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张东  王群波  李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9):1707-1707,1713
1994年5月至2004年3月,我院共行9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01例,女性549例,年龄21~65岁,平均48岁,其中腰4、5椎间盘突出症46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425例,腰4、5腰5骶1均突出者63例,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多发于40岁以上。在入院治疗的950例病人中,术后未能正常出院及出院3个月内再次入院治疗的患者共22例,其中术后腰痛。腿痛不缓解或加剧者共12例,术后双下肢出现感觉障碍、肌力下降、腹股沟平面以下不全瘫共3例,术后出现切口部包块和脑膜刺激征1例,术后切口窦道形成2例,术后大小便障碍、会阴麻木4例。  相似文献   
22.
唐小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29-1431
目的: 调查分析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 对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48名骨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骨科护理人员中, 年龄≥40岁人文关怀能力高于<40者(P<0.01), 工作年限≥10年高于<10年(P<0.01), 职称为护师及以上者高于护士(P<0.01), 学历本科及以上者高于大、中专者(P<0.01)。结论: 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均是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各种影响因素, 实施分层次继续教育培训, 逐渐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 最终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21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Kaneda内固定术,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临床疗效。认为:此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截瘫是有效的,但影响疗效的因素有:(1)原发性脊髓损伤程度是影响减压效果的决定因素;(3)减压是否充分,彻底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脊柱手术后穴位注射加按摩治疗尿潴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按摩导引治疗脊柱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新斯的明1mg,分别注入中极穴与健侧三阴交穴0.5mg;在下腹膀胱底部按摩与导引。对照组用传统诱导排尿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10~30min排尿时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加按摩导引综合治疗脊柱手术后尿潴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5.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Thomp-son入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1~73岁,平均67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4例,四部分16例。采用Neer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42个月,平均26个月,16例无肩痛,4例偶有肩痛,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工作。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02.5°,后伸37.5°,外展85.5°,内收30°,外旋35°,内旋45°。全组无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及脱位。按Neer评分:优6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5%,患者主观满意率90%。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精确的假体安置,假体周围软组织重建与平衡技术,术后系统、持久的康复训练是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2月~2011年9月急诊收治的188例急诊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4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单进行常规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就诊情绪、治疗前后的疼痛等级、心理康复预期表现和治疗效果等.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8.7%(74/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5%(5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等级和心理康复预期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于骨外伤急诊患者具有促进治疗康复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值得医务工作者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入路,53例)和B组(经皮椎板间入路,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B组均显著短(少)于A组(P 0.05)。术后卧床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接近,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则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减少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应用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6—9月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从渗透PH值和温度上看,实验组患者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负压伤口治疗基线技术来处理慢性伤口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伤口愈合的快,不良反应出现的少,可以在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9.
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池雷霆  李程  张东  李智  黄波  张廷玖  庾明  王枰稀 《中国骨伤》2009,22(12):933-934
目的:观察及评价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患者23例25足,全部采用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8~35岁,平均14.6岁;病程6个月~12年。主要症状是跑步或行走后足疼痛,多为间歇性,查体足舟骨粗隆处异常突起伴压痛,X线或CT检查发现副舟骨存在。治疗是以足副舟骨为中心做一长约2cm弧形切口,剖开或部分切断胫后肌腱,暴露出副舟骨并切除,明显突起的舟骨隆突部分咬除和修整,胫后肌腱均予修复。术后佩戴内翻位支具2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2周后逐渐弃拐负重,3个月内避免剧烈跑跳运动。有残留症状者结合理疗和足弓垫支撑垫等处理措施。术后随访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活动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症状完全消失21足,大部分缓解4足(其中3足合并轻度扁平足,1足合并陈旧扭伤)。平均住院5d,无切口感染,均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对胫后肌腱损伤小,不干扰足底内侧纵弓,术后无须长时间制动,住院时间短,创伤小,临床疗效较好,特别适合无扁平足及陈旧足外伤患者。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应用于股骨远端骨肉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64例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干预),每组各3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促进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