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肝脾肾同治的组方降糖消渴颗粒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及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吡格列酮片1.5 mg/kg BW)、降糖消渴颗粒组(9 g生药/kg BW),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前及干预2周、4周后,分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S),实验结束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肌肉组织AMPKα、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α、p-AMPKα、GLUT4、IRS-1蛋白表达。结果:降糖消渴颗粒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且该效果存在时-效关系。降糖消渴颗粒能上调DM大鼠骨骼肌组织AMPKαmRNA及蛋白表达,且p-AMPK蛋白量亦明显增加(P0.01),同时提高DM大鼠骨骼肌组织GLUT4、IRS-1 mRNA及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立足于肝脾肾三脏同治的中药复方降糖消渴颗粒能通过激活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达到改善DM大鼠糖代谢,提高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针灸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医学资源数据(VIP)、万方数据库以及Pub Med中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选穴特点、针灸方法、频次、疗程、疗程间隔、疗效、随访和安全性等。结果:共纳入57篇文献,针灸治疗以针药结合和针灸结合治疗为主,梅花针叩刺虽不常见,但是文献显示其疗效要优于毫针和穴位注射;部分临床研究考虑针刺的深度、针感在治疗中的影响;针灸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的取穴方式为辨症状和辨病位取穴,占85.96%;常用穴位以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等四肢部位的穴位为主;治疗频次1次/d常被使用,占73.68%,治疗时间以4周或30 d常见,占41.18%;针灸疗法临床有效率为62.5%~100%,疗效评价以主观评价为主,多数以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阳性体征改善,神经传导速率较前增加为有效;随访中均无症状反复,疗效具有稳定性;所有文献无不良事件报道,说明针灸治疗安全可靠。结论:针灸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癌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的推广热敏灸应用奠定临床基础。方法: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门诊及病房共65例癌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2组,剔除脱落患者4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EPO治疗或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热敏灸治疗,1次/d,3 d后治疗3次/周,治疗周期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并分别于治疗结束、疗后1个月进行MDASI症状量表评价。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前有一定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为优。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SI量表评价,治疗结束和疗后1个月,2组患者症状积分和生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观察组更优。其中疗后1月观察组不适症状反应率38.31%,明显低于对照组44.37%(P0.05),生活积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敏灸能够有效改善癌性贫血程度,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肥胖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老年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观察2组血压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SBP、DBP、B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肥胖型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5.
针刺麻醉甲状腺手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成绩,有镇痛效果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本文参考近40年文献,根据国内多家医院甲状腺手术经验,经过多中心共800余例历时10年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应实验研究结果确定了穴位组合。扶突穴组符合"气至病所"的中医理论,也与同神经节段近端取穴有关,故而镇痛效果明确,有一定优势。而合谷内关穴组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则,镇痛效果好,操作方便。推荐使用扶突穴电针刺激和合谷内关穴经皮电刺激用于针刺辅助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初步建立艾燃烧生成物化学评价与控制模型。方法:采用SPME-GC联用技术对艾燃烧生成物进行检测,建立了艾燃烧生成物的指纹图谱;运用matlab数学软件提取既有样品艾烟气相色谱图的29个共有峰进行聚类,绘制出艾烟特征曲线;运用matlab数学软件提取29个峰的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艾燃烧生成物指纹图谱和特征曲线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相似度结果相近,主成分分析中精细艾绒离聚类中心较远。结论:艾燃烧生成物指纹图谱、特征曲线的测定及主成分分析可以将艾烟更全面的加以描述,可以进一步综合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或遗传算法将艾燃烧生成物的化学评价和控制模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降糖消渴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其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吡格列酮片1.5 mg/kg BW)、降糖消渴颗粒组(9g生药/kg BW),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心肌组织切片并用HE染色,观察药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MEK1/2,p38 MAPK,p-p38 MAPK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降糖消渴颗粒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降糖消渴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有改善作用,同时能下调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MEK1/2,p38 MAPK总蛋白表达,且能减少p-p38 MAPK蛋白量(P0.05),提示其对糖尿病大鼠心肌MAPK信号通路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降糖消渴颗粒能够通过调节心肌组织MAPK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延缓糖尿病心肌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于民国时期问世,其结构体系完整,内容详实,逻辑严谨,但其真实性受到诸多学者的怀疑。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比较,桂林古本中的条文约3/5雷同,约1/5不同,另外1/5则为独有。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对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补充和发挥,有其特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9.
痰作为常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李国勤主任辨证治痰重视厘清阴阳寒热,主张从痰之源头辨证,四诊合参,顾及脾肾;强调痰邪与他邪共同存在,辨识血瘀、热壅、气滞等,并对病位做出判断,采用不同的逐邪方式,因势利导,故取效迅速。本文总结李国勤主任治疗痰证的经验方法,有助于拓宽临床医生治疗痰证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加味二仙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抑郁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二仙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性激素指标[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神经递质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及血清FSH、LH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血清E2、BDNF、5-HT及NE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41/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31/44),差异具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