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脑磁图检测在合谷穴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磁图检测在合谷穴特异性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对6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经皮电刺激正中神经、电针非穴点、电针合谷穴,同步观察脑磁图(MEG)的变化,比较3种刺激在脑磁图的同一时间段的不同。结果电针合谷穴较非穴点及正中神经刺激的脑磁场强度为低(P<0.05)。结论脑磁图检测对合谷穴循经感传(PSM)的经络研究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52.
我们已从形态学角度观察了新制抗癌方对AFB1染毒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1].本研究旨在运用免疫组化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为新制抗癌方的进一步研究奠定部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3.
菖龙丹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丙二醛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菖龙丹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首先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10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前术后予以菖龙丹灌胃。再灌注24h后,测定脑2匀浆SOD及MDA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脑匀浆MDA明显升高,SOD显著降低;菖龙丹给药组MDA含量下降,SOD活性提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及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模型、心肌缺血(MCI)大鼠模型和假手术后大鼠3组的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大鼠冠状微循环荧光变化时间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心肌组织钠-钾-ATP酶(Na -K -ATPase)、心肌组织钙-ATP酶(Ca2 -ATPase)、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血浆血栓素B2(TXB2)和血浆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较之MCI模型组和假手术后组,①CIRI模型组大鼠右室前壁外层、左室前壁中内层、室间隔前2/3部位毛细血管灌流数均明显减少;心脏表面荧光出现时间(AT)、密布时间(FT)和饱和时间(ST)均延长(均P<0.05或<0.01).②CIRI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增高,而NO含量减少;血浆6-K-PGF1α含量下降,而TXB2含量显著升高;Na -K -ATPase和Ca2 -ATPase活性均降低,而血清CK水平升高(均P<0.05或<0.01).③CIRI模型组大鼠心脏左室前壁中内层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与MDA、NO、TXB2、6-K-PGF1α、Ca2 -ATPase、CK等6项指标的变化都有相关关系(均P<0.05或<0.01),与这6项指标的阳性率亦相同(均P>0.05).结论冠状微循环障碍是CIRI形成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环节,其形成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钙超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明显受损等多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5.
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7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养心通脉片组(治疗组)33例和二甲双胍片组(对照组)34例,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葡萄糖(FPG)、血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IRS患者的FPG、FINS、IRI、TC、TG、LDL-C、SBP、DBP、BIM及临床症状积分等均明显降低,ISI和HDL-C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在提高HBCI、降低TG的幅度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养心通脉片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改善脂质代谢,从而达到治疗IRS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发现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活性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明显异常.本文从中医角度,对不同证型(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HC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活性及CD4+/CD8+比值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以寻找HCC气血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海马CA1区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丹龙醒脑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Nestin 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3 d后和7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和丹龙醒脑方组治疗3 d后和7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龙醒脑方组在治疗3 d和7 d后Nestin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增加(P〈0.05),GFAP蛋白的平均灰度值减少(P〈0.05)。结论丹龙醒脑方对海马CA1区病理形态有保护作用。丹龙醒脑方抗脑缺血损伤可能与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58.
健康人面部常色血流容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光电血流图仪对251例健康成人面部常色者进行了面血流容积观察,结果显示面色红黄明润者h1/t1呈鼻炎>两颊>下颏>首额的趋势,而h3/h1、h4/h1则变化相反;随着面部常色由偏红→红黄→偏黄→偏青→偏黑→偏白,其h3/h1渐小,而h4/h1递增,故h1/t1也明显降低;男性h1/t1比女性大,而h3/h1、h4/h1则较低;血流容积主波h1值随四季、昼夜更迭而呈现夏至>秋分>春分>冬至和日中>日夕>夜半>平旦的变化规律,因而认为面部血流容积变化是颜面常色形成及其变异的生理基础之一。通过与血流容积同步检测,提示人体BMRHCTVMA、VO2和Ts等的改变是导致“面色-血流容积”变化,形成望诊主色、客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新制抗癌方对实验性肝癌抑癌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抗癌方对抑癌基因的影响,并证实其抗癌疗效。采用人肝癌细胞HepG2培养,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及血清药理学方法,分析抗癌方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影响,用LSAB法分析P53,免疫组化法分析HepG2P21wafl/Cip1蛋白表达;并对人肝癌细胞裸鼠复种移植瘤,用光镜、电镜观测其细胞形态学变化和P21蛋白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抗癌方能明显抑制HepG2的生长,对HepG2细胞的半数生长的抑制剂量(IC50)为1mg/ml。LSAB方法观察发现抗癌方能诱导HepG2细胞株从相当弱到非常强的比较致密的细胞核染色,且低浓度(0.1mg/ml)P53蛋白表达诱导作用强于高浓度(1mg/ml),将近50%的细胞出现P53高表达,抗癌方血清各组人肝癌细胞HepG2P21wafl/Cip1表达高于CTX组及空白血清组(均P<0.01)。大剂量组HepG2 P21wafl/Cip1表达高于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均P<0.05)。CTX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HepG2P21waf1/Cip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人肝癌细胞裸鼠复种移植瘤治疗后抗癌方组和CTX组移植瘤体和重量分别小于空模组(均P<0.01),抑癌率为33%。抗癌方组癌组织HepG2 P21蛋白表达增强,而空模组、CTX组HepG2 P21蛋白表达均极低。电镜观察:抗癌方组癌细胞完整,核染色质浓缩并边集,细胞器结构清晰,空模组癌细胞间紧密连接;CTX组癌细胞不完整,细胞器空泡化,其抑癌主要是癌细胞坏死;抗癌方组为诱导癌细胞凋亡。提示新制抗癌方确含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有效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其抑癌率与CTX相当,但无CTX那样明显降低周白细胞的副作用。其抑制HepG2体内、外生长机理与明显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明显提高了P53、P21wafl/Cip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0.
高脂血症痰瘀辨证与脉图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痰瘀辨证的脉象变化规律。方法对 3 5例痰瘀阻络证、3 3例脾虚痰凝证及2 9例非痰非瘀证高脂血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 3 0例健康者进行脉图检测分析。结果高脂血症 3证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t1 (速射时间 )、t4(心缩时间 )、h1 t1 (快速充盈系数 )均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 ;脾虚痰凝证患者w(高压时间 )显著高于非痰非瘀证 (P <0 .0 1 ) ;痰瘀阻络证患者w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h3 h1 (张力系数 )值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痰非瘀证组 (P <0 .0 1 )。结论高脂血症及其痰瘀辨证在脉图参数变化中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脉图参数可作为高脂血症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