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水提取物有效组分配伍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冠心宁组及丹参-川芎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I/R损伤模型.于结扎成功后10 min股静脉注射给药,其中冠心宁组给予冠心宁注射液含生药2.88 g/kg,丹参-川芎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丹参-川芎水提取物有效组分注射液含生药2.43 g/kg和4.86 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缺血40 min、再灌注120 min取血后处死动物,测定血中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血栓素B_2(TXB_2)含量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且测定心肌梗死程度.结果 丹参-川芎低、高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23.0±3.8)%、(20.8±4.7)%]较模型组[(29.1±3.2)%]显著降低(P<0.05和P<0.01);cTnT[(0.78±0.29)mg/L、(0.76±0.29)mg/L]和CK-MB[(891.5±252.5)U/L、(759.5±191.3)U/L]也较模型组[(1.04±0.14)mg/L,(1 268.2±256.5)U/L]显著降低(均P<0.05),丹参-川芎高剂量组6-keto-PGF_(1a)较模型组升高[(206.7±35.6)ng/L比(138.6±28.9)ng/L,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模型组降低[(49.4±9.3)%比(77.1±16.7)%,P<0.05].结论 丹参-川芎水提取物有效组分配伍可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I/R后cTnT、CK-MB含量,提高6-keto-PGF_(1a)/TXB_2比值,从而减轻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化痰中药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成分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稳定AS斑块作用可能机制。方法70只6~8周龄小鼠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待其形成成熟的AS斑块后,随机分为活血组(予丹参酮)、益气组(予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化痰组(予瓜蒌提取物)、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予辛伐他汀)、正常组,相应处理13周后,处死取主动脉根部染色、测量并计算脂质核心占斑块总面积的百分比以及斑块内脂质成分与胶原成分的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结果在斑块内脂质核心面积、斑块内脂质成分与胶原成分比值方面,益气、化痰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活血组斑块内脂质成分与胶原成分比值明显降低,而斑块内脂核面积与模型组相近。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化痰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内GM-CSF表达明显减少,对小鼠主动脉斑块内TNF-α表达无明显影响。活血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NF-κB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结论活血、益气、化痰中药可通过改善斑块内部成分以稳定易损斑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索代谢组学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患者各18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分析判别法(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两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浆LC-MS图谱的PCA及PLS-DA分析显示,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能够被明显区分,两组血浆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较气虚血瘀证,3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类物质含量降低,3种肉碱类物质含量升高,2中脂肪酸类物质含量升高,肌酐含量升高。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和气虚血瘀证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两组能量代谢及磷脂代谢存在差异。以LC-MS为技术特点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能够将两者区分,为中医证候的客观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麻醉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AMI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1)模型对照组(AMI组):蒸馏水(5ml/kg/天)灌胃;(2)阿司匹林组(AMI+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9mg/kg/天)灌胃;(3)氯吡格雷组(AMI+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6.75mg/kg/天)灌胃;(4)双联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AMI+双联抗组):阿司匹林(9mg/kg/天)和氯吡格雷(6.75mg/kg/天)混悬液灌胃;另设假手术组(只穿刺不结扎冠脉,其余处理方法同模型对照组)作为对照。每组12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28天,次日麻醉后剖腹暴露胃黏膜,采用微循环观测系统观察恒温状态下各组大鼠胃黏膜微循环的毛细血管管径、数量、血流状态。同时取腹主动脉血,放射免疫法测定其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_(1α))和血栓烷B_2(TXB_2)含量。之后处死大鼠摘取胃体,解剖显微镜下计数胃黏膜出血点并行Guth评分,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形态并行Whittle评分评价胃黏膜损伤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阿司匹林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胃黏膜微循环受累,血管扩张,管壁变薄,排列紊乱(P<0.05);AMI+双联抗组胃黏膜损伤程度加重,胃黏膜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交集数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胃黏膜毛细血管数量增加(P<0.05)。与AMI组比较,AMI+阿司匹林组、AMI+双联抗组大鼠胃黏膜集合毛细血管管径显著增加(P<0.01),AMI+双联抗组毛细血管交集数减少(P<0.05)、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大鼠6-keto-PGF_(1α)水平显著下降(P<0.01),AMI+双联抗组、AMI+阿司匹林组和AMI+氯吡格雷组6-keto-PGF_(1α)和TXB_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与AMI组大鼠比较,给药各组6-keto-PGF_(1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TXB_2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可加重AMI大鼠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血液6-keto-PGF_(1α)与TXB_2水平降低和失衡,以及胃黏膜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5.
分子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使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在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受益,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肺癌治疗方式之一。然而,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相关的潜在心脏和血管不良反应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治疗药物减量甚至停药,并因此影响抗肿瘤治疗效果。高血压(hypertension,HTN)、左心室功能减低、血栓栓塞和出血是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最常见的心脏和血管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心脏、血管基线状况和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评估相当重要,可用于确认风险等级,帮助制定相关风险预防计划。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京津地区9家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并将中医诊断复合证型拆分为寒凝、火热、气滞、痰浊、痰热、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水饮11个证候要素,分析冠心病不同亚型及合并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81.4%),其次为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冠心病各亚型及冠心病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之间证候分布特点有所差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气阴两虚、痰热较其他病种常见,心律失常患者阳虚、痰热比例较高,心功能不全患者以阳虚、痰浊、水饮为特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气虚、痰浊较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属阴虚者较多。结论冠心病不同亚型或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不同特点,为中医辨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炎症反应及抗炎药物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以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AD、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等CNS疾病均与炎症反应有关,而对AD的研究表明:大量已知的炎症因子参与了AD的炎症损伤病理过程,在老年斑周围有大量活化的胶质细胞和炎症细胞,AD患者脑内持续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等,这证明炎症机制参与了AD病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养心透毒方对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小鼠造成的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HeLa细胞培养的CVB3制成悬液,测定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小鼠腹腔接种CVB3培养液建立VMC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利巴韦林+辅酶Q10(CoQ10)组,养心透毒方低、高剂量组,灌胃给药4周。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小鼠IgG和IgM阈值,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组织匀浆测定心肌IL-2和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养心透毒方低、高剂量组IgM、IgG阳性的动物数均少于模型组。模型组心肌组织及血清IL-2、TNF-α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组织有明显病理改变。养心透毒方可使小鼠心肌组织坏死程度减轻,心肌炎症浸润减少,降低组织和血清的IL-2和TNF-α含量(P<0.05)。结论 养心透毒方能减少小鼠CVB3病毒的感染率,降低组织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对小鼠早期VMC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活血中药川芎、赤芍及其有效部位配伍——芎芍胶囊(川芎总酚和赤芍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在复制ApoE-/-小鼠AS模型基础上,采用普通光镜、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从AS斑块的病理形态学、细胞构成、炎症反应等方面,观察活血中药川芎、赤芍及其有效部位配伍芎芍胶囊稳定斑块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ApoE-/-小鼠继喂高脂饮食26周后,主动脉根部出现明显AS病变,具有典型不稳定斑块特点。川芎、赤芍都有降低总胆固醇(TC)和增加纤维帽厚度作用,川芎尚可降低甘油三酯(TG)、减少脂质核面积(脂质中心/斑块面积)和巨噬细胞浸润,而芎芍胶囊兼具以上作用,且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TC/HDL-C、减少炎症反应、增加斑块中胶原面积。结论川芎、赤芍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环节不尽相同,其有效部位配伍而成的芎芍胶囊对不稳定斑块干预作用更为明显,显示出中药配伍增效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0.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在冠心病病理生理、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突飞猛进,给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阵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痛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本文就此提出对策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