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9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8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732篇
内科学   19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839篇
预防医学   38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42篇
  6篇
中国医学   893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795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摘 要 目的: 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辅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仙升脉口服液20 ml,po bid。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有效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丹参经肝动脉灌注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并研究丹参在抗肿瘤的同时对移植性肝癌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50只,并成功建立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120只。所有造模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丝裂霉素组和丹参组,每组40只。正常饲养10 d后,取各组大鼠血液检测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剖腹测量计算移植性瘤体体积。同时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至肝脏固有动脉插管灌注治疗:对照组大鼠灌注2 m L的注射用生理盐水,丝裂霉素组大鼠灌注丝裂霉素(2.5 mg/kg),丹参组灌注丹参(1.6 g/kg)。灌注1周后,取血液检测ALT,AST和ALP水平,测量计算瘤体体积,并计算肿瘤增长率和抑制率。同时处死所有大鼠,取出瘤体,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坏死范围并判断坏死程度。结果灌注治疗后,对照组、丝裂霉素组和丹参组大鼠分别剩余37只、37只和38只。丝裂霉素组和丹参组肿瘤体积及增长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丝裂霉素组和丹参组肿瘤体积及增长率无明显差异。丝裂霉素组和丹参组对移植性肝癌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22.32%和2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注后,丹参组和丝裂霉素组大鼠中度坏死明显高于对照组,丝裂霉素组和丹参组轻、中、重肿瘤坏死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灌注后,丹参组和丝裂霉素组大鼠血清ALT,AST和ALP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丹参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丝裂霉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经肝动脉灌注对大鼠移植性肝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瘤活性与常用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的活性相当。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对移植性肝癌大鼠的肝功能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医务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通过对本地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针对医务法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结果政府应对地区医院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医务人员的保护;地区医院需加强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管理,设立专门传染病科室,合理分工,专业人员负责,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诊疗水平。结论基层医院应注意社会服务职能,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传染病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95.
血站业务档案工作管理是采供血机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记录采供血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血站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及领导决策的历史依据和重要基础,是维护献血者及献血者和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公正的重要依据。做好业务档案管理并充分应用档案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展输血科学研究和处理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6.
探讨头皮静脉穿刺操作环节中的护理风险,强化穿刺风险意识,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完善细节操作,做好针对性的防范与预案,确保患儿穿刺安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材料用于口腔修复的杭摩擦性能。方法选取本院的180颗需要修复的牙齿,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0例。金属组采用金属材料进行修复,陶瓷组采用陶瓷材料修复,树脂组采用树脂材料修复。对三组牙齿的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金属组、树脂组及陶瓷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5.0%、93.3%、95.0%,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1年,三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3.3%、91.7%、93.3%,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对治疗1年三组患者口腔修复失败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现金属组中有松动脱落1颗,破裂患牙1颗,畸形患牙1颗,出现其他失败的患牙1颗;树脂组有松动脱落患牙1颗,牙齿破裂患牙2颗,牙根裂1颗,畸形患牙1颗;陶瓷组院松动脱落患牙1颗,破裂1颗,牙根裂1颗,畸形1颗。三组患者的修复失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3种不同材料的抗摩擦性能在口腔修复中总体差距不大,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材料进行口腔修复,从而保证患者口腔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表现适当加减,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全部患者用药期间忌腌卤食品,忌生冷食物及酒类;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影响病情加重或复发。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正>随着激光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在痤疮治疗中,高能超脉冲CO2激光磨削术有着重要作用,但这种治疗方法容易发生色素沉着或红斑[1-4]。术前,患者对于手术疗效有着过高的期望,围术期患者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对激光治疗皮肤性痤疮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以提升临床疗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综合护理对于激光治疗皮肤性痤疮临床疗效的影响,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皮肤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OP)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NKI、CBM、VIP及Wan Fang数据库中有关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OP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0月10日。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VDR基因ApaⅠ位点多态性与OP发病风险有关(AA vs.Aa+aa:OR=0.38,95%CI=0.19~0.77;AA+Aa vs.aa:OR=0.44,95%CI=0.29~0.64;AA vs.aa:OR=0.31,95%CI=0.15~0.63;Aa vs.aa:OR=0.48,95%CI=0.31~0.73;A vs.a:OR=0.47,95%CI=0.34~0.64);VDR基因BsmⅠ位点多态性与OP发病风险无关(BB vs.Bb+bb:OR=0.66,95%CI=0.12~3.70;BB+Bb vs.bb:OR=0.90,95%CI=0.63~1.28;BB vs.bb:OR=0.68,95%CI=0.11~4.21;Bb vs.bb:OR=0.95,95%CI=0.66~1.38;B vs.b:OR=0.92,95%CI=0.68~1.23);VDR基因Tru9Ⅰ位点多态性与OP发病风险有关(TT vs.Tt+tt:OR=0.39,95%CI=0.17~0.91)。结论:当前的证据显示VDR基因ApaⅠ位点A等位基因及Tru9位点TT基因型可能降低中国人群OP患病风险,而BsmⅠ位点多态性与OP发病风险没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