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143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0 毫秒
61.
尚勇  顾漫 《江西中医药》2007,38(4):13-14
在中医学的疾病分类体系中,虚、劳、损、伤这几个概念变换着不同的组合,从中我们可以理出一条对虚损类疾病认识嬗变的线索.  相似文献   
62.
基于关联规则的名老中医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吴荣    王阶  周雪忠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86-1788
目的:分析、挖掘名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探索名医经验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7位名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典型医案115例,建立名医冠心病诊疗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名医医治疗冠心病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175种中药中,活血药、化痰药及补虚药之间的配伍是最常用的药物组合,瓜蒌薤白类方、活血通脉剂及生脉散等是名医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药,三者之间的配合应用构成了名医用药的一般规律。结论:以关联规则所得的名医治疗冠心病药对、药组反应了名医治疗冠心病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毫针刺法(以行间、大榷、解溪、太白、太溪、丘墟、三阴交、阴陵泉为主穴)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中药内服,观察2组总体临床疗效、止痛效果及对血尿酸的调整作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疼痛积分和血尿酸值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平均疼痛积分和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总体疗效、止痛效果及改善血尿酸方面,均较单纯内服中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来自北京、云南、福建的病例共1066份,其中北京566份,云南514例,福建200份,分别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云南省中医院、云南省红会医院、云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福建军区总医院,共包括5种病,根据病位不同分为头、胸、腹、少腹及四肢疾病,分别为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肝硬化、月经不调、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总体血瘀证表共有460例,包括上述5种病。病位分类血瘀证:脑梗塞138例,肝硬化107例,心绞痛107例,月经不调127例,类风湿134例,均为血瘀证患者。首先对病位分类血瘀证进行症状体征提取,根据部位的不同,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分别是脑梗塞、心绞痛、肝硬化、月经不调、类风湿性关节炎,然后用多元对应相关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5.
克林霉素引起皮疹及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21岁女性患者,因高热静脉滴注克林霉素0.6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治疗,1次/d。3d后,改为口服克林霉素0.3g,连服第2次后出现全身皮疹。实验室检查示ALT 267U/L,AST176U/L,γ-GT202U/L。疑与克林霉素有关。停用克林霉素,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醛内酯,联苯双酯。治疗20d后,皮疹全部消退,肝功能指标下降,出院。出院后3周复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6.
针刺麻醉用于鼻腔手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部手术采用针刺麻醉的优劣,以推动该部位针麻的开展.方法检索在鼻部手术中使用针刺麻醉的相关文献报道,并进行综述.结果鼻部手术针刺麻醉效果较好,可以取得更佳的手术疗效.应用针刺麻醉方法,对生命指征影响更小,病人呼吸和循环的变化较单纯局部浸润和全身麻醉者轻,并且适用于全身状态较差的病人.结论针刺麻醉在鼻部手术中所体现的优势是不可否认的,并且仍是临床麻醉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7.
《伤寒杂病论》为汉人张仲景所著,由于兵火战乱等原因而散佚,后经王叔和搜集整理,才得以传世。至北宋林亿等人将《伤寒杂病论》内容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后,使人误解为《伤寒论》专论伤寒(外感),而《金匮要略》则专论杂病,这种看法一直流传至今,以致后来形成“外感法仲景,内伤宗东垣”之说。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辨万病的总纲,用《伤寒论》的理论和方药治疗杂病,是早已存在的事实,若将其限定在外感病范畴,是不对的,故为其“正名”。  相似文献   
68.
目的:针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难题--降糖疗效不佳,在全面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提出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本研究旨在观察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研究,对248例肥胖2型糖尿患者进行降糖疗效观察,观察周期为12周,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观察组降糖有效率为75.1%.并将248例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3个等级,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在入选观察范围内,降低空腹血糖最大限度范围为(5.43±2.34)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最大限度范围为(6.65±2.88)mmol/L.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开郁清热法降糖疗效显著,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不同水平患者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69.
文章介绍了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辨证论治体会,认为可采用散寒祛湿、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活血通脉;清热凉血、解毒通脉;益气涤痰、开窍通络;温阳散寒、化瘀通脉;健脾补肾、温阳通脉;补肾益精、养血通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回本扶元、气血双补等方法论治多发性大动脉炎.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进行采集,分析证候分布规律,并分析证候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结果肺动脉高压中医证型出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大气下陷证(96.2%)、血瘀证(75.0%)、肺气虚证(42.3%)、心气虚证(30.8%)、脾气虚证(17.3%)。血瘀证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最强。心气虚证与肺动脉压力增高的程度相关性最高,其次是肺气虚证。结论大气下陷证、血瘀证、心气虚讧、肺气虚证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主要证型;大气下陷证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