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10例Hp阴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25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以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Bak等的表达。结果与Hp阴性的NUD患者相比,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19.66%υs3.03%,P〈0.01),其促凋亡蛋白Bak,Bax蛋  相似文献   

2.
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非生理性的具有特定形态学特征的细胞死亡现象。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细胞凋亡是胃肠道上皮细胞丢失的主要途径,胃肠道上皮细胞凋亡的异常便会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早期胃粘膜病变状态着手,收集了35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标本和10例Hp阴性慢性胃炎患标本,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对胃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粗制Hp总蛋白与胃上皮细胞细胞株MKN-28共同孵育,测定细胞增殖(MTT染色)与细胞凋亡(DNA梯度、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33258染色法)。结果粗制Hp总蛋白能明显抑制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且此作用随着作用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Hp可能通过促进胃上皮细胞凋亡导致胃癌和溃疡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调控胃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基因转录调节水平上研究幽门螺杆菌生物活性物质调控胃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机制。方法:人胃上皮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常规方法培养,幽门螺杆菌菌株NCTC11637采用马血清琼脂培养基培养,收获后用超声粉碎法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基因转录采用报告基因方法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提取物使SRE反式激活的基因转录增加(P〈0.01),而对CRE反式激活的基因转录没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顺式转录调控元件SRE调控细胞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胃上皮细胞不断发生凋亡和增殖,两者协同作用,从而维持了胃上皮的完整性。目前,已发现多种凋亡诱发因素。在幽门螺杆菌(HP)诱发的胃炎中,虽然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均增加,但由于细胞凋亡占优势,破坏了胃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其凋亡的发生机制复杂并且相互影响。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通路,存在于这两种通路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包括Toll样受体4、Bcl-2家族、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受体和Fas/FasL等。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诱导胃上皮细胞产生凋亡耐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胃上皮细胞模型,并分析Hp慢性感染与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HpSS1与人非肿瘤性胃上皮细胞株GES-1共培养16周,建立GES-1模型细胞,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这种模型细胞对Hp和其它肠道细菌以及抗肿瘤药物凋亡诱导剂的应答。结果:成功获得了Hp慢性感染胃上皮细胞模型(GES-1模型细胞)。这种模型细胞不仅对Hp诱导的凋亡耐受,而且对其他肠道细菌和一些凋亡诱导剂也是耐受的。结论: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诱导胃上皮细胞产生凋亡耐受,由此可能增加了胃上皮细胞癌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成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黏膜淋巴瘤、胃癌等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HP感染机体后定植于人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反应,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免疫应答,导致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如IL-1β、IL-2、IL-8、IL-10、IFN-γ等,本文对HP感染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加以综述。1 HP的生物学特征[1]HP是一种革兰阴性弧形或S形杆菌,属微需氧菌,在pH值为6~8时繁殖最为活跃,该菌具有丰富的尿素酶,可分解食物中的尿素产生氨,产生的氨包绕细菌本身,从而与具有杀菌作用的酸性胃液隔绝,在普通伊红和苏木精染色片中看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细胞因子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ie KY  Hu F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4):1211-1214
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介导作用。Hp、宿主和相伴的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p感染的不同临床表现和结局,而细胞因子始终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志芳  林庚金 《上海医学》1999,22(8):483-485
对幽门螺杆菌(Hp)的研究表明,它在各种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质,然而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1]。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在生理和一定的病理情况下,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基因调控而使细胞自动消亡的过程[2]。故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胃粘膜由不断更新的细胞组成,其完整性依赖于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平衡,目前的研究认为凋亡对哺乳动物的胃粘膜上皮的完整性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3]…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疾病细胞凋亡这一生物学特性,揭示HP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癌机制,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DNEL)技术对正常胃粘膜、HP阳性和HP阴性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等活检组织共计130例,进行细胞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显示,HP性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而HP阳性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凋亡指数降低,从慢性胃炎到胃癌,H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递减。这提示,从慢性胃炎到胃癌形成的过程中,HP可在前期诱导细胞凋亡,而在后期呈现抑制细胞凋亡的倾向,HP相关性胃疾病可能更具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11.
