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45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3例,四部分骨折12例.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采用LPHP固定.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行术后患肩功能评分.对两组疗效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8例获得平均14.7个月随访.3个月内骨折愈合35例,4个月愈合3例.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满意15例,优良率达92%.结论 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32.
异体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体周围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 30只 ,雄性。 6只为供体 (C组 ) ,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A组 ) 12只 ,于右大腿后侧皮下行异体坐骨神经 (15 mm)包埋 ,2周后取出 ,修整为 10 mm的片段移植于左侧新鲜的坐骨神经缺损处 (10 m m)。对照组 (B组 ) 12只 ,于右腿相应部位皮肤切口直接缝合 ,左侧新鲜坐骨神经 (10 mm)原位吻合。术后 2、4、8和 14周行组织学观察 ,14周作电生理测定和电镜观察。 结果 术后 2周 ,A组炎性反应稍重于 B组 ;至 4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程度相似 ,近端少许胶原纤维增生 ;8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基本停止 ,胶原纤维增生稍明显 ;14周时两组神经外膜构成完整 ,束膜、内膜结构无明显差异。再生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及少量的无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完整。再生轴突数目、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束膜厚度、分布及范围相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峰值及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皮下包埋的异体周围神经段虽有一定的炎性反应 ,但仍具有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神经再生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颗粒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骨修复材料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疗效和生物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5月,选取37例良性骨肿瘤患者,男21例,女16例,其中1例为2处病变;年龄19~58岁,平均38.5岁。骨纤维结构不良11例(12侧),骨囊肿14例,骨巨细胞瘤级10例,内生软骨瘤2例。肿瘤大小为1.0cm×0.7cm×0.4cm~10.0cm×4.0cm×3.0cm;肿瘤位于股骨近端12例(13侧),远端7例,胫骨近端9例,肱骨近端5例,指骨2例,掌骨和跟骨各1例。行肿瘤刮除术,瘤腔用颗粒型n-HA/PA66填充,伤口常规缝合;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局部炎性反应,排斥反应,全身毒性,瘤腔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例伤口感染,余伤口期愈合。局部炎性反应轻微,无排斥反应和全身毒性反应。术后全部获随访5~33个月,术后3~5.5个月可见新骨长入n-HA/PA66填充区,下肢在术后8个月可完全负重,上肢在术后5个月可完成日常活动。结论颗粒型n-HA/PA66复合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可用于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4.
高仕长  倪卫东 《中国骨伤》2007,20(8):501-501
患者,女,29岁,膝前肿块10d伴小腿麻木入院。入院前1个月,发现右窝上方有一肿块,能平地行走,无夜间痛。肿块进行性长大,膝关节屈曲时疼痛加重,既往无明确外伤史。10d前右髌上囊处胀痛,并出现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麻木。查体:右窝上方可见一肿块,表面不红,无静脉怒张,局部皮温不高,轻压痛,肿块位置较深,边界不清,质中;右髌上囊处可扪及肿块,边界清楚,质中,局部压痛明显,右膝活动范围0°(伸)90°(屈)。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痛觉降低,伸肌力约Ⅳ级。彩超示右窝肌层下见74mm×40mm异常回声,边界尚可,形态不规则,内为不均匀分布的等回声,间有低回声,加彩后其内见少许低速血流信号;右侧动静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时小鼠肝组织中锌指蛋白A2 0mRNA的表达规律。方法 选用健康昆明种小白鼠 95只 ,雌雄不拘 ,体重 18~ 2 4 g ,制作双侧股骨闭合性骨折创伤及创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创伤组、单纯内毒素组和创伤内毒素组。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锌指蛋白A2 0mRNA的表达 ,结果以A2 0mRNA与内参照GAPDHmRNA之总灰度比值表示。 结果 正常对照组A2 0mRNA呈现低量表达 ;单纯创伤组各时相点锌指蛋白A2 0mRNA均呈现低量表达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单纯注射内毒素后 0 .5h ,A2 0mRNA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明显 ,注射后 0 .5~ 2h为A2 0mRNA表达的高峰期 ,2h以后表达又有所下降 ,各时相点均高于单纯创伤组 ;而创伤内毒素组在注射内毒素后 0 .5h ,A2 0mRNA均较其他两组显著升高 ,注射后 0 .5~ 2h为A2 0mRNA表达的高峰期 ,注射后 2h显著高于单纯内毒素组 (P <0 .0 5 ) ,至 4 ,7,10h时表达逐渐下降 ,但仍高于单纯创伤组。 