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颜面部过敏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严重,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还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负担。西医关注皮肤病局部病变,而中医整体观念认为,皮肤病形于外根于内。从皮肤与脾胃的关系进行剖析,探讨颜面部过敏性皮炎与脾胃的相关性,并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2.
清代名医程国彭创制止嗽散,并运用其加减变化治疗外感内伤咳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归纳《医学心悟》中运用止嗽散加减化裁的相关内容,分析其中的辨证用药思维,从而探讨治疗咳嗽的思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水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超声引导组和经验穿刺组,每组20例,经验穿刺组凭经验应用水针刀治疗,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水针刀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及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定,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ODI值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超声引导组各个时点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经验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经验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水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度高、不良反应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4.
傅杰英教授根据"圆运动"的理论,总结出"因时配穴"的针灸临床思路."因时配穴"主要是根据人体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选择相应的穴位和手法,即春夏季针灸的原则是使阳气"生而毋伐,长而毋亢",临床多采用井穴放血、膀胱经刮痧等促进阳气宣达以泻热,同时配合温针灸气海、关元等穴以助阳出表;秋冬季的针灸原则是使阳气"收而毋亏,藏而毋僵",临床多采用温针灸足三里、太白等穴以疏通阳气升降之枢,同时配合温针灸涌泉以引火归元.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用穴规律.方法 通过电脑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PubMed及Ovid Lww数据库收集1999年1月至2016年7月所有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相关的文献,并建立文献分析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402条针灸处方,共运用十四经穴62个,经外奇穴33个,总应用频次1981次,头颈和四肢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79.30%(1571/1981)和20.04%(397/1981),阳、阴经使用率分别约为47.15%(934/1981)和28.42%(563/1981);特定穴占71.02%(1407/1981).结论 局部选穴是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原则;重视特定穴使用,其中交会穴的用穴个数及使用频次均为最多,尤以任脉与阴维脉之交会穴廉泉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针刺改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常规处理+针刺组(A组)、常规处理+非穴位浅刺组(B组)、常规处理组(C组),每组50例.基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在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方面,A组HADS减分率均大于其余两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针刺能有效改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57.
目的系统评价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23日,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1 436名患者。Meta分析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0,95%CI(1.15,1.25),P<0.000 01],减轻患者腹痛症状[RR=-1.65,95%CI(-2.10,-1.20),P<0.000 01]及压痛症状持续时间[RR=-2.03,95%CI(-2.75,-1.31), P<0.000 01],促使体温尽早恢复正常[RR=-2.14,95%CI(-2.45,-1.83),P<0.000 01],降低患者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数[RR=-1.58,95%CI(-2.43,-0.73),P<0.000 3]、中性粒细胞比值[RR=-4.50,95%CI(-5.95,-3.05),P<0.000 01]及血清CRP[RR=-2.17,95%CI(-2.53,-1.81),P<0.000 01]。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局部(腹痛和压痛症状)及全身(体温)持续时间,降低炎症指标,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参差不齐,上述结论仍需更高质量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58.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17-919
目的:分析治疗尿血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尿血的方剂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使用的药物有生地黄、甘草、当归、黄芩、阿胶等;挖掘出的新处方包括"木通,黄芩,阿胶,甘草,赤芍","木通,甘草,栀子,赤芍,灯芯草","冬葵子,菟丝子,牡荆子,败酱草"等。结论:治疗尿血的处方用药多归心、脾、肾、小肠、膀胱经,体现了"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以凉血止血、健脾补肾、利尿通淋等为治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祛瘀通脉汤对DVT家兔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用30只健康大白兔,参照高峰[1]等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的方法建立动物左后肢体股静脉血栓模型。在造模前一天,取家兔空腹静脉血,并随机选取10份,作为D组(正常对照组)造模后,将30只白兔随机分为A组(祛瘀通脉汤干预组)、B组(血塞通溶液干预组)、C组(蒸馏水对照组),共3组。药物干预后,观察各组血液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结果:家兔左肢DVT模型成功率100%,试验白兔30只,死亡3只,纳入统计共27只。造模前一天D组各项血液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指标均在兔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造模后第二天A、B、C三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与D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14天,A、B两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通脉汤在改善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及降低血液黏度方面与血塞通溶液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酸枣仁汤联合子午流注针刺法对心脾两虚型颈源性失眠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64例心脾两虚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1~2 mg睡前口服,治疗4周,观察组给予酸枣仁汤联合子午流注针刺法治疗4周。观察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差异。结果 164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中4例脱落,余160例每组各80例。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74/80),高于对照组的80.00%(64/80)(χ2=5.270,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P<0.01),快波睡眠占比、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MFV)、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增高(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降低(P<0.01),快波睡眠占比、椎动脉Vd、Vs、MFV、血清BDNF、GDNF水平增高(P<0.05,P<0.01)。结论 酸枣仁汤联合子午流注针刺法治疗心脾两虚型颈源性失眠可更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增加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