0%(均P〈0.05);IL-1β、IL-10能抑制Hp诱导的GES-1(29.6%、25.8%)和AGS(19.7%、21.1%)细胞凋亡(均P〈0.05);IL-8能增强Hp诱导的GES-1细胞凋亡(19.9%,P〈0.05)。(2)Hp能上调GES-1和AGS细胞FasmRNA基础表达水平(89.0%和36.0%,P〈0.05);IL-1β、IL-10对两种细胞FasmRNA基础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IL-8能上调GES-1(33.0%)细胞FasmRNA基础表达(P〈0.05)。(3)IL-1β、IL-10能抑制FasL诱导的GES-1(30.3%、32.5%)和AGS(44.2%、51.5%)细胞凋亡(P〈0.05);IL-8能增强FasL诱导的GES。1细胞凋亡(100%,P〈0.05)。结论Hp可通过上调Fas受体表达直接介导胃上皮细胞凋亡。Hp相关细胞因子IL-8可能通过上调Fas受体表达来增强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凋亡;IL—1β和IL-10可能通过其他机制来抑制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9.
血液系统疾病所致门脉高压症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血液系统疾病所致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的血液系统疾病675例(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结果 有20例诊为门脉高压症,导致门脉高压症的血液病主要是淋巴瘤和骨髓纤维化。结论 与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症相比,血液系统疾病所致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是:肝脏损害相对轻,血小板降低轻微,脾脏明显增大,肝脏无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50.
Jiang X  Yuan YP  Xu DT  Zhang B  Liu YL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1):2886-289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就诊模式对肿瘤早期诊断的影响.方法 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院日期在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之间的原发结直肠癌病例共1798例,采用系统抽样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405例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复习住院病历并收集病例的一般情况、肿瘤部位、TNM分期等;收集其他信息包括:(1)结直肠癌的首诊方式;(2)诊断时间: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或高度疑诊结直肠癌的时间,包括患者费时(患者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和医院费时(患者首次就诊到确诊时间)两部分;(3)诊断延迟情况:按诊断时间31~60 d、61 ~90 d、91~150 d、>150 d考虑为不同程度的诊断延迟,并分析患者因素、医院因素所起的作用;(4)结直肠癌误诊率:误诊是指结直肠癌患者被诊断为其他疾病并接受相应治疗时间>30 d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67.2%(270/402)的患者以结肠镜首次确诊结直肠癌,17.4% (70/402)的患者以CT或B超首诊.结直肠癌的诊断时间中位数为90 d(第25%位40 d,第75%位210 d),其中患者费时及医院费时中位数分别为30和10 d.结直肠癌总误诊率为27.9%( 112/401),右半结肠(39.7%,48/121)相对左半结肠(22.9%,63/275)误诊率高(x2 =11.7,P=0.00).结直肠癌延迟诊治率(>30 d)为77.7% (313/403),患者因素占50.8%(156/307),医院因素占29.0%(89/307),同时存在两种因素者20.2% (62/307);早期及晚期肿瘤诊断时间,包括患者费时和医院费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诊断时间31 ~60 d、61~90 d、91~150 d、>150 d各组患者肿瘤的TNM分期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结直肠癌诊断时间中位数为90 d.诊断延迟在结直肠癌诊断中普遍存在,诊断延迟不是造成肿瘤晚期发现和预后的不良核心因素,它受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等综合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