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母亲缺铁性贫血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关联,进而为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其病变程度提供可能科学依据。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01/2021-07因首次(出生30d左右)ROP筛查就诊于我院并且确诊为ROP的317例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观察母亲缺铁性贫血与ROP发病、ROP分期的关系,母亲缺铁性贫血Hb及血值特征、母亲缺铁性贫血平均孕龄、孕周及婴儿出生体质量与ROP分期的关系。

结果:存在缺铁性贫血的母亲235例(74.1%),82例(25.9%)母亲无铁缺乏。其中轻度贫血母亲194例(82.6%),其ROP患儿Ⅰ期119例和Ⅱ期75例; 中度贫血母亲39例(16.6%),其ROP患儿Ⅱ期8例、Ⅲ期22例和Ⅳ期9例; 重度贫血母亲2例(0.9%),其ROP患儿均为Ⅳ期; 本次未发现Ⅴ期及阈值病变ROP患儿和极重度贫血母亲。与缺铁性贫血母亲相比,铁水平正常母亲的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更易发生Ⅰ期ROP,但是Ⅱ期ROP在缺铁性贫血母亲中表现更为突出(均P<0.05); Ⅲ期和Ⅳ期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ROP在血铁值正常的母亲中未观察到,但在缺铁性贫血母亲中的发生率分别为9.4%和4.7%(P<0.05); Ⅴ期和阈值病变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ROP在血铁值正常或缺铁性贫血的母亲中均未观察到。与铁水平正常母亲相比,缺铁性贫血母亲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平均孕龄高、孕周短及婴儿出生体质量轻(均P<0.05)。

结论:母亲缺铁性贫血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ROP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母亲贫血越重,其孩子ROP分期可能越重。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监测和补充铁可有效预防和降低ROP的风险。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并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养阴通络丸(枸杞子、菊花、生地黄、牡丹皮、丹参、红花、桃仁、地龙、天麻、钩藤、夏枯草、沙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等)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 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经2个疗程治疗,2组均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ADL指数评分(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对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4.00%,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通络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黄连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进行冰刺激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连冰刺激护理干预。2组均每周治疗7 d,共治疗4周。观察2组改善吞咽能力的疗效和治疗前后吞咽障碍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7.09%,对照组为67.74%,干预组在改善吞咽能力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冰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行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发生率及其特征表现。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接受胃镜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和PGII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PGI水平(93.8±28.3)μg/L,显著低于健康人【(135.7±21.6)μg/L,P<0.05】或CHB患者【(116.3±32.4)μg/L,P<0.05】,血清PGII水平为(13.3±5.7)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9.2±2.4)μg/L,P<0.05】,血清PGI/PGII比例为(7.1±2.3),显著低于健康人【(14.8±3.4),P<0.05】或CHB患者【(9.6±2.9),P<0.05】;健康人、CHB和肝硬化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8.0%、32.9%和19.6%,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组轻、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37.5%、25.0%和17.9%,与健康人(分别为8.0%、6.0%和2.0%,P<0.05)或CHB组(分别为37.1%、11.4%和5.7%,P<0.05)比,差异显著;肝硬化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62.4±7.9)%,显著低于健康人【(68.3±5.8)%,P<0.05】或CHB组【(66.4±7.4)%,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35.7±7.4)%,显著低于健康人【(50.3±6.6)%,P<0.05】或CHB组【(45.4±6.4)%,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34.4±4.7)%,显著高于健康人【(27.2±4.3),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8±0.3),显著低于健康人【(2.8±0.9),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高,血清PGI和PGII水平变化明显,其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改良中药热奄包对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首次肛门排气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手术后12h,生命体征平稳,知情同意情况下给予改良中药热奄包热敷配可见光治疗;对照组手术后满12h后实施可见光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改良中药热奄包热敷对剖宫产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来自7个研究单位的307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104例)、B组(102例)及C组(101例)。A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B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C组予康复训练。各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运动功能评分(FMA)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结束时,A组完成研究93例,B组完成研究90例,C组完成研究85例。随访2个月期间,A组完成随访89例,B组完成随访88例,C组完成随访80例。②全分析集(FAS)中,各组总进步率分别为77.45%、71.57%和62.2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随访集中,各组总进步率分别为85.39%、84.09%和7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14天、28天、随访60天时,各组间NDS评分与基线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B组N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5)。④治疗7天、14天、28天、随访60天时,各组间FCA评分、FMA评分与基线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B组FCA评分、FM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5)  结论: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痉挛,显著改善患肢及全身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了解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试剂的应用价值,快速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方法对三亚市中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患者1 083例采用呼吸道九联检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感染一种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7.8%,同时感染两种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9%;呼吸道感染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77.8%,非呼吸道感染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26.3%。结论推广呼吸道九联检试剂的应用,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检测以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和用药具有很现实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40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HRCT扫描,骨算法成像。结果在本研究的40例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中,单纯外耳畸形13例,其中副耳1例,副耳合并外耳道狭窄1例,外耳道狭窄3例,外耳道骨性闭锁5例,外耳道膜性闭锁3例,单纯中耳畸形8例,外耳并中耳畸形17例,外耳、中耳及内耳混合畸形2例。结论外耳畸形及中耳畸形单侧发病常见,外耳、中耳畸形常同时发生。外耳畸形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常见,中耳畸形以听骨链异常常见。HRCT对骨质结构显示清晰,能够观察外耳、中耳畸形。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评估。方法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或MRI结果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位置,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确定电极已进入靶点,再行阻抗测试、电生理测试后,给予70℃-90℃温度,对靶点进行热凝消融,连续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100s。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的改善较为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为87.3%。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谢梦姣 《河北中医》2012,34(6):916-917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属中医学眩晕范畴[1].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除药物外,同时还要在生活、饮食及心理等方面加以管理和调节.但是,在我国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血压的控制并不十分理想.2008 - 10-2011 - 06,笔者对275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