胃黏膜内细胞因子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武  蹇贻  王庆蓉  杨厚麟 《西部医学》2007,19(6):1043-1045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内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并分析细胞因子与胃黏膜炎症间的关系。方法据HP改良Giemsa染色结果将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20例)、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的患者共60例分为HP阳性研究组(28例),HP阴性对照组(32例),钳取胃黏膜,制成组织匀浆,测定上清液TNF-α、IL-8的浓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阳性研究组TNF-α、IL-8含量为(22.64±10.60)pg/ml.mg、(1448.70±522.30)pg/ml.mg,HP阴性对照组为(8.98±10.60)pg/ml.mg、(690.90±441.60)pg/ml.mg。TNF-α、IL-8含量越高,炎症越重,每高倍镜视野内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越多,浸润程度越深。结论HP可通过以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8为介导的致病环节参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细胞实验探讨幽门螺杆菌(Hp)、奥美拉唑与胃泌素之间是否具有相互作用.方法 奥美拉唑、Hp超声粉碎物及胃泌素分别处理不同组细胞后,依次采用MTS和流式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染色定量检测胃上皮细胞低分化AGS细胞和永生GES-1细胞增生的变化.另外,采用Hoechst33342染色定性分析细胞形态学的凋亡改变,并且再次运用流式膜联蛋白(Annexin)-Ⅴ/碘化丙啶(PI)定量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 (1)Hp、奥美拉唑处理的胃黏膜细胞AGS和GES-1凋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Hp及104 nmol/L奥美拉唑处理组凋亡比例分别为(17.20±0.90)%、(12.81±0.78)%比(7.96±1.25)%,(4.60±0.34)%、(6.60±0.76)%比(3.52±0.16)%,均P<0.05],并且这一作用与奥美拉唑浓度有关.两种细胞增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p及104 nmol/L奥美拉唑处理组细胞增生分别为13.35±0.55比37.78±1. 98、47.62±2.40比62.44±4.46,27.15±1.64比32.76±1.57、29.42±1.44比48.86±4.95,均P<0.05).(2)经Hp、奥美拉唑及胃泌素两两共同处理后,凋亡方面,除Hp与500 ng/L胃泌素组处理的GES-1细胞凋亡比例较高外[(7.25±0.54)%比(4.60±0.34)%,P<0.05],其余两种因素处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流式检测显示,经Hp与奥美拉唑及胃泌素两两共同处理后,两种细胞增生均低于Hp单个因素处理后(AGS:12.68±0.09、12.28±0.31比13.35±0.55,GES-1:22.06±1.61、18.59±0.09比27.15±1.64,均P<0.05);104 nmol/L奥美拉唑和500 ng/L胃泌素共同处理后,两种细胞增生均低于104nmol/L奥美拉唑处理组(33.23±5.98比47.62±2.40、25.97±0.74比29.42±1.44,均P<0.05).(3)虽然胃泌素处理后的细胞增生和凋亡改变均不明显,但经奥美拉唑与胃泌素,Hp与胃泌素的组合处理后,两种细胞增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4)两种细胞改变比较,以AGS的改变更明显.结论 虽然胃泌素对体外胃黏膜上皮细胞没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奥美拉唑、Hp对于细胞的作用,说明奥美拉唑、Hp与胃泌素存在相互作用,能共同引起胃黏膜细胞增生减低和调亡增高,促使胃黏膜细胞减少,推测长期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与Hp感染可能共同参与了抑酸治疗时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雄  刘文忠 《上海医学》1997,20(11):624-626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30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和15例Hp阴性胃粘膜基本正常胃占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p阳性患PCNALI%为13.94±1.64,Hp阴性对照组为7.71±0.92,有显差别(P〈0.001)。EGF-R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r=0.4487,P〈0.01),PCNAL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Hp与GES-1体外共培养,同时设立雷帕霉素(RAPA)、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于2、4、6、12及24 h终止感染,通过免疫蛋白印迹、荧光染色、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内活菌计数等方法观察Hp对GES-1自噬和凋亡的影响。结果:Hp+GES-1组在2 h出现自噬标志蛋白LC3-Ⅱ表达及细胞内荧光自噬颗粒,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内出现双层或多层膜包裹的自噬小体样结构,细胞自噬在4 h达高峰,感染中后期逐渐减弱并消失;RAPA+Hp+GES-1组细胞自噬程度进一步增强,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菌数均降低(P〈0.05-P〈0.01);3-MA+Hp+GES-1组细胞自噬强度显著降低,而其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菌数均明显升高(P 〈0.01)。