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5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科学   1089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7 毫秒
31.
[目的]探讨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患者的发病机理和与手术颈椎减压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4a来收治的10例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人,其中脊髓型颈椎病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后纵韧带骨化型1例,7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2例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观察患者水肿消退情况。[结果]10例病人上肢局部水肿不同程度消退,前路手术者较后路手术者消退快。[结论]颈椎病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与颈交感神经受激惹有关,通过前路或后路颈椎管减压,去除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骨赘等交感神经受激惹因素,水肿可逐步消退。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纳米磷酸钙/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体内降解特性,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化纳米人工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制作兔股部肌袋,将灭菌的纳米磷酸钙/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植入肌袋内,在植入4周、8周、12周、16周时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材料降解情况,同时将材料取出后煅烧,测量残余无机物含量,判断降解的量,同时进行X线衍射实验,测量残余材料的组成。结果材料植入8周内降解较慢,生物力学强度减低不明显,12周时降解加速,材料强度明显减低,16周时新骨形成明显,降解残余材料分布于新形成的骨组织内部,X线衍射发现12周时材料内有羟基磷灰石成分出现,提示有新骨形成,16周时羟基磷灰石成分明显增多。结论纳米磷酸钙/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和内侧髌旁人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相关参数和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将34例同期双膝TKA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人路。比较两组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需要松解的比例。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内侧髋旁人路比较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0±29.8)mL/us.(368.0±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us 50%,P〈0.05),术后l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1.8±0.3)d us.(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o[(3.2±0.8)d us(7.1±1.2)d,P〈0.01],术后45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o±20^o)us、(98^o±12^o),P〈0.05]。结论因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TKA后功能恢复早期,比内侧髌旁人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4.
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临床评价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报告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评价方法及其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本治疗组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47例,其中男19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1.5;年龄为34~72岁,平均50.5岁。入选条件:①明确诊断为脊髓型或神经根型\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②均有交感神经症状。③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中均切除后纵韧带。其中8例术前影像学显示有椎节不稳,其余患者未见明显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及颈椎不稳。交感神经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心慌,记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或早搏等心电图异常,胃肠道症状,面部潮红,出汗等。交感神经症状评价采用20分评分法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定。患者主观满意度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0~48个月随访,术前交感症状评分6.0分;术后2.8分;患者主观满意度19例为优,16例为良,8例为可,4例为差,有效率为87.5%。结论切除后纵韧带的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交感神经症状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月间施行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远期功能进行评价,采用Lazareg肌张力分级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16例17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0~9.7年,平均8.6年。手术方式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全根切断10侧,部分切断2侧,高选择性分束切断5侧;其中切断神经根为颈63次,颈816次。术后远期疗效优3例,有效5例,无效8例9侧。结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远期大多数疗效下降和无效,但术前严格选择痉挛较局限的病例、术中进行高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术后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仍然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2002年3月始,我院应用微创的方法使用美国Smith & Nephew公司生产的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尼桡骨粉碎性骨折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近几年在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方面发生了几起病例死亡事件,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但是一些接受基因治疗试验的患者的良好治疗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病毒载体和转基因技术对宿主细胞可能产生的多种不同影响。现已证实在转基因治疗中病毒有可能激活插入  相似文献   
3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随访1~4年,平均2.1年。根据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佳2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症状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Pavlov值、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CT双影征、脊髓高信号、手术范围以及骨化物处理对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骨化物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唯一因素(P=0.0067)。[结论]前路手术彻底切除骨化之后纵韧带,对脊髓充分减压是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人的颈椎关节突关节透明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表达的作用,旨在阐明颈椎退行性变的相关发生机理。方法 应用逆转录方法PCR及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作用传代培养人的透明软骨细胞MMP-13mRNA的含量。另外3种不同浓度分别与10ng/ml IL-1β组成联合作用组,共计6个实验组及1个正常对照组。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透明软骨细胞仅见MMP-13mRNA扩增产物,实验组TGF-β1、10和100ng/ml作用12h后,MMP-13mRNA表达逐渐增强;而联合作用组中,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MMP-13mRNA表达逐渐降低,并且各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TGF-β可按剂量依赖方式调节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细胞MMP-13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0.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尤其对骨折愈合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之一。本文就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生物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