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4篇
  免费   889篇
  国内免费   449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016篇
内科学   477篇
皮肤病学   103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291篇
综合类   4642篇
预防医学   595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1409篇
  18篇
中国医学   10587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416篇
  2023年   1435篇
  2022年   792篇
  2021年   1328篇
  2020年   1028篇
  2019年   1229篇
  2018年   1288篇
  2017年   846篇
  2016年   890篇
  2015年   729篇
  2014年   1226篇
  2013年   1247篇
  2012年   1185篇
  2011年   1262篇
  2010年   1307篇
  2009年   1078篇
  2008年   1016篇
  2007年   985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搜集关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医案。运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5.0和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医籍71部,医案195则,方剂195首,药物206味,累计用药频次共256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甘草、川芎、当归。排前5位的药物功效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解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为核心中药。关联强度排前3位的药对依次为川芎-丹参、丹参-黄芪、丹参-甘草。频次最高的2组药物组合为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聚类分析显示药物分类有4类。结论: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需谨守本虚标实之病机,尤为注重补虚药和活血药的使用,益气活血,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Klotho及铜死亡相关蛋白FDX1及LIAS的影响。方法:将16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用0.4 ml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中药组用0.4 ml健脾补肾类中药颗粒灌胃。2组裸鼠培育14 d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Klotho及铜死亡相关蛋白FDX1、LIAS的表达情况。结果:2组造模后致瘤率均达100%,中药组裸鼠精神及活跃程度较好;2组灌胃14 d后各死亡1只。2组裸鼠肿瘤的质量及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裸鼠肿瘤组织中Klotho蛋白、FDX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裸鼠肿瘤组织中LIAS蛋白表达均呈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可上调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抑癌基因Klotho蛋白及铜死亡相关蛋白FDX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现代名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用药规律,以期传承其学术经验。方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线上图书馆中的读秀数据库作为检索来源,收集整理现代名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用药规律研究。结果:共收集处方220首,涉及中药213味,总用药频次2513次,用药以补气、收敛、补阳为主,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苦味,主归肾、脾经。根据病机分证论治,下元虚寒证的高频用药为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乌药、覆盆子、补骨脂、石菖蒲、茯苓;肺脾气虚证的高频用药为益智仁、桑螵蛸、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心肾不交证的高频用药为益智仁、桑螵蛸、山药、山茱萸、茯苓;肝经湿热证的高频用药为柴胡、黄芩、生地黄、甘草。基于平台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0条,得出新方10首。结论:治疗小儿遗尿症,现代名中医重视脏腑辨证和虚实辨证,虚证温补肾阳,多选用益智仁和桑螵蛸温肾止遗;实证则喜用柴胡、黄芩疏肝清热。  相似文献   
74.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异常等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1]。西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大脑黑质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导致纹状体中多巴胺神经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运动与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7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证治准绳》中痞满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搜索整理《证治准绳》中关于中药治疗痞满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采用频次计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处方86首,涉及中药136味,药物总频次为752次,排前10位的中药有甘草、陈皮、半夏、人参、木香、茯苓、白术、厚朴、枳实、青皮。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排前3位的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9对,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4组,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治疗痞满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陈皮、人参、茯苓、半夏、木香、厚朴、白术、干姜及青皮。结论:《证治准绳》中痞满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中补虚、理气燥湿、消食除胀,并注重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类药物的运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3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软件进行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及核心共现网络分析。结果:纳入344篇文献,涉及头针处方110首,穴位95个,频次≥8次的穴位15个,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频次≥5次的处方10首,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单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使用频次最多的多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涉及5条经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督脉。聚类分析获得3个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获得4组关联穴位。核心共现网络分析显示,单穴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两穴关联程度最高的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结论:临床上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遵循通督调神、醒脑开窍等治法,既能充分发挥腧穴协同增效作用,又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7.
《金匮要略》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教学应是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融合。湖南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历经10年建设,边建设边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并改进教学模式,多维度线上资源与多元化线下课程有机融合为整体,教学实践初见成效。构建更科学与全面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是下一步的重要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冲击波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均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剪切波速度(SWV),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MAS分级、患侧上肢肌群SWV、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冲击波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 及体内外实验探讨六味地黄汤(LWDHD)干预肾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1)通过TCMSP平台检索筛选LWDHD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肾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利用R语言VennDiagram包对LWDHD活性成分靶点和肾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交集)靶点,即为LWDHD治疗肾纤维化的关键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LWDHD治疗肾纤维化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分析核心活性成分;通过STRING平台构建共同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分别通过DAVID数据库、R语言软件的Pathview包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2)体内实验: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LWDHD组(6.75 g·kg-1)及依那普利组(10 mg·kg-1),每组6只。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肾纤维化大鼠模型。各组以相应药物灌胃给...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对缺氧/复氧(H/R)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H/R损伤CMECs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沉默组、过表达组、中药+沉默组、中药+过表达组,细胞划痕实验观察CMECs迁移情况,CCK-8法检测CMECs增殖能力,RT-PCR检测CME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MECs迁移率、细胞活力明显降低,VEGF mRNA和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沉默组CMECs迁移率、细胞活力明显降低,VE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组、中药+沉默组、中药+过表达组CMECs迁移率、细胞活力明显增加,VEGF mRNA和e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沉默组比较,中药+沉默组CMECs迁移率、细胞活力明显增加,VEGF mRNA和e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