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脑动脉瘤破裂后致残、致死率较高,其治疗首选直接手术。本院自1996年9月至1997年12月共施行脑动脉瘤夹闭术23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325000)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中男13例,女10例。...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施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抗原性(PAI-1Ag)。结果t-PAAg术后72hG组(单纯全麻)t-PAAg水平显著低于E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和G E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P<0.05)。PAI-1Ag在G组麻醉后PAI-1Ag高于E组和G E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减少t-PAAg的灭活,明显抑制PAI-1Ag的分泌,有利于促进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73.
给予机械通气的患者镇静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镇静能使患者更容易耐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均会增加患者显性和隐陛疼痛,应给予镇痛治疗却常被忽视.本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机械通气的患者的镇静或联合镇痛治疗进行观察,以明确临床选择哪类治疗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活性变化,以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途径在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将24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制成慢性哮喘模型,随机分为哮喘组(A组)和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干预组(W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C组,共12只),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气道炎症和细胞浸润情况,并测定气道壁厚度(Wat)、气道平滑肌层厚度(Wam)、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和肺组织中P-Akt、p-p70S6K、cyclinD1表达水平.结果 A组和W组大鼠Wat/Pbm、Wam/Pbm、肺组织P-Akt、p-p70S6K蛋白、cyclinD1 mRNA的含量均大于C组(均P<0.01);W组大鼠上述各指标的含量均小于A组(均P<0.01).肺组织P-Akt蛋白的含量与Wam/Pbm、p-p70S6K蛋白含量和cyclinD1 mRN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1).结论 哮喘大鼠肺组织中P13K/AktJp709S6K途径激活,抑制该途径可减少哮喘大鼠ASMCs增殖,从而减轻哮喘气道重塑;同时CyclinD1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表达增高,且与p-Akt及p-p70S6K表达趋势一致,提示P13K信号转导途径可能通过激活cyclinD1促进ASMCs增殖.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顺式苯磺阿曲库铵(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单次不同诱导剂量的效果.方法 8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0 mg/kg(CIS1组)和0.15 mg/kg(CIS2组),罗库溴铵0.6 mg/kg(ROC1组)和0.9 mg/kg(ROC2组).监测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全身皮肤情况以及四个成串刺激的变化,记录声门暴露分级以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结果四组患者均未发生心率、血压明显变化及皮肤潮红.顺式阿曲库铵随剂量增大,阻滞起效时间[CIS1组为(285±58)s和CIS2组为(232±46)s]缩短(P<0.01);不同剂量罗库溴铵的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为2倍95%有效药物剂量(ED95)时或同为3倍ED95时,罗库溴铵较顺式阿曲库铵起效快.两种肌松药均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两种肌松药的2倍ED95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倍ED95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比较,CIS1组气管插管条件最差(P<0.05).四组患者肌松恢复时间和声门暴露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相同剂量时,顺式阿曲库铵的阻滞起效时间约是罗库溴铵的3倍,两者增加剂量后均可以缩短阻滞起效时间,两者肌松恢复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体外循环肺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参麦注射液(SM)肺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CPB)转机前将参麦注射液0.6ml/k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予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其余麻醉维持方法两组相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CPB停机后0.5小时(T1)、2小时(T2)、6小时(耶)、24小时(T4),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02、PC02、Fi0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02]以及呼吸指数(RI),并留取血清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浓度,同时记录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P(A—a)DO2、RI、ICAM-1在体外循环停机后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此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ICAM-1的高低与体外循环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分泌而起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需要上止血带)35例.按单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7)和乌司他丁组(U组,n=18)。行L2.3间隙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U组在上止血带前15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30万单位,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于相同时间静脉注射。动态观察两组T0患者上止血带前(T0)、松止血带后2h(T1)、6h(T2)、24h(T3)4个时点血气指标及血丙二醛(MDA)和内皮素-1(ET-1)的浓度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2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和呼吸指数(RI)升高,Th3时血ET-1和MDA浓度升高(P〈0.05)。U组各时点血气指标及血MDA和ET-1的浓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松止血带后的PaO2升高,PA-aDO2和RI下降,MDA和ET-1浓度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松止血带后的肺换气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和保护内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机械通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拟全麻下行全胃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20)和参脉组(S组,n=20)。S组患者麻醉前10min将参麦注射液0.5mL/k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C组则使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机械通气后30min(T1)、60min(T2)、90min(T3)、120min(T4)时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同时抽取桡动脉血3mL迅速离心,测定血浆中SOD、MDA、TNF-α、IL-6及IL-10浓度。结果:与T0比较,C组T1-4时Qs/Qt、A-aDO2均升高(P0.05),S组Qs/Qt、A-aDO2仅T4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时Qs/Qt、A-aDO2均降低(P0.05)。与T0比较,C组T1-4时TNF-α、IL-6和IL-10均升高(P0.05),S组TNF-α、IL-6和IL-10仅T4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时Qs/Qt、A-aDO2、TNF-α、IL-6和IL-10均降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有效抑制糖尿病患者机械通气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肺换气功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机械通气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硝普钠不同程度降压对颅脑手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乐  池胜英  陈莺  徐旭仲  金烈烈 《浙江医学》2010,32(3):327-330,F0003
目的采用新的肝肾功能敏感指标,评估颅脑手术患者硝普钠不同程度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颅脑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B组于去骨瓣后微量泵输注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降至目标血压后维持60min,A组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50~55mmHg,B组MAP控制在60~65mmHg,C组(对照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分别于开始降压时(T0)、降至目标压后60min(T1)、停止降压后60min(T2)、停止降压后24h(T3)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血清胱抑素C浓度。结果在T1时A组、B组、C组之间MAP比较从低到高依次为A组〈B组〈C组(均P〈0.05)。A组和B组的MAP在T1时显著低于T0(均P〈0.01)。A组的血清α-GST浓度在T,和T2时显著高于T0(均P〈0.01),并显著高于B组和C组(均P〈0.01)。A组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T,时显著高于T0(P〈001),并显著高于B组和C组(均P〈0.05)。结论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至50~55mmHg可以引起可逆性肝细胞损害及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控制性降压程度以60~65mmHg为宜。  相似文献   
80.
目的:测定高频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有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1%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的最小容量.方法:择期行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若干例,分为若干组(组数根据临床进展决定),每组10例.采用高频超声行腋路臂丛神经扫描,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进针到目标神经,经神经刺激器引出相应的肌肉运动,确认目标神经后,分别在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肌皮神经周围注入预定药量.第一组容量为每点10.0 mL(10.0 mL组)上述局麻药的混合液.分别观察10例患者四条神经阻滞的效果,如果10例患者各神经阻滞均完善,则第二组患者局麻药的容量在此基础上减半,为每点5.0 mL(5.0 mL组).如果5.0 mL组患者各神经阻滞均完善,则第三组患者局麻药的容量在此基础上再减半,为每点2.5ml(2.5 mL组).如果5.0 mL组患者各神经阻滞的完善率不能达到100%,则第三组患者的容量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容量的中位数,即每点7.5 mL(7.5 mL组).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相邻容量组之差小于等于0.5 mL,得出最小容量为止.观察并记录麻醉操作时间,不同容量组四条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以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结果:10.0mL组、7.5 mL组、6.2 mL组及5.6 mL组各组10例患者阻滞均完善.5.3 mL组和5.0 mL组10例患者各有2例患者麻醉后30 min阻滞效果未达到手术要求,在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下行第二个臂丛神经阻滞后完善.不同容量的各组麻醉操作时间相似,平均麻醉操作时间为8.4 min.每条神经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频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各神经点有效神经阻滞局麻药的最小容量为5.6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