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手部微型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应用微型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已成为手外科常用的方法。通过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可以提高皮瓣的质量。自2004年2月至2006年8月,笔者对57例微型皮瓣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使其手功能的恢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杨碰  赵毓灵 《中原医刊》1991,18(5):21-22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由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是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属于痹症范畴,本病的发生是机体卫外之气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流注经络、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目前对此病尚未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两年来采用“抗风湿汤”治疗此病2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符合诊断标准后用“(?)风湿汤”共治疗此病21例。其中男14例,女7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系统分析3D打印人工椎体在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脊柱重建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系列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8月有关脊柱肿瘤TES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的文献,研究类型为非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双臂试验(依据置入物不同分为3D组与钛网组)和单臂试验,采用非随机研究方法学指数(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椎体融合率、内置物沉降率、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E级分别计分1~5分)。使用Stata 14.0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篇相关文献被纳入,8项研究为临床单臂试验,文献评分为12~13分,均为中等质量研究,总样本量为140例;5项研究为临床双臂试验,文献评分为19~20分,均为高质量研究,3D组的总样本量为115例,钛网组总样本量为1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臂试验示3D组的手术时间(MD=-287.14,95%CI -391.30~-182.99,P=0.00)、术中出血量(MD=-2.87,95%CI -5.11~-0.63,P=0.01)低于钛网组;单臂试验示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95%CI 0.16~0.31),双臂试验示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0.56,95%CI 0.32~1.00,P=0.05)无显著性差异;单臂试验示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较术前获得约1个等级的改善(MD=1.04,95%CI 0.32~1.76,P=0.03),双臂试验结果示两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无显著性差异(MD=-0.13,95%CI -0.45~0.19,P=0.42);单臂试验示与相邻椎体的融合率为93%(95%CI 0.79~1.00),双臂试验仅1篇文献报告了融合率,故未进行Meta分析;单臂试验示置入物沉降率为4%(95%CI 0.01~0.07),双臂试验示3D组置入物沉降率低于钛网组(RR=0.15,95%CI 0.05~0.45,P=0.001)。结论:3D打印人工椎体在脊柱肿瘤TES脊柱重建中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与相邻椎体融合率高,置入物沉降率低等优势,术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好,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影响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后移(cage retropulsion,C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有关影响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R危险因素的文献,研究类型为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及性别等以及CR发生相关研究因素,如骨质疏松、终板损伤、螺钉松动、梨形椎间隙、cage形状、cage置入深度及手术时长、出血量等。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相关文献,其中15篇文献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均为中等及以上质量研究,NOS评分均≥7分。总样本量12667例,其中发生CR者(CR组)326例,未发生CR者(nCR组)12341例,CR发生率为2.83%。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比值比(odds ratio,OR)=1.26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3~1.593),P=0.047]、年龄[效应量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237,95%CI(0.054~0.419),P=0.011]、骨质疏松[OR=3.126,95%CI(1.040~9.401),P=0.042]、骨终板损伤[OR=8.161,95%CI(3.711~17.945),P=0.000]、螺钉松动[OR=7.978,95%CI(3.487~18.255),P=0.000]、梨形椎间隙[OR=6.037,95%CI(2.381~15.305),P=0.000]、cage置入深度不足[OR=5.157,95%CI(1.760~15.111),P=0.003]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生CR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男性)、高龄、骨质疏松、骨终板损伤、螺钉松动、梨形椎间隙、cage置入深度不足与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生CR密切相关,随访期间应对此类患者密切观察,预防发生严重cage移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口服中药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单纯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分期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比较2组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7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各时间点髋关节Harris评分和骨密度(BMD)值。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3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术后3、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当天,2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ONFH)和非创伤性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髋关节外科诊疗中心收治的因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ONFH行THA治疗病人28例(创伤组)和因非创伤性ONFH行THA治疗病人36例(非创伤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病人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8.3个月。创伤组手术时间[(108.25±21.57)min比(97.81±17.38)min]、切口长度[(13.5±2.84)cm比(11.6±2.45)cm]、术中出血量[(349.43±85.15)mL比(285.47±104.36)mL]、住院时间[(15.61±4.08)d比(12.86±4.28)d]均多(长)于非创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术后并...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带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5(ADAMTS-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膝骨关节炎的关联性。 方法连续收集洛阳正骨医院18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收集排除疾病诊断的100人。应用基因组变异服务器(GVS)网站选择ADAMTS-5基因共计15个SNP位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进行SNP分型,先行哈迪温伯格(HW)平衡检测,对符合HW平衡的SNP位点等位基因进行卡方检验及单体型分析,对基因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病例组rs2249350位点C等位基因显著多于对照组[比值比(OR)=1.176,95%置信区间(CI)(1.025,1.351),P=0.016],A等位基因显著少于对照组[OR=0.761,95%CI(0.612,0.947),P=0.016];rs2249350位点AA基因型[OR=0.288,95%CI(0.124,0.669),P=0.004]及隐性基因模型[OR=0.348,95%CI(0.162,0.749),P=0.007]均与膝关节骨关节炎负相关;rs229054、rs2249350两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构成GC、GA、AC共3个单体型区块,其中病例组单体型GC显著多于对照组[OR=1.259,95%CI(1.032,1.537),P=0.019],而GA则显著少于对照组[OR=0.763,95%CI(0.614,0.949),P=0.017]。 结论ADAMTS-5基因rs2249350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致病性因素,A等位基因则可能是保护性因素;rs2249350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保护性基因型,降低患病风险,且A等位基因可能为隐性基因,隐性遗传;rs229054、rs2249350位点GC单体型可能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致病性因素,而GA单体型则可能是保护性因素。该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体型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29.
<正>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融合手术的增加,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有金属器械置入的复杂手术则感染率可高达20%~([1、2]),脊柱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 infection,SSI)开始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1]),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则55%~77%的患者可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n=31)。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则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两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进行统计以及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57.3±9.5)min、术中出血量(53.1±11.4)ml、术后引流量(6.8±4.7)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后Cobb’s角(4.8±3.4)°、椎体前缘高度(89.7±2.8)%,开放组手术后Cobb’s角(4.9±3.7)°、椎体前缘高度(90.1±3.2)%,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与传统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预后恢复快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