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川楝子为"小毒"中药,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川楝子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川楝子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川楝子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倪静云  蔡勇  徐嘉辰  胡元佳  王一涛 《中草药》2013,44(21):3080-3083
中药国际化是一项艰巨而不容回避的工程。除了从技术层面加强中药理论研究,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来推动中药国际化是很有必要的。专利许可是重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交易形式,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与国外制药企业合作,是现阶段中药国际化的一个可行途径。针对中药国际专利申请和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创新中药NJS案例,从中药国际专利申请、保护和许可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药成药专利申请及研究学术文献发表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旨在研究目前维药成药研究的现代化进展。研究发现目前维药成药专利申请多为组方类专利,学术研究文献则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等方面,而这两方面涉及到的维药都主要集中在皮肤病,风湿病等少数几个治疗领域。  相似文献   
24.
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蔡勇  胡豪  倪静云  王一涛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29-3833
中药质量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中药质量问题涉及中药自身和人为两个方面,为防止人为的或非法的因素导致中药质量下降或安全出现风险,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来进行保证,其中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发展是未来中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首先回顾了质量追溯体系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关键的追溯技术,接着对目前中药追溯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的特点,最后对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5.
目前中医药行业的网络资源大部分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共性问题不易解决,关键技术没有新的突破,导致大量的中医药网络信息不能普及推广,无法有效检索与获取,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资源共享与资源整合的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中医药网络资源共享与整合的方式,借鉴UDDI Web 服务发现标准规范,采用RESTful 风格定义中医药行业资源,提出了一种中医药资源URI 定义的方法和基于URI 的数据交换共享的架构,为实现中医药行业的网络资源共享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中药质量是影响中药临床疗效、产业发展和国际拓展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以“中药研发与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的探索”为主题,介绍了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和境外创新平台的定位。同时,从中药质量的研究(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性研究)和创新中药研发等方面,探讨如何将先进的技术真正地应用到药审工作中,以及如何将科学研究基础和前沿的学术进展应用到创新药物的研发当中,从而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27.
川楝素是川楝子、苦楝皮的主要成分,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生理等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检索Pubmed及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主要介绍川楝素及川楝子、苦楝皮提取物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其毒性、驱虫、抗肉毒,尤其是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基于该化合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液(CUR-NS)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及细胞摄取研究。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CUR-NS。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同时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考察。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原药和CUR-NS对肿瘤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细胞摄取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CUR-NS的平均粒径为(69.65 ± 0.50)nm,多分散系数为0.34 ± 0.03,zeta电位为(-8.67 ± 0.26)mV。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发现,CUR-NS中粒子基本呈球形,粒径与粒度分析仪所测结果基本相符,且分散性良好,无聚合粘连。短期物理稳定性研究表明,CUR-NS在4 ℃下避光保存1个月后,粒径大小和分布基本保持稳定。MTT细胞毒性实验表明,24 h内姜黄素原药和CUR-NS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4.09 ± 0.93)μmol·L-1和(36.23 ± 0.58)μmol·L-1,CUR-NS对肿瘤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姜黄素原药。定量摄取研究发现将姜黄素制成纳米混悬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化学稳定性,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结论 纳米混悬技术是改善姜黄素类难溶性及化学不稳定药物的理化及生物活性的有效制剂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丹参主要成分包括酚酸类和丹参酮类。丹参酮类是一类脂溶性萜醌类天然产物,其中的丹参酮IIA衍生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丹参酮类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血管重构、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及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本文对丹参酮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CD4~+Foxp3~+Treg是调节免疫稳态所必需的一群免疫细胞。Treg数量和功能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和肿瘤免疫逃逸等。TNF-α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有着双重作用,即促进炎症反应和介导免疫耐受。这很可能与其2个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NFR)1和TNFR2独特的信号转导有关。TNFR1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普遍表达,而TNFR2的表达分布则较为局限。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reg较特异性地表达高水平TNFR2。更重要的是,TNFR2在Treg活化、增殖、功能和表型稳定中均起决定性作用。同时,TNFR2参与Treg分化、发育、免疫功能发挥等生理过程。深入研究TNFR2信号活化Treg的分子机制,可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帮助。该文主要介绍TNF-TNFR信号的分子基础和信号转导途径,分析和讨论TNF-TNFR2信号对Treg活化、增殖及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