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维 《北京中医药》2010,29(5):373-374,37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7例患者口服广谱抗菌素、卡巴克络(安络血)、甲萘氢醌(维生素K4)和补肾活血中药汤剂。观察患者中医证候,每周复查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常规、B超各1次。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7例患者全部痊愈,平均治疗时间为26.6天,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安全、简便、疗效高。  相似文献   
12.
"经间期出血"一词最早见于《易经》,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2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1~7 d,可时有时无,常伴有腰  相似文献   
13.
归纳和总结了近年大鼠模型在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概述了该病的大鼠模型研制现状、模型大鼠应用于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大鼠模型在该病的研究中,发病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舒缩状态、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疾病、骨矿含量改变及骨质疏松等方面;西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种人工激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对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药单一成分、中药复方、中药有效部位群、中成药、中药制作工艺、量效关系及经方的研究;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础研究主要针对其"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作用和对临床症状的治疗作用机理,以及取穴和穴位埋线治疗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周洁  王娟  王蕾  吴群  张永兴 《北京中医药》2017,36(3):232-235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 FS)随机试验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LUFS的临床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运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个试验符合标准,纳入患者共计82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针灸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可能优于西药对照组[RR=1.60,95%CI(1.45,1.77),P0.01]。结论针灸在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优势,但由于研究中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使证据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清心方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大鼠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5-HT1AR)、5-羟色胺2A 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5-HT2AR)的影响。方法将60只围绝经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围绝经期正常对照组( A);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组( B);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补佳乐治疗组( C);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米氮平治疗组( D);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中药治疗组( E);A组为围绝经期正常大鼠,其余4组进行18天不可预知慢性应激。于应激后对造模动物进行72小时连续快速眼相睡眠剥夺( REM)。每天在应激前1小时按组给药。在末次灌胃24小时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大鼠海马,分别用荧光定量检测海马5-HT1ARmRNA和5-HT2ARmRNA、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海马5-HT1AR和5-HT2AR的表达。结果蛋白印迹检测( western blot)海马及免疫荧光检测海马CA1区均显示:海马区5-HT1AR表达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5-HT2AR表达水平上,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提高了5-HT2AR的表达水平,且与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T-PCR显示:海马区5-HT1AR mRNA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5-HT2AR mRNA水平,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米氮平组较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中药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调肝清心方能提高5-HT2AR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免疫荧光的结果表明在海马CA1区发挥作用,表明补肾调肝清心方可以通过调节海马CA1区5-HT2AR表达来改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7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观察组)与35例月经正常者(正常组)进行对照,监测2组月经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内分泌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月经7~10d子宫内膜显著增厚,而21~25d显著变薄。在月经1~3d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0)水平显著升高;7~10dLH显著升高,E2显著下降;21~25dE2、P0均显著下降。凝血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排卵前期低水平的雌激素不足以支持此期相对增厚的子宫内膜而出现少量的突破性出血,与凝血机制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尝试利用不同升糖指数(GI)饮食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方法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T2DM)大鼠,根据血糖和体重水平将其分为高GI饮食组(波动组)和低GI饮食组(稳定组),然后采用定时投食的方法,高GI组喂以高GI饲料,低GI组喂以低GI饲料。7天后经尾静脉采血法测定各组大鼠三餐前及餐后2h血糖,连续测定5天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高血糖素(glucagon)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度指数(ISI)、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稳定组和波动组糖尿病大鼠体重、血清FBG、TC和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波动组和稳定组大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均显著升高,ISI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稳定组和波动组糖尿病大鼠MAGE和LAG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稳定组相比,波动组MAGE和LAGE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不影响大鼠整体血糖水平的情况下,高GI饮食组糖尿病大鼠比低GI饮食组大鼠具有更加明显的血糖波动。运用高GI饮食和低GI饮食喂养2型糖尿病大鼠可以成功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且该模型可保证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万宇  王阳  杜贞苹  林青  刘艳霞 《北京中医药》2023,(12):1341-1344
卵巢早衰(POF)指女性卵巢功能在40岁以前提前出现衰竭,引起早绝经、不孕以及绝经期相关症状,并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是妇科的疑难重症,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功能和身心健康。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肾水衰涸,天癸早竭。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临床辨治中应重视以肾为主导的五脏整体观,在补肾的基础上予以五脏同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女禛汤治疗阴虚内热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DOR患者,用EXCEL软件生成随机序列数,按照1:1的比例,分为女禛汤治疗组和坤泰胶囊对照组。两组均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至下次月经来潮第一天停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监测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内分泌指标[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和抑制素B (inhibin B,INHB)浓度]、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等。结果 两组均可有效改善阴虚内热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月经第2~4 d血清FSH、FSH/LH浓度,提高血清AMH浓度和AFC数量,女禛汤治疗组优于坤泰胶囊对照组。结论 女禛汤可以通过提高卵巢反应性,从而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性科学》2019,(12):100-103
目的观察拮抗剂方案前借助中药周期序贯疗法辅助治疗对高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和生殖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116例年龄≥35岁PO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促排,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借助中药周期序贯疗法辅助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拮抗剂促排后,获卵数、促性腺激素(Gn)天数及用量、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及子宫内膜厚度(Em)、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中药周期序贯疗法联合拮抗剂方案较单纯拮抗剂方案获卵数、受精数明显增多,HCG日E2水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子宫内膜增厚,优质胚胎数增多,Gn用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n天数、可利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拮抗剂方案前借助中药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可改善高龄POR患者低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