结论:Hp可在感染早期诱导GES-1自噬;RAPA和3-MA可增强或降低自噬发生程度,从而减轻或促进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致十二指肠溃疡时胃窦炎症和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择 4 8例有不同程度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用组织学方法评定胃窦炎症程度 ,同时测定胃粘膜内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IL 8、TNFα、MPO、MDA的含量均与胃窦粘膜的炎症程度和Hp感染的强度呈正相关 ,IL 8、TNFα、MPO、MDA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IL 6与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中 ,炎症因子可能为联系Hp相关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as介导的幽门螺杆菌(Hp)致胃上皮损伤机制。方法从Hp感染和非感染胃粘膜新鲜分离胃上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新分离及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中Fas的表达;调查Hp活菌及Hp感染时胃粘膜主要的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胃上皮Fas表达的调节作用,同时应用ELISA法探讨Fas介导的胃上皮细胞凋亡作用。结果Hp感染胃粘膜上皮Fas阳性数和表达量均高于非感染者(P<0.05),Hp、IFN-γ及TNF-α单独或合用均能提高胃上皮Fas的表达,而胃上皮表面的Fas分子能够介导其IgM单抗引起的致细胞凋亡作用,IFN-γ可增强这种作用。结论直接或间接通过Th1细胞因子增加Fas表达进而损伤胃上皮细胞,是Hp致胃上皮损伤的自身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猪胃粘膜上皮增生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国1号小型猪”建立Hp相关性胃炎模型,定量检测Hp感染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DNA倍体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Hp感染阳性组(n=13)的猪胃粘膜上皮细胞PCNA标记指数(LI%)(40.95±3.6),明显高于Hp阴性对照组(n=10)的猪胃粘膜上皮细胞PCNALI%(29.41±2.82),Hp感染阳性组的猪胃粘膜上皮细胞DNA二倍体与近二倍体含量(70.78%)低于对照组(90.65%),而增殖倍体与非整倍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猪胃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增强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背景: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上皮慢性炎症、粘膜萎缩、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从而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不同临床结局。然而,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液体培养幽门螺杆菌上清液粗提蛋白(BCF-P)对人胃永生上皮细胞株(GES-1)和胃癌上皮细胞株(AG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以人胃永生上皮细胞株(GES-1)和胃癌细胞株(AGS)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下述研究:1)应用MTT方法分析BCF-P对GES-1和AGS细胞增殖的影响。2)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CF-P对GES-1和AGS细胞凋亡的影响。3)应用RT-PCR技术检测BCF-P和EGF对GES-1和AGS细胞Fas /COX-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4)免疫沉淀和酶联法检测BCF-P对GES-1和AGS细胞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1)BCF-P抑制GES-1和AGS细胞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2)在与抑制增殖相同的剂量和作用时间下,BCF-P未能诱导出GES-1和AGS细胞凋亡。3)BCF-P作用使GES-1和AGS细胞Fas mRNA表达下调(P<0.05);与EGF的作用一致。BCF-P使AGS细胞COX-2 mRNA表达下调(P<0.05);与EGF作用相反(P<0.05)。4)BCF-P作用使GES-1和AGS细胞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提高3倍以上。 结论: BCF-P体外抑制AGS和GES-1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作用与凋亡无关。BCF-P体外对胃上皮细胞的作用不完全等同于EGF。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IL-8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体外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IL-8的状况.方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8在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8表达产物的量.结果:经Hp标准菌株CCUG17874刺激后,在胃上皮细胞株MKN 45、MKN 28、SGC 7901均检测到IL-8 mRNA;共同培养60 min 开始明显表达(P<0.05),120~180 min时表达最强(P<0.01).刺激24 h后, MKN 45分泌IL-8蛋白最高,为(1 480±360) pg/ml,SGC7901为(1 120±290) pg/ml, MKN 28最低,为(710±220) pg/ml,而未刺激对照组为(63±21 )、(52±16)和(30±18)pg/ml, 刺激组与各自未刺激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其相差倍数分别为23.5、 21.5、23.7倍,不同细胞株间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能体外诱导胃上皮细胞株表达分泌IL-8,该作用可能与Hp感染后胃黏膜的炎症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