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建立茵栀黄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和指认,以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测定20批茵栀黄颗粒样品指纹图谱,建立共有模式,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各对照品保留时间比对,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和确认。结果:以栀子苷峰为参照峰,建立了茵栀黄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9个共有峰,并对其中的16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及归属。20批茵栀黄颗粒样品指纹图谱经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5。结论:该法所建立的指纹图谱能较全面地体现茵栀黄颗粒中组分的整体特征,为茵栀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提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榆栀止血颗粒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微小RNA-210(micro RNA-210,miR-210)轴的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妊娠模型并复制子宫出血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榆栀止血颗粒低剂量(4 g/kg)、中剂量(8 g/kg)、高剂量(16 g/kg)组,阳性对照(宫血宁0.07 g/kg)组,每组10只;另取正常妊娠大鼠10只,于相同时间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正常组。阴道棉球置入法检测子宫出血量;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serum 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HE染色法观察子宫组织形态;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HIF-1α mRNA、miR-2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α、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固有层增厚及炎症浸润严重,阴道出血量增加,雌激素水平释放减少,凝血功能降低,HIF-1α/miR-210轴及VEGF表达水平降低(P<0.05)。榆栀止血颗粒可呈剂量依赖性升高HIF-1α/miR-210轴及VEGF表达,降低出血量(P<0.05),且高剂量组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榆栀止血颗粒可激活HIF-1α/miR210轴,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和修复,抑制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13.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胡黄连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胡黄连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转移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溶剂种类(水、乙醇)、液料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了提取胡黄连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95%乙醇提取3次,液料比20∶1,提取时间为4.5 h。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的提取工艺可用于胡黄连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小儿消积止咳提取过程中近红外定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小儿消积止咳提取过程中快速测定辛弗林、柚皮苷、新橙皮苷、连翘苷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的近红外(NIR)定量分析模型。方法 采用积分球漫反射方式采集小儿消积止咳提取过程中116个样品的NIR光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4个成分的含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上述4个成分含量与NIR光谱的相关性定量分析模型,并进行光谱预处理和NIR波段的优选。结果 优选后上述4个成分NIR模型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004 4、0.029 7、0.045 8和0.002 8,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006 4、0.028 8、0.050 1和0.003 2,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ν2)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p2)均大于0.95,相对预测偏差(RPD)>3%。结论 建立的NIR定量分析模型稳定性和预测精度均较佳,可快速测定小儿消积止咳提取液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5.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Webb.ex Prantl.或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用药历史悠久,在我国南、北方及北温带其他地区均有分布。现代研究表明,葶苈子中含有强心苷类、硫苷类和异硫氰酸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有机酸类、脂肪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抗肿瘤、止咳、祛痰、平喘、利尿、改善急性肺损伤和代谢紊乱、雌激素样作用等药理活性。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对葶苈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尤雪瑶  谭影影  王伟  陈美琳  程国良  李冰  吴嘉瑞   《中国药师》2022,(12):2123-2130
摘要:目的:探讨柴银颗粒治疗流感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OMIM、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柴银颗粒中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以及流感相关人类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中进行蛋白互作分析,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网络以及柴银颗粒-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通过R 3.6.1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Tools 1.5.6和Autodock Vina 1.1.2对关键靶点和柴银颗粒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柴银颗粒活性化合物179个,靶点3 445个,化合物和疾病相关共同靶点116个,柴银颗粒治疗流感的关键化合物有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异鼠李素、豆甾醇、刺槐素、木犀草素和汉黄芩素。柴银颗粒治疗流感的关键基因有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IL-1β、环加氧酶2(PTGS2)、白细胞介素8(CXCL8)、IL-10、趋化因子配体2 (C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胱天蛋白酶(CASP)3、CASP8。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柴银颗粒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搪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恰加斯病、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甲型流感、乙型肝炎、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抗流感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山奈酚与TNF、PTGS2、CASP3,汉黄芩素与TNF、IL-6、CXCL8、CCL2,金合欢素与CASP8,槲皮素与IL-1β、IL-6、TNF、MMP-9、EGFR,木犀草素与IL-6、TNF、MMP-9、EGFR,木犀草素与IL-6、TNF、MMP-9、IL-10,异鼠李素与PTGS2,豆甾醇与PTGS2,β-谷甾醇与PTGS2、CASP3、CASP8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柴银颗粒治疗流感是基于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整体药效效应,该研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清肝颗粒(无糖型)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板蓝根、茵陈、甘草进行定性鉴别;以茵陈中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苍耳子炮制前后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主要毒性成分、药效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灌胃给药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量(MTD),并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对小鼠肝、肾等脏器的损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苍耳子炮制前后2种水溶性苷类毒性成分和4种酚酸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苍耳子的水煎剂和水煎剂醇沉沉淀,以及炒苍耳子的水煎剂和水煎剂醇沉沉淀的MTD分别为291.73 g生药/kg、405.75 g生药/kg、318.64 g生药/kg和480.77 g生药/kg。炮制前后苍耳子水煎剂醇沉上清的LD50分别为468.18 g生药/kg和573.48 g生药/kg。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死亡小鼠多数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以肝、肺、胃和小肠最为明显。苍耳子炮制后,水煎剂和水煎剂醇沉上清液中的羧基苍术苷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炒苍耳子中咖啡酸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苍耳子炮制后毒性可显著降低,有效成分溶出增加。水煎剂醇沉上清液取自苍耳子的主要毒性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荆防颗粒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小鼠模型的药效评价研究。方法 分别设立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5 mg·kg-1),荆防颗粒高、中、低剂量(23.2、11.6、5.8 g·kg-1)组,各组均用DNCB诱导(对照组除外)。在DNCB诱导后当天开始灌胃给药,观察体质量、耳廓肿胀度、背部皮损、脾指数变化;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观察耳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背部皮损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选择时间点记录模型小鼠搔抓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IgE)、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以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化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的比例、色谱硅胶-上样样品(原药材)质量比、洗脱流速为考察因素,以胡黄连苷Ⅱ质量分数、回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3批验证实验。结果 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6∶1,色谱硅胶-上样样品(原药材)质量比1.7∶1.0,洗脱流速7 mL·min–1,胡黄连苷Ⅱ质量分数可达到54.99%,回收率为93.59%。结论 响应面法确定的工艺简单可行,可用于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