结论 锌指蛋白A2 0作为一种参与体内炎症反应调控的内源性蛋白 ,在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的早期即可呈现出高表达。说明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情况下 ,A2 0表达增加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炎保护效应机制 ,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SDF-1/CXCR4信号轴对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术中摘取的椎间盘标本根据Pfirrmann退变程度分为正常组和退变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检测SDF-1和CXCR4的表达。用退变椎间盘髓核原代细胞培养,取第3~5代的细胞给予10 ng/mL SDF-1刺激、CXCR4-siRNA转染及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20μmol/L)等不同处理,Western blot和q-PCR验证转染效率和信号通路上靶蛋白(基因)的表达;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的重要基团P65的核转移情况。结果 SDF-1和CXCR4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SDF-1可以诱导退变髓核细胞的凋亡,但在CXCR4的表达受到沉默后,SDF-1的促凋亡作用被抑制(P0.05);加入SDF-1的诱导后,磷酸化P65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65向核内移位;用PDTC抑制NF-κB活性后,SDF-1促凋亡作用明显减弱(P0.05)。结论 SDF-1/CXCR4信号轴促进髓核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7.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克氏针断裂移位至颈部1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程鹏  高仕长  刘佳 《中国骨伤》2012,25(4):281-282
患者,男,79岁,因车祸致右锁骨中外1/3骨折,在当地医院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6年。内固定术后1年左右,患者用右肩担重物后感右肩部胀痛,未到医院诊治。1个月前患者到当地医院行直肠肿瘤切除术,术前行胸部X线片检查时发现有1枚克氏针断裂,内侧段移位至颈部,外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使用复位钳对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小切口辅助复位,然后行髓内钉内固定,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以来收治的38例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4~80岁,平均53岁。均采用复位钳经附加外侧小切口复位骨折,再插入髓内钉,固定方式均为静态锁定。其中7例患者术中使用了单扎钢丝辅助固定。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14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复位质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34例达到解剖复位,4例骨折近端有轻微外翻畸形(在2°~5°围内),但无并发症发生。其中37例骨折愈合,愈合率达97.4%。结论通过使用复位钳对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辅助复位,而后行髓内钉内固定,必要时单扎钢丝捆绑固定,可获得优良的复位质量,并且骨折愈合率高。术中需仔细操作,尽量减少软组织的损伤。整个手术操作简单,宜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术钢板(M IPPO )与带锁髓内钉(IIN )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 MIPPO与IIN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7篇中文文献。M eta分析结果显示,MIPPO与IIN在手术时间[WMD=-10.90,95% CI(-24.93,3.13),P>0.05]、Joher-wrushs功能评分[RR=0.99,95% CI(0.94,1.05),P>0.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MIPPO 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WMD=-1.20,95% CI(-2.03,-0.37),P<0.05]。结论与IIN相比,MIPPO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新的修复方法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雌性Wistar大鼠制成右侧坐骨神经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粘附pcDNA3-GDNF-GFP的缝线,对照组使用粘附pcDNA3的缝线进行坐骨神经的缝合修复.术后1周、8周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DNF在脊髓神经元的表达;术后12周行脊髓神经元尼氏染色和右侧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神经元有绿色荧光表达,证明转染成功;尼氏染色发现神经元数目多于对照组,实验组神经的传导速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及潜伏期分别是19.82±1.90 m/s、3.47±0.32 mV、0.36±0.03 ms,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携pcDNA3-GDNF-GFP重组质粒的缝线修复损伤的周围神经,可以对脊髓神经元产生营养保护作用并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