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调查医务工作者对血液病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的认知程度。 方法对参加2018年6月29-30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的209名学者进行以微信为平台的调查研究,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血液病基因检测的认知程度以及基因检测的应用现状及反馈。对3个年份(2015年、2016年、2018年)间获得研究生学历的被调查者人数应用行×列表χ2检验,应用四格表χ2检验分别对这3个年份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及40岁以下,学历分布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3个年份(2015年、2016年、2018年)间获得研究生学历的被调查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3个年份进行两两比较,2015年和2016年获得研究生学历的被调查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获得研究生学历的被调查者人数较前两个年份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被调查者中血液科临床医生比例最高,为44.50%;50.24%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接近80%的医务工作者会在临床中应用血液病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在三甲医院、高水平专科医院以及其他三级和三级以下医院应用频度较高。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包括费用过高、医保不能报销和有明确意义的基因检测项目太少等。73.08%的调查对象可以接受基因检测报告在5~10个工作日出具。对于基因突变检测报告有56.52%临床医生认为报告结果太复杂。 结论医务工作者对血液病基因检测有一定的认知程度,费用过高、医保不能报销和有明确意义的基因项目过少等为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限制因素,检测报告的回报周期及结果意义可读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胸部DR双能减影图像运动伪影的好发部位,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28例胸部双能减影图像,观察运动伪影出现的位置,测量并比较伪影长度和宽度,分析心率与不同位置运动伪影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胸部双能减影图像中,115例出现黑白条运动伪影,分别位于左心室段(87例,75.65%)、主动脉弓处(82例,71.30%)、右心缘(60例,52.17%)、心膈缘(42例,36.52%)、左心房耳肺动脉段(30例,26.09%)及上腔静脉处(27例,23.48%),在骨组织图像中更为明显;其中15例膈肌伪影明显,经呼吸训练后行第2次摄片,膈肌伪影减小或消失。其中左心室段、主动脉弓段、右心缘处运动伪影的平均长度及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9、3.46,P均<0.05)。心率与左心室段、主动脉弓段运动伪影均呈正相关(r=1.00、0.99,P均<0.05)。结论 心脏搏动及呼吸运动可致胸部DR双能减影图像出现运动伪影,多位于左心室段及主动脉弓段,且心率越快越易出现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15.
悬吊方式和步速对小腿假肢悬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悬吊方式和步速对两种小腿假肢接受腔悬吊的影响。方法制作带聚乙烯基(EVA)内衬套的PTK小腿假肢和带锁硅胶衬套小腿假肢,由一位熟练使用小腿假肢的患者穿戴,使用红外线摄像仪进行步态分析测试,采集一个标准步态周期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TK接受腔和带锁硅胶衬套接受腔的小腿假肢悬吊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K小腿假肢在不同步速下产生的悬吊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结论PTK小腿假肢和带锁硅胶小腿假肢在不同的步速下行走对假肢的悬吊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晴岩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40-142
目的:介绍近些年来在假肢矫形领域广泛应用有机硅材料.对其配方设计和材料特性做深入探讨,并探讨有机硅及其制品在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9—01/2005-12相关有机硅材料的文献,检索词“silicone,organosilicone,silastie,siloxane,silicone lines”等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取有机硅材料配方设计.性能研究.以及假肢矫形方面硅橡胶的应用方面的文献。纳入标准:①有机硅材料配方设计。②有机硅材料性能研究。③假肢矫形用有机硅材料及制品研究。④医学康复及生物医学方面有机硅及制品的研究。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粗选有几百篇关于有机硅的文章,最后精选得到14篇文章,其中4篇是研究假肢矫形方面有机硅材料及制品,其余10篇为研究医学康复及生物学方面有机硅材料及制品。 资料综合: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品种丰富,具有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物理特性,易于制作成型。其与人体皮肤接触,透气性好,无毒,无害,而且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机硅材料作为体外接触材料在假肢矫形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有机硅材料主要是做体外接触材料,以硅橡胶为主,少量用到硅凝胶。有机硅材料在假肢矫形器行业的应用:大腿、小腿假肢硅胶套,制作高档次假体,制作柔性接触垫,人体烧伤或损坏处的敷料。 结论:有机硅材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特性,在假肢矫形中广泛应用。需要具有般肢矫形专业知识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开展研发工作,将有机硅这个新型材料国产化、普及化。  相似文献   
17.
《The Foot》2002,12(4):250-253
An 8-year-old boy presented with bilateral congenital foot deformities. His feet showed evidence of duplication, failur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central deficiency. His symptomatic left foot had a Y-metatarsal with a normal number of toes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duplication (Y-metatarsal) and central deficiency (absent 2nd ray). His asymptomatic right foot had a combination of failure of differentiation (talocalcaneocuboid coalition) and central deficiency (absence of 2nd and 3rd rays and corresponding tarsal bones). These abnormalities resulted in the left foot being wider than the right. The lateral limb of the Y-metatarsal was rubbing on his footwear and causing pain. A good result was obtained at 1 year following excision of the lateral limb of the Y-metatarsal.This case illustrates that Y-metatarsals may occur without polydactly. A good result was obtained in this case with treatment along similar principles as those with polydactl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肾移植临床经验,减少并发症,提高远期人、肾存活率。方法随访161例肾移植受者术后3-7年人、肾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对移植受者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人、肾存活率88.75%和86.8%,主要并发症为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移植肾肾病、感染、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结论良好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术、严格的术后管理,是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激酶PFKFB4是否参与调控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使用免疫共沉淀检测与PFKFB4有相互作用的SRC家族蛋白,通过转录组测序寻找下游调控基因,利用Western blot和qRT-PCR验证下游基因与磷酸化SRC蛋白的关系,并通过Transwell方法检测PFKFB4相关通路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PFKFB4能够与SRC-2相互作用,但PFKFB4不影响SRC-2的表达,而是磷酸化SRC-2第698位的丝氨酸;SRC-2 Ser698磷酸化后,其下游调控基因LKB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受到抑制,同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PFKFB4通过磷酸化SRC-2负调控抑癌因子LKB1的表达增强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