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评价后路原位弯棒复位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后路原位弯棒复位、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5~59岁,平均37.9岁。损伤节段:L311例,L46例,L54例。神经功能损伤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10例,D级4例,E级3例。术后观察影像学指标(伤椎前高残余量百分比、矢状位指数、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影像显示:伤椎(椎体)前高残余百分比由术前平均57.9%恢复至94.1%(P〈0.01),伤段矢状位指数由术前平均29.1°恢复至0.24°(P〈0.01),椎管占位率由术前平均49.6%恢复至13.4%(P〈0.01)。神经功能也较术前有所改善(A级2例,B级0例,C级0例,D级4例,E级15例)。结论:下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原位弯棒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可以实现三柱在三维上的同时复位,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重建矢状位的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32.
庞飞  周平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6):1040-1042
目的 探讨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1年6月-2015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板治疗。致伤原因83例为车祸伤,53例为跌伤,2例为击打伤。均为单侧,闭合性。术前均经影像学明确诊断。138例均为新鲜骨折,在受伤后2~5 d内给予手术治疗。采用弧形手术切口,由肩部朝锁骨中点切开,切口长度约8 cm,露出骨折部位后,将骨折端之间的血块和软组织移除,复位骨折断端后暂予1.0 mm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板,将钢板稍作塑形,放置在锁骨上面,在钢板远近端先各拧入1枚螺钉,C臂机透视下明确骨折复位良好及远端螺钉未进入关节腔后,拔除克氏针,置入剩余螺钉,术中可根据骨折复位情况,使用普通螺钉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术中对喙锁韧带均不作处理。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 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6例肩关节表现为慢性疼痛,其余未见明显不适,没有发现诸如术后感染、钢板断裂和螺丝钉松动等并发症。按Lazcano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100%。 结论 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板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乙哌立松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乙哌立松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1 2 6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成 2组 ,乙哌立松组62例 (70肩 ) ,布洛芬组 64例 (76肩 ) ,分别给予乙哌立松 1 5 0mg·d-1和布洛芬 60 0mg·d-1,均饭后分 3次服用并结合主动功能锻炼。以疼痛缓解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作为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后 1 ,3和8wk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1wk乙哌立松组疼痛缓解率 63 %高于布洛芬组的 46%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治疗后 3wk及 8wk肩关节活动度改善率乙哌立松组分别为 63 %和 73 %高于布洛芬组的 45 %和 5 4%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乙哌立松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锚钉系统治疗29例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患者,其中距骨附着点断裂24例,内踝附着点断裂5例。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足评分标准评价:优17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27/29;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17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26/29。结论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其有操作简便易行、可提供踝关节内侧即刻稳定性、利于韧带修复、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治疗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无帽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1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无帽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33例,根据Bromer分类均为外展型Ⅰ度,单纯内踝骨折。依据改良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9~25个月,平均13.7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2周,无并发症发生。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24例(72.7%),良7例(21.2%),可2例(6.1%),优良率93.9%。结论经皮撬拨复位无帽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效果良好,该方法符合微创原理,固定稳定可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骨折早期愈合,明显减少了内固定材料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13例单纯的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男8例,女5例;年龄28~59岁,平均49.2岁。随访时检查膝关节功能,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末次随诊结果采用Rasmussen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5.1周。随访期间未见复位丢失,1例出现足背麻木,足背伸力及伸趾力减弱;1例出现切口红肿,少量淡黄色渗液,经扩大创口,引流换药后治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3~18分,平均(16.50±0.67)分;Rasmussen功能评分13~30分,平均(25.20±2.21)分;膝关节活动度0°~135°,平均运动范围(125.3±9.3)°。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37.
何磊  钱宇  金以军 《中国骨伤》2014,27(12):1056-1061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一般压缩骨折与严重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对60例(7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其中男10例,女50例;年龄59~90岁,平均72.1岁.其中一般压缩骨折患者38例(44个椎体),男7例,女31例;年龄59~87岁,平均(71.8±6.1)岁,二椎体骨折6例,T9 1椎,T105椎,T.7椎,T12 13椎,L1 9椎,L24椎,L34椎,L41椎.严重压缩骨折患者22例(26个椎体),男3例,女19例;年龄63~90岁,平均(72.6±7.2)岁;二椎体骨折4例,T9 1椎,T102椎,Tn3椎,T12 9椎,L16椎,Ls 3椎,L3 2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计算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与Cobb角的平均矫正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72 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10.1个月.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一般骨折组手术时间短于严重椎体骨折组(P<0.05),而骨水泥注入量大于椎体严重骨折组(P<0.05),且椎体一般骨折组在术后椎体平均恢复率与Cobb角的平均矫正度均优于椎体严重骨折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一般骨折组有3例(3椎)发生骨水泥渗漏(6.8%),椎体严重骨折组有5例(5椎)发生骨水泥渗漏(1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一般压缩骨折及椎体严重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椎体一般压缩骨折患者在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较矫正上优于椎体严重压缩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38.
张军  金柏军 《中国骨伤》2006,19(8):498-498
头痛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病因多种多样。继发于颈部肌肉紧张型的头痛约占我科门诊头痛病例总数的70%。这种类型的头痛以持续肌肉收缩的头颈僵硬为特征,并在受损的筋膜、肌肉处可发现肌筋膜触发疼痛点,即扳机点(trig-ger points,TP)。2002年6月-2004年6月应用小针刀破坏扳机点  相似文献   
39.
改良肘后入路Y形钢板治疗肱骨髁部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肘后正中纵行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肱骨髁部骨折(按AO/ASIF分类法:A3型10例,C1型6例,C2型4例,C3型3例),采用改良肘后正中纵行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术后配合肘关节功能锻炼,早期应用非甾体类药物。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按Cassebaum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3%。无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骨化性肌炎、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发生。结论:改良肘后正中纵行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具有暴露安全充分、内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肱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40.
假丝酵母菌性椎体骨髓炎是一类相对少见但具有挑战性的临床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导致诊断延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故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胃肠道手术后侵袭性假丝酵母菌腰椎骨髓炎病